探析夏粮丰收背后

2010-06-15 08:47鲁淑艳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夏粮小麦农民

本刊记者 鲁淑艳

去冬今春,华北和黄淮小麦主产区经历了一个严酷的寒冬和冷春。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创22年以来最低,冬小麦提前半个月就进入越冬期。开春后,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低温天气。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夏粮主产区的小麦越冬早、冻害重,冬前和早春弱苗面积比例大,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苗情类型的复杂程度多年少有。与此同时,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旱情,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损失之重历史少有。西南5省(区、市)农作物受重旱面积7345万亩,其中很大部分绝收,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经历过如此严峻的考验之后,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8亿斤,减少0.3%。其中冬小麦产量2176亿斤,比上年增加近20亿斤,春小麦和夏杂粮减产28亿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特殊产品,粮价是百价之基;夏粮丰收对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夏粮丰收捷报频传

随着夏粮收获工作的逐渐开展,全国各地频传夏粮丰收捷报。6月24日,经国家统计局核准,河南省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较上年增加5.14亿斤,增长0.8%;平均亩产776.6斤,较上年增长0.5%。至此,夏粮总产量实现连续八年增产、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

山东小麦预计平均亩产385.5公斤,总产可达412亿斤,13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目前收获的情况来看,今年小麦丰收已成定局,总产超去年,实现连续8年增产。

河北夏粮预计总产246亿斤,比去年增加4.44亿斤,平均亩产335.05公斤,比去年增加5.45公斤,单产再创历史新高。

山西省在遭遇低温冻害、旱寒交替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小麦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夏粮增收。经专家测产,33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381.7公斤,增产幅度65.5%。据农情部门预计,全省夏粮生产获得丰收,1085.4万亩小麦总产量达到47.5亿斤,增产12.5%。

天津夏粮总产将达到11.1亿斤,比上年增加0.6亿斤;亩产将达到327.5公斤,比上年增加2.5公斤,单产、总产将连创本市夏粮生产八年来最好水平。

在冰冻雨雪灾害、干旱的双重袭击下,湖北省突出应用科技,开展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武穴、沙洋等5个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全部突破200公斤;老河口、襄阳等4个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也均突破500公斤。实现了夏粮夏油双双增产4亿斤。

……

在低温和干旱两种恶劣气候侵扰的特殊形势下,2010年夏粮丰收除了依靠农民的辛勤付出之外,更多的动力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自于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的大量投入。尤其是有了科技做支撑,恶劣气候造成夏粮收成减少的趋势不是不可扭转的。

夏粮丰收彰显政策扶持的强大力量

面对2010年的特殊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靠前指挥,政策、资金迅速到位,新科技、新方法汇聚地头,形成了一股保夏粮生产的巨大力量。国务院连续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夏粮生产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迅速出台了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9年秋冬种伊始,国家就及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良种补贴继续实施全覆盖。在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专题召开常务会议,再次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小麦实施弱苗施肥补助5.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和广大农民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的积极性。中央的决策部署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出台的政策信号强烈,政策措施落实,对抗击灾害力争夏粮丰收产生了强大的政策导向和工作促进作用,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支持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夏粮生产。比如,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在关键时期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科技、农业部门密切协作,开展科技服务,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公安、交通等部门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开辟绿色通道,石油、石化部门全力做好农机用油的生产、调配和供应工作,等等。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实现今年夏粮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麦的亩产取决于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面对亩穗数减少的情况,不少农民想到了变通的办法(多浇水、多追肥,保证小麦后期长势,以增加粒数和粒重)。国家及时增加的补贴,犹如低温中的炉火,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这些非常之举,无不体现出党中央对夺取夏粮丰收、确保全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坚定决心,对抗击低温干旱、夺取夏粮丰收产生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夏粮主产区冬小麦苗情迅速转化升级。到4月底,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2.9%,比冬前提高3.9个百分点,比春分时提高1.2个百分点。进入5月,冬小麦主产区天气较好,适宜的光热条件和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灌浆和干物质积累,夏粮生产形势继续转化向好,终于迎来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

对于2010年夏粮最终取得丰收的原因,韩长赋分析说:“一是政策有力。国家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二是管理到位。各地迅速行动,抓早抓实,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努力克服罕见持续低温影响,抓住冬小麦每一个生长环节,落实关键管理措施,掌握了抗灾夺丰收的主动权。三是面积增加。预计夏粮面积4.11亿亩,比上年增加52万亩。其中,冬小麦3.39亿亩,增加270万亩。四是后期气候有利。小麦生育后期土壤墒情好,气温比较适宜,基本没有出现干热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冬小麦灌浆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产略有提高。五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是关键。今年小麦普遍多施了一次肥,普遍开展了‘一喷三防’,就是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液,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延长灌浆期,达到保大穗、增粒重的目的。”

科学应对灾害,科技助推夏粮再获丰收

正如韩长赋所说,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是迎取夏粮丰收的关键,在应对持续低温、干旱灾害这场战役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近年来,我国培育、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国家对小麦生产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调动了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2010年全国小麦统一供种面积2.29亿亩,统供率达65.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61亿亩,优质率达74.6%,提高4.3个百分点。同时在2009年秋冬种前,小麦专家指导组就调整、优化了小麦生产技术方案,确保绝大多数麦田集中适期播种,播种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此外,在关键时刻,科技和农业部门相联合,组织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近千名专家深入一线、调研灾情、研究对策,提出了应对新思路:往年春管要强调“控旺”,今年相反要“促壮”;去年大旱之年主抓“水”,今年冷冬之年主抓“肥”。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措施,有效增强了小麦植株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了灌浆强度,延长了灌浆时间,增加了千粒重。据小麦专家组对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份的调查,2010年小麦平均千粒重达到39.6克,比去年增加0.2克,小麦灌浆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粒重也是最高的一年。另外,他们还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制定生产技术方案,加大病虫监测调查力度和频度,及时将防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为各级农业部门指导农民进行夏粮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河南、江苏、山东、湖北、陕西、甘肃等地,随着专项资金的下拨和补助的到位,农技专家进村入户指导,种粮农民适时浇水施肥,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普施一次农药肥料混合剂,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农业部及时调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路线,将过去的“控旺”转变为今年的“促弱转壮”,提出以促为主,因苗管理,措施前移,肥水齐攻,千方百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国家出台的弱苗施肥补助等政策引导下,各地迅速行动、早抓早管,促进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落实。由于技术路线对头、管理措施到位,主产区小麦春季苗情转化升级速度之快、效果之好,都是多年少有的。这一大范围的春季农业生产热潮,有效地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提高了灌浆效率和强度,促进了夏粮产量的形成。

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说起夏粮丰收无不归功于“良种+科技”。目前,河南小麦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主导品种进一步突出,郑麦9023、新麦18、郑麦366、周麦18、豫麦70等15个优质高产品种,种植面积均在150万亩以上,占到了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80%左右,实现了良种化,从南至北,早、中、晚茬,强、中、弱筋,小麦品种搭配合理,良种主导地位非常突出。每逢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节,河南省都要组织专家到全省进行调研。之后专家碰头会商,看有何生长不利因素,对问题做预测,制订麦田管理下一阶段方案,然后通过广播、电视、电台、现场会等形式向农民广而告之,专家还要到现场进行科技指导、培训,把麦田管理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河南滑县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就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信教、信神,不如信咱科技人;敬天、敬地、敬龙王,不如科技人讲一堂。”这是农民对科技入户增产增收的形象概括。

作为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的山东省面临挑战,采用小麦后期管理的“一喷三防”措施——即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一次施药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的目的。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站长卢增全介绍说,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全省共建立了多种组织形式的专业防治队伍2500多支,拥有大中型机动植保机械近2万台,小型施药器械3万多部,专、兼职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是保证今年夏粮丰收的一支重要力量。

河北省农业系统针对返青、拔节、灌浆、收获等不同时期,实施了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的“百日会战”。同时,组织省、市、县、乡、村五级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下田间,包村、包户、包地块,指导农民科学浇水、科学施肥、科学防病虫害。期间,全省培训农民300万人次,发放“明白纸”600多万份,向农民发送技术短信1.5亿条。这一系列“贴心”的技术服务,有效保障了小麦各生长时期的肥水管理及其它生产需要,为夏粮丰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

除了利用良种良法防灾之外,农机具的作用不容忽视。“三夏”期间,夏粮主产省共投入1400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7万台,比去年增加3万台;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到30万台,增加2万台;小麦机收水平达到了86%以上。全国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最高达41.4万台,日机收面积最高达2776万亩,连续11天日机收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连续5天日机收面积突破2000万亩,都创下了历史新纪录。针对今夏各地麦收普遍推迟7~10天,熟期集中,农时紧张,抢收抢种任务重的特点,各部门提早安排,加强机具组织调度,增加机具投入量,实现了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避免了因过时收割而造成的损失。

夏播秋收工作任重道远

“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夏粮丰收,坚定了大家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总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信心,标志着粮食生产有了一个良好开局,但夏粮产量只占全年粮食产量的约1/4,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关键还要看早稻和秋粮。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夏收即将结束,夏种已进入高潮,夏管全面展开,立足抗灾夺取全年粮食好收成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当务之急是必须抓好夏种夏管。夏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的25%以上,确保夏播粮食面积落实,对秋粮生产至关重要。韩长赋说:“2010年夏播进度有些偏慢,原因主要是小麦收获期推迟,加上前些天部分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致使一些地方夏种遇到了困难。所以,各地农民正抓住晴好天气,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确保适期播种、种足种满。夏管直接关系到秋粮产量,为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指导农民搞好夏季田间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作物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促进生长,防灾减灾,力争稳产高产。”

气象部门针对当前的气候条件对抢收抢播提出建议,冬小麦未收割完的地区要抢晴收割晾晒,防御雷雨等突发性灾害天气。针对未来几天多有降水的情况建议:夏粮主产区的麦区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防御可能出现的局部地区突发性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抢晴收割晾晒,确保颗粒归仓,已收小麦要注意通风贮存;未完成夏播的地区要抓住降水的有利时机,加快复播速度,抢时抢墒或造墒播种短日期小秋作物。已出苗夏播作物要做好苗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目前,夏播深耕率依然偏低,夏播秋收工作仍任重道远,针对这一现状,韩长赋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抢抓农时,进一步抓好当前农业生产指导,全力打好“三夏”生产攻坚战;要指导农民抢晴播种,做到收获一块,播种一块,确保夏播面积落实;要切实加强夏管,做到一播就管,科学运筹肥水,加强病虫防治。农业部日前派出了7个由部领导或司局级干部带队的“三夏”生产督导组,为秋粮生产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夏粮小麦农民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头一仗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哭娃小麦
夏粮收购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