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榕 李士耀
肛瘘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分类较复杂,手术方法较多。笔者观察肛瘘切除Ⅰ期缝合与不缝合两种方法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门诊或住院病例15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54例;年龄14~70岁,平均(45.4±11.3)岁;病程 1~246月,平均(13.4±2.7)个月。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术前准备:两组均术前3d口服甲硝唑片0.4g,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均每日3次,手术前晚肠道灌洗1次。(2)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骶管麻醉或腰麻,俯卧位。观察组:用探针由外口沿瘘管自然走向轻柔插入,同时左手食指在肛管内引导,从肛瘘内口引出,沿探针完整切除肛瘘,注意尽量不切破瘘管组织。探针无法轻易引出的病例,从外口注入1∶4稀释的亚甲蓝液,肛内塞一干纱布,寻找内口,或从外口切开瘘管,按亚甲蓝弥散方向切除瘘管。甲硝唑反复冲洗切口,活动性出血电凝止血,尽量不采用结扎止血,减少切口内异物残留。切口间断褥式缝合,内口处缝合应严密,用4/0可吸收线全层缝合,不留死腔,切口深者,可放皮片引流。对照组:找到内口后,完整切除瘘管,或沿探针切开瘘管,将管壁组织及腐败组织剔除完整至切口内组织变软,电凝彻底止血后凡士林纱条填塞。(3)术后管理:术后控便5~6d,常规静滴或口服止血剂、抗菌药物。另加服自拟中药方益气祛腐生肌散:生黄芪15g,金银花、白芷、当归、桃仁各10g,薏苡仁15g,穿山甲粉、制半夏、陈皮各6g,川芎10g,生甘草5g。术后第2日伤口换药,用聚维酮碘纱条湿敷;观察组于术后第6~7日拆线,一般分两次拆除。对照组换药至创愈。术后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肛门自制功能受损等情况,随访1年的瘘管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χ2检验和 t检验。
两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切口感染率比较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肛门自制功能受损病例,随访1年,两组均有1例复发。
表1 两组平均愈合时间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的一种异常管道,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1]。肛瘘手术方法繁多,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引流术等都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以上术式愈合时间长,不易被患者广泛接受。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避免了手术后创伤范围大、愈合时间长、愈合瘢痕大、肛门功能可能受损等缺点,可有效保护肛门形态和功能的正常。笔者近年来采用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并合用中药内服等措施治疗低位肛瘘,通过与不缝合者比较,发现该方法具有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短、痛苦小等优势,但存在缝合而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率偏高的问题,因此,在临床中应加以注意。
采用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时,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宜选择局部无感染、无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结核等伴随疾病的低位肛瘘患者。(2)找准内口,这是肛瘘治愈的关键[2],内口是肛瘘病变的起源处,术中应首先以探针找到内口或从外口注入1∶4稀释的亚甲蓝液寻找内口。(3)瘘管连同内口周围炎症组织全部切除,留下新鲜创面,保证无任何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遗留[3]。(4)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止血,切口全层缝合,不留死腔。(5)术后对有感染迹象的病例,及时拆开缝线,充分引流,争取Ⅱ级愈合。(6)术后中药的正确应用:益气祛腐生肌散中生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金银花、白芷有清热解毒之功,桃仁、川芎活血祛瘀,穿山甲软坚通络透毒,直达病所,起到软化瘢痕组织、消除腐败组织的作用,半夏、陈皮调理脾胃,薏苡仁祛湿解毒排脓,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收到较好效果。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6 ~1611.
[2]张东铭,主编.盆底与肛门病学 [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8.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