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王晓宁,刘一鹤,秦春华,胡建宏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夏银川750010;3.宁夏四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2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牧站,宁夏银川750010)
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1],根据临床表现,奶牛乳房炎可分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隐性乳房炎不显示任何临床症状,肉眼看不到其乳汁变化,必须用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检出[3],其发生率远高于临床型,危害更大,在奶牛群中更加普遍。在一个牛群中,90%左右的为隐性乳房炎,其损失占每头泌乳母牛每年总生产能力的10%~11%[2]。国内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约为2%,而隐性乳房炎病牛则高达50%以上,其常为人们所忽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3,4]。
通过随机抽样对5080头泌乳荷斯坦牛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状况,分析影响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因素,进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五个大型奶牛场5080头不同胎次的泌乳荷斯坦牛跟踪调查分析,通过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判定乳房炎的发病率。
于每天17∶00时挤奶前采样。采样前先用温水擦洗乳房多遍,用75%酒精消毒,各乳区单独采样。先弃去前三把乳汁,然后收集5 mL乳样,装入消毒的瓶内,立即送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用定量加样器取2 mL乳样加到诊断盘中,回旋转动约10 s,使其充分混合,根据凝集反应程度进行判定并记录。依据判定标准将结果分为两类,“+”、“++”、“+++”归为阳性,±者重复3次,有1次为“+”者归为阳性,否则和“-”者一起归为阴性,记录阳性奶牛头数。
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胎次、不同日泌乳量、不同乳区对该试验牛群各分为四组,在各因素内,利用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阳性头数/检测头数)分析各因素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表1给出了五个大型奶牛场的5080头泌乳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从上述两个表可以看出,五个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相对较高,为53.48%;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为45%。究其原因可能与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比较麻烦有关,且症状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视。与郭福存等[5](2007年)报道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南昌等城市的乳房炎发病结果基本相似。
表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调查统计
表2给出了不同年龄段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大,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几率增加。3岁以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相对较低,而7岁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性对较高。此结果与贾士杰[6]、宋玉魁[7]、王增学[8]、刘玉平[9]等报道基本相同。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下降,体质减弱,乳腺系统因长期挤奶挤压乳头,乳头括约肌性能减弱,闭合不严,病原微生物易侵入,乳腺机械性损伤增多,使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增高。
表3 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的关系
表3给出了不同胎次的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胎次的不断增加,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几率增加。3胎次以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相对较低,而7胎次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性对较高。这也可能是由于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免疫力下降,体质减弱,病原微生物易侵入,乳腺机械性损伤增多,使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增高。
表4 奶牛隐性乳房炎与日泌乳量的关系
表4给出了不同日泌乳量的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日泌乳量的增加,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增多。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奶量较低,乳房负担小,与病原菌接触时间短,因此乳区阳性率低;而产奶量增加,伴随乳房负荷加重,病原菌繁殖积累最多,乳区阳性率增高。
表5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与乳区关系
表5给出了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左侧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侧乳区;后侧乳区高于前侧乳区。究其原因可能除与奶牛自身的乳房指数、起卧习惯及饲养管理、卫生环境、挤奶员与乳区间距离、清洗消毒程序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奶牛左侧卧姿势不易压迫内脏器官,故采用左侧卧多于右侧卧,左侧乳房接触地面和垫料、其他污染物的机会相对较高,牛床后部更易受到污染,故左乳区发病率略高于右乳区,后乳区略高于前乳区。
通过随机采集五个奶牛场的5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发现,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等,其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保持母牛整体整洁,尤其是乳房要整洁、干燥。乳头在套上挤奶杯前,用温水擦洗乳房并适当按摩,并对乳头药浴,做到一头牛一块毛巾或纸巾。
保持挤奶机的真空稳定性和正常的脉动频率,不要因此而损害乳头管的防护性能,保持挤奶杯的清洁,及时更换易损坏的饿挤奶杯“衬里”。
按照免疫程序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并对养殖场的周围环境以及运动场、圈舍、牛体进行消毒。
饲料营养搭配合理,保证供给足量的优质干草及优质青绿多汁饲料,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不良气候(酷暑、严寒等)、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都可以使奶牛产生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增多。因此,应尽量避免上述不良因素的发生,让奶牛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
[1]潘虎,刘纯传,张礼华,等.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96,(2):16-17.
[2]赵兴绪.兽医产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57-459.
[3]陈家璞主编.乳牛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283-321.
[4]袁永隆,张礼华,刘纯传,等.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调查[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4):70-76.
[5]郭福存,高登宏,李宏胜,等.我国部分城市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调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奶牛,2007年增刊:143-144.
[6]贾士杰.奶牛隐性乳房炎与乳区、胎次、年龄等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国奶牛,2006,(6):43-44.
[7]宋玉魁.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42-43.
[8]王增学.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7):50-51.
[9]刘玉平.浅谈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山东畜牧兽医,2009,(3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