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作森
(甘肃省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甘肃天祝733200)
天祝白牦牛是世界稀有的珍贵品种,目前县内有白牦牛35283头。其产区属高海拔干旱地区。该地区冷季达7个月,草原严重超载。严峻的自然条件,造成了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阻碍了白牦牛的发展。为了提高白牦牛生产力和牧民经济效益,我们对天祝县毛毛山沿麓白牦牛选育区5个乡镇不同饲养条件下自然放牧的10群牦牛跟踪调查了三年,分析了该地区牦牛的生产力受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自然放牧下的天祝白牦牛,共10群约850头。
2007~2009 年,三个繁殖年。
天祝县毛毛山沿麓的松山、华藏寺、抓喜秀龙、朵什、西大滩5个乡镇。
每年牦牛产犊后对牛群结构、产犊、成活及围栏、饲草料地和饲草料的储备等做了询问调查。
按照群组,分析了影响牦牛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计算了经济效益。
1)由表1知,该地区平均适龄母牛(3周岁和3周岁以上的母牛)占全群比例为48.66%。按年份分群对比,最低达32.79%,最高达75.51%。这是个别新建牛群和成熟牛群的选育出栏不同造成的,成熟牛群经常出售部分1~2岁牛,而新建牛群则需购进犊牛。
2)该地区平均产犊率为51.94%,产犊率较其它家畜偏低。牛群之间差距较大,最低的13.64%,最高的第2群达80%,不同群组之间相差66.36%。而据了解,第2群牛,牛均占有围栏及饲草料地高于其它牛群3倍以上。所以牦牛的繁殖力低不是牦牛本身基因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
表1 天祝白牦牛2007~2009年繁殖情况调查统计表
3)白牦牛的犊牛成活率较高,平均达到92.71%,和其它家畜相近。
4)本地区牦牛平均增长率为23.42%(范围23.02%~23.72%),稳定偏低。但牛群之间差距较大,最高达40.82%,最低达5.88%,相差近35%。
公牛除留种牛外,其它在3.5周岁出栏。母牦牛初产年龄是3周岁左右,繁殖成活率按60%计算,牛群数量稳定,适龄母牛比例为45.45%(不含种公牛),即:适龄母牛∶1周岁牛∶2周岁牛=1∶0.6∶0.6
如果我们将公牛出栏年龄提前到2.5周岁,以上比例为 1:0.6:0.3,适龄母牛比例应提高到52.63%。
另根据天祝白牦牛初生至4岁的活重统计[1],初生至2岁增重最快,2岁以上增重明显下降。根据祁连山东段北坡终年放牧管理的牛群取样调查[2],年龄越大冷季掉膘越多。为此公牛在2.5岁出栏较为合适。
冷季影响牦牛掉膘的主要因素是气温过低和饲草料不足。我们建议:将该地区牦牛终年放牧的饲养方式改为暖季放牧,冷季采用与其它畜种相同的放牧+暖棚+补饲的昼出夜入的饲养方式。减少冷季体能消耗,使牦牛体能在暖季迅速恢复,不影响牦牛正常繁殖水平。
本地区牦牛出栏季节从九月初开始,但市场需求量有限,无法及时售完,部分牛出栏时间甚至推延到次年元月份。此时已进入冷季第3个月,牛只严重掉膘。我们提出当年出栏牛在冷季采用暖棚育肥待机出栏的方式。
我们调查了本地区个别牧民的牦牛育肥经验,牦牛的育肥效果(肉眼观察)好于黄牛。祁连山区一个冷季(200 d)2.5岁牛(即出生后第三个冷季)平均每天掉膘0.265 kg,且年龄越大掉膘越严重。根据“肉牛的饲养标准(N.R.C.)”[3],200 kg重的牛日增重1 kg,每日营养需求食入干物质5 kg、粗蛋白0.61 kg、代谢能56 MJ。根据“牛的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4]及本地区的饲草料和牛肉的大约市场价格,计算出了冷季育肥牛的经济效益,见表2。
表2 育肥牛每天的营养需求及产出的经济效益
由表2看出,牦牛从冷季开始进棚育肥,每头牦牛可日增加收入25.61元,且减轻了当地草场超载压力、调剂了牦牛肉的市场供给。根据近几年当地市场行情,次年元月份以后牛肉价格比9月份高出约5元/kg,对于牧民来说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由此可见,冷季育肥待机出栏是一项可提高收入的措施。
①公牦牛出栏年龄提前到2.5周岁为宜;②基础牛群在冷季应采用放牧+暖棚+补饲的饲养方式;③出栏牛需要从冷季开始进行暖棚育肥,待机出
栏。
[1]张容昶.中国的牦牛[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9.
[2]张容昶.中国的牦牛[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5.
[3]姬连信,吴孤樵.家畜饲养学实习指导[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01.
[4]姬连信,吴孤樵.家畜饲养学实习指导[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