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素洁 李春杰 崔 哲 赵 洋 段 颖
解放军第211医院老年病科(15008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这类报道很多,而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多数药物耐受性差,与非老年患者治疗有所不同。解放军第211医院老年病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32例,女1例,年龄62~85岁,平均79.3岁;对照组33例,其中男31例,女2例,年龄63~84岁,平均78.8岁;入选病例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和混合型心绞痛。两组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意大利阿尔韦士曼制药公司,注册证号H20040045的低分子肝素(希弗全),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应用7~10d。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查:①生化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②血液流变学;③心电图;④临床症状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硝酸甘油片用量)。
以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运动耐量增加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及T波改变有改善为有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对照组除红细胞比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3。
表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表3 两组心电图比较
1例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瘀斑,改换注射部位后逐渐消失。所有病例均无其他不良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及凝血系统激活,部分病例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1]。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基础相似,若治疗不当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低分子肝素为肝素的活性片段,为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抗Ⅹa因子活性减少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且具有改善血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及血细胞比容,抑制血栓的扩展,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2]。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抗凝作用强,生物半衰期长,是普通肝素的2~4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除一般的心绞痛治疗外,加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更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本资料显示,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对照组除红细胞比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3例除1例出现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瘀斑,其余均无不良反应,说明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1] Shah P,Forrester JS. Pathophysiol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J Cardiol,1999,69(1):16-24.
[2] Philip MWB,Iddenden R,Fiona JB,et al.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and heparinoid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Stroke,2005,31(10):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