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0-06-06 10:04胡爱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5期
关键词:扩张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胡爱娟

(河南省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开封 475000)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为小儿非细菌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它常常寄生在细胞内,所以很难清除。现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小龄化趋势,并可引起肺外病变,其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可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因其无典型的喘息和呼吸困难,常常与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导致临床误诊、误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 17例,年龄 10个月~12岁,平均(4.7±2.8)岁,其中 1岁以内 2例,1~3岁 8例,4~6岁 17例,7~12岁 12例。 对照组为同期本院诊治的非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4.2±1.9)岁。两组患儿在个人过敏史及家族特异性病史(例如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①慢性咳嗽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扩张剂有效。③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哮喘史、过敏原检测阳性。④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PEF变异率>20%。⑤肺功能正常。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MP感染的确定标准为:采用明胶颗粒凝聚法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效价,MP-IgM滴度≥1∶80 提示 MP 感染。

1.3 研究方法

应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两组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时咳嗽持续时间为4~9周,平均(6.12±1.87)周,其中 MP感染诱发组多伴有发热症状,而非MP感染诱发组则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少有发热。MP感染诱发组中 58%的患儿伴有发热,其中>39℃占23.7%,38.5~39.0℃占64.3%,热程在1周之内的占89%,超过2周的占3%。而非MP感染诱发组患儿仅有34.3%伴有发热,热程均在1周之内。在咳嗽程度上:所有患儿均有咳嗽,MP感染诱发组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咳嗽剧烈而持久,导致患儿夜间易醒、睡眠质量差,而非MP感染诱发组咳嗽多以轻咳为主,少有影响睡眠。

2.2 肺部表现

MP感染诱发组中合并肺炎者28例 (73.6%),X线胸片示右上肺炎3例,右下肺炎7例,左下肺炎1例,肺门阴影增大3例,网状结节影及间质样改变14例。非MP感染诱发组合并肺炎者8例(25%),X线胸片呈斑片影改变,其余的均以肺纹理增强为主。

2.3 肺外表现

MP感染诱发组心肌受累4例,表现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呈CK、CK-MB、LDH增高。恶心、呕吐者有3例,肝功能ALT、AST均有升高。非MP感染诱发组仅有1例出现心音低钝,查心肌酶谱示CKMB增高。

2.4 治疗及转归

MP感染诱发组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静滴或口服,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咳嗽症状明显缓解,睡眠状况也随之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10.34±3.25)d,出院时咳嗽几乎完全缓解。非MP感染诱发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咳嗽也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7.95±2.83)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MP感染诱发组与非MP感染诱发组临床特点对比[n(%)]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哮喘,是哮喘的特殊类型,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其临床特点不是反复喘息,而是以顽固性咳嗽为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在夜间或清晨咳嗽,遇冷空气、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应用抗生素或止咳剂无明显疗效,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对支气管扩张剂敏感。由于这类患儿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尤其是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一旦反复发作,极易被误诊为复发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MP感染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阳性率的提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率中占17%~30%,而哮喘初发患儿占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达50%左右,复发患儿达20%以上[2]。据有关资料报道,肺炎支原体可以直接导致气道上皮损伤,其作为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自身虽不能合成其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但其可依靠尾端特殊的结构P1蛋白黏附在细胞表面吸取营养,同时排出对呼吸道黏膜有害的代谢产物,从而破坏黏膜上皮和微绒毛,刺激气道上皮产生慢性炎症,增加气道反应性[3]。肺炎支原体还可特异性诱导IgE的产生,IgE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受体结合,当感染持续存在或再次感染时,致敏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就会脱颗粒,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炎性介质,从而加重气道的高反应,出现咳嗽,直至哮喘的发作。

在我院研究的病例中,有85%的患儿在院外使用过多种抗生素而无明显疗效的。其中有26.5%的患儿在院外使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疗效不明显的,结合本资料,MP感染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在治疗上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取得了显著效果,总有效率达100%。

结合本研究显示结果,在临床工作中若遇到本文描述的MP感染特征,要及时做病原体检测,如确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则应尽早规范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4],并联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1]中华医学会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Gendrel D,Bisscardi S,Marc E,et al.Myco.plasma.Pueumoniae,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and asthma[J].Arch Pediatr,2005,12(1):7.

[3]张晗,尚云晓.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5):236-239.

[4]Simon A,Schildgen O,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childhood asthma and wheezing[J].Treat Respir Med,2006,5(4):255-269.

猜你喜欢
扩张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静脉血管扩张剂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2016 ATS指南:婴儿复发性或持续性喘息的诊断评估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血管扩张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