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中清化元音的实验语音学研究

2010-06-05 03:23地里木拉提吐尔逊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中文信息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清化男声女声

地里木拉提·吐尔逊,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新疆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1 引言

语音变化主要指语流音变。语音变化大的分类大致分为同化、异化、弱化、脱落或再加上增音、减音、浊化、清化等,另外还会有圆唇化、喉化、鼻化等特征[1]。在连续话语中,语音的音段不是稳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这样才形成长短不等的韵律单位和节奏,也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感情。但维吾尔语中的元音清化现象在孤立状态下也会同样发生。实际上,人在说话的时候,发音器官的活动是处于连续变化的状态,在第一个音素尚未发完时,舌头和口腔的位形已经趋向于发第二个音素的状态了。这表明,舌头和口腔的位形是从一种状态逐渐滑移到另一种状态的,中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因此,所发出的语音也是连续变化着的,互相渗透的,中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点[1]。再说高元音/i/,/u/和/ü/发生清化时的时长比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时长要短的多(见表2)。根据这些规律这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的原因可以解释为:/i/、/ü/和/u/等三个高元音之一出现在词语的开头部分并紧跟着它后边出现一个清辅音;这些高元音之一出现在两个清辅音之间,由于第一个音素尚未发完时,舌头和口腔的位形已经趋向于发第二个音素的状态;该高元音发生清化时的时长相对比较短,所以可以说发音器官发这些高元音时声带来不及振动从而失去原来的浊特性而变成清音。

在正常情况下,维吾尔语八个元音都是浊音。可是,当/i/、/ü/和/u/等三个高元音之一出现在词语的开头部分并紧跟着它后边出现一个清辅音时,或者当这些/i/、/ü/和/u/等三个高元音之一出现在两个清辅音之间时,该高元音就会失去它原来的浊音性而变成清音。这也算是维吾尔语的另一种音系特点。(我们一般在元音符号的下部加写一个“。”这一附加符号来表示该清化元音)。例如:

pul [phul](钱)(保持原来的浊音性)↔ put [ph](脚)(发生清化)。

本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对维吾尔语中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时的声学特征跟保持原来浑浊特性时的声学特征做了一些比较,进一步探讨了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时的声学特征,为维吾尔语教学、科研以及言语声学工程提供科学的自然语言规律模式和声学参数数据。本项研究对维吾尔语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语言的韵律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2 维吾尔语中的元音清化现象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在语法上属于黏着语类型。在现代维吾尔标准语的音位系统里总共有三十二个音位。其中八个为元音音位。它们是:/a[ɑ]、ä[ɛ]、e[e]、i[i]、o[]、ö[ø]、u[u]、ü[y],其在维吾尔语语音系统里的格局如下:

表1 维吾尔语八个元音音位格局表

在这八个元音中发生清化现象的是/i/、/u/和 /ü/。其中,/i/是展唇元音、/u/属于后元音和圆唇元音、/ü/是前元音也是圆唇元音,而且这三者都属于高元音。这些高元音发生清化的具体条件如下:

3 实验方法

3.1 语料来源

为了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去探讨维吾尔语三个高元音的清化特征,本文选择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和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语音信息处理研究室共同承担的教育部、国家语委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及信息化项目“藏、维、彝民语语音参数数据库”的“维吾尔语语音声学参数库”中的460个带元音/i/的、280个带元音/u/的、150个带元音/ü/的典型词、其中包括双音节和三音节词。

3.2 录音和数据采集方法

用IBM R51型笔记本电脑和与之匹配的外置声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标准录音室里录音。发音合作人为1男、1女,年龄30~40岁。均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业播音员。每个词单独念了两遍。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了三个高元音/i/、/u/和/ü/的时长(简称音长VD,单位:毫秒ms)、共振峰(Formant,单位:赫兹Hz)、音强(Intensity,单位:分贝dB)等。

采集方法:元音时长VD,非词末元音时长是从第二共振峰开始到第二共振峰结束;词末元音时长结束点到周期信号结束为止。元音前4个共振峰F1~F4 测量在元音目标位置上,元音目标位置是共振峰模式典型,能量强的部分。元音强度VA采集在音强曲线峰值上。

4 结果

在采集参数的时候发现音节类型(这里指开音节和闭音节)对高元音的清化程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做统计分析的时候先把实验词根据音节类型分成开音节和闭音节两类,然后根据发生清化情况又进一步分为发生清化和没发生清化即保持原来的浊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4.1 高元音时长分布模式比较

为直观起见,用图表方式表达更能了解其规律性。

表2 维吾尔语高元音时长分布统计表

图1 开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时长比较图(M)

图2 开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时长比较图(F)

图3 闭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时长比较图(M)

图4 闭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时长比较图(F)

图1~图4为2位(1男1女)发音合作人的开音节和闭音节(指多音节词即双音节词、三音节词中的开音节和闭音节)中高元音保持原来浊特性和发生清化时的长度(平均值)分布模式示意图。每个图的标题上括号里的OS是Open Syllable(开音节)的缩写,CS是Closed Syllable(闭音节)的缩写、M指男性、F指女性。本文采用了数值比(Numerical ratio)表示法。比较以下四张图我们可以看出:(1)在开音节中男声三种高元音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元音长度明显比发生清化的元音长度长。女声在开音节中的结果也是如此。这里所指的长短是物理长度,而不是音系学上相对长短。如,保持原来浊特性和发生清化的时候三种高元音长度数值比大概为:开:i: 2∶1(男),u: 2∶1(男),ü: 1.5∶1(男);i: 1.8∶1(女),u: 1.3∶1(女),ü: 1.7∶1(女);(2)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闭音节中三种高元音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元音长度同样明显长于发生清化的时候的元音长度,其数值比大概为:闭:i: 1.9∶1(男),u: 1.4∶1(男), ü: 1.1∶1(男);i: 1.8∶1(女),u: 2∶1(女),ü: 1.6∶1(女);(3)无论男声还是女声、发生清化与否,在开音节中高元音u的时长最长,ü的时长最短,即ü

总之,无论男声还是女声、开音节还是闭音节,在维吾尔语中三种高元音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长度比发生清化时的长度相对要长。

4.2 高元音共振峰分布模式比较

图5~图8为2位(1男1女)发音合作人的开音节和闭音节(指以开音节和闭音节结尾的词)中高元音保持原来浊特性和发生清化时的共振峰(平均值)分布模式示意图。比较四张图我们可以看出:

图5 开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共振峰值比较图(M)

图6 开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共振峰值比较图(F)

图7 闭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共振峰值比较图(M)

图8 闭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共振峰值比较图(F)

开音节:(1)无论男声还是女声这三种高元音没发生清化时的元音F1(第一共振峰)值均分布在500Hz一下,但发生清化以后其F1值有明显的提高,即其值在1 000Hz左右。(2)保持原来浊特性时侯的F2(第二共振峰)值小于发生清化时后的F2值,其中女声i的F2值例外。(3)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F3(第三共振峰)值小于发生清化时后的F3值,其中女声u的F3值例外。(4)在男声中浊F4小于清F4,而在女声中浊F4的值与清F4的值差不多。

闭音节:无论男声还是女声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共振峰值比发生清化时的共振峰值相对小,下面两种情况例外,如:男声高元音i的浊F2值与清F2值相差不大。女声高元音i的浊F4大于清F4,高元音u、ü的浊F4的值与清F4的值差不多。

总之,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开音节还是闭音节发生清化时的共振峰值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变化趋势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时失去原来的浊特性,表现出清擦音的特性。

5.3 高元音音强分布模式比较

为直观起见,用图表方式表达更能了解其规律性。

表3 维吾尔语高元音音强分布统计表

图9~图12为2位(1男1女)发音合作人的开音节和闭音节中高元音保持原来浊特性和发生清化时的音强值(平均值)比较图。从以下四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无论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男声还是女声三种高元音没有发生清化的时候音强值大概在65dB~70dB左右,而且女声的音强值略大于男声的音强值。(2)无论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男声还是女声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的时候其相应的音强值迅速下降,保持原来浊特性和发生清化时的音强差值具体见表4所示的数据。

图9 开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音强值比较图(M)

图10 开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音强值比较图(F)

图11 闭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音强值比较图(M)

图12 闭音节时维吾尔语高元音音强值比较图(F)

表4 高元音发生清化和没发生清化时

表4中的差值是分别在开音节和闭音节发生清化时候的高元音音强值减去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音强值算出来的,前面“-”符号表示发生清化时候的高元音音强值比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音强值小。从以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三个高元音i、ü、u中,u的发生清化和不发生清化时候的音强差值最大——20dB以上,说明发生清化的时候,高元音u的音强值下降的快。总差值在13dB~27dB之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声音强度为30~130dB,根据恰可分辨率的调制因子与准白噪声声级之间的关系[5],其调制因子差不多是恒定值,假定其可分辨的声强差为10%,其强度发生了约0.4dB的改变,人耳才能觉察出来。所以这里的13dB~27dB差别算是比较大的变化。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时,因为失去它原来的浊特性而引起音强上的变弱这一传统的说法。

5 结论

本文首次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对维吾尔语(标准音)固有双音节词、三音节词中的三种高元音 /i/、/u/和/ü/保持原来浊特性和发生清化时候在语谱图上的声学特征做了深入研究,采集其时长、共振峰和音强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1) 无论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男声还是女声维吾尔语中三个高元音的时长值发生清化的时候比保持原来浊特性有缩短很多。

(2) 无论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男声还是女声发生清化时的共振峰值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即共振峰值从低频区转移到高频区。

(3) 无论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男声还是女声三个高元音发生清化的时候其相应的音强值比不发生清化时候的要低。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以上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三种高元音发生清化的时候失去原来的浊特性,即表现出清擦音的特性,在时长上比原来缩短、强度上变弱这种我们前辈们只依靠“口耳之学”得出来的结论。

(2) 在声学表现上,清化一般是失去周期性浊音横杠,基频失去,而清化的高次共振峰仍存在。见图13所示的语谱图。

图13 uttur的语谱图

从以上图中所示的uttur (输给) 的语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元u出现在音节前,而且后面跟的是清塞音t, 因此它发生了清化,其谱特点是失去了周期性的横杠,第二个高元音u出现两个辅音之间,前面的的清辅音,但是接着高元音后面跟的是浊辅音。所以它没发生清化,保持了原本元音所特有的语图特征即有周期性的横杠。看位于语谱图正上面的时域波形图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个高元音u的时域波形没有周期性的震动,而且失去基频,而第二个高元音u的时域波形没有发生清化所以在周期性的震动,浊音横杠,有基频曲线。

[1] 曹剑芬.现代语音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7-128.

[2] 陈肖霞.语音变化问题研究——对语流音变的考察[R].中国社会科学院语音研究室研究报告,2005:28-33.

[3] 米娜瓦尔·艾比布拉.拉萨语元音的特点[J].民族语文,2005,(6):49-52.

[4] http://www.coffeejp.com/bbs/archiver/?tid-132815.html[DB/OL].

[5] 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 R.L.特拉斯克.语音学与音系学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7] 易斌.现代维吾尔语元音格局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141-144.

[8] 易斌.维吾尔语元音/y/的声学特征分析[C]//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68-171.

[9] 易斌.现代维吾尔语元音/i/的实验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20-24.

[10] 赵相如,朱志宁.维吾尔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3.

[11] http://ling.cass.cn/yuyin/lesson/chpt7.htm 网上现代实验语音学课程[DB/OL].

[12] 蔡莲红,赵世霞.汉语语音合成语料库的研究与建立[J].语音文字应用,1999,(3):97-102.

猜你喜欢
清化男声女声
焦作市清化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nghuayin (清化饮) agains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toll or interleukin-1 receptor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 signaling pathway
呢喃(古风,女声)
“清化收”拓出集体增收路
天下父母心(男声独唱)
初中男声合唱教学的探索
文艺范
清化消瘀法对糖尿病及并发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研究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