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历史复习的探索

2010-06-04 07:22曹友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曹友军

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高考,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关注新课标

在备课之前先阅读《考试大纲》,按考纲的要求研究教材内容,认真梳理每个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做到完整、准确、有的放矢,实现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设计与讲评、习题的精选与设计、单元过关、补充材料这“六统一”。特别是重点难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讲出用什么方法,用哪个典型例题来突破,以往高考中这个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从中归纳出技巧、方法。备课前一定要对考纲中要求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一节,考纲要求如下:“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文字狱”。这样就可以明确该节在高考中的地位了,然后再去备课,从而使教师备课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教案写好后,再去做练习题,教师通过做题,可以进一步掌握本节易错知识点,进一步修正教案,使讲述更有针对性。当然,做题不是什么题都要做,要做各省市高考题,特别是近两年的高考题。只有通过做题把握2009年高考趋向,才能明确本节中哪些知识点已考,从而整体把握高考的趋势。比如,笔者通过做题就明确了该节在高考中考查的趋势是:清朝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和影响。

二、在系统的单元复习中,把握慢、全、准

1.“慢”就是复习时不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地做到一步到位,不留夹生饭,不留遗憾。仍遵循以课本为本,以资料为辅的原则进行,让学生多接触课本,并要求逐字逐句地理解每一句话,弄清每一个知识点。

2.“全”就是每次授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全部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不以个人意志去筛选,不造成知识点的疏漏,因为3+X考试模式已无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近几年考试中经常出现小字部分的内容)。

3.“准”就是备课过程中,同组四位老师常常一起认真研究、推敲讲授知识,做到准确无误,规范标准。

三、针对学生对系统复习的不适应,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网络

历史学科内容繁杂,纵横交错,加之高考对能力考察的要求提高,因此,必须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化,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每复习完一单元,就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刚开始,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仅仅按节目写下去,于是,笔者就从各班中挑选较好的,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参观浏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系统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在单元复习中,笔者还加进了一些较小的专题链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就把单元知识和前后知识都很好地联系了起来。

四、增加一定的练习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以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为前提。我们在系统复习时选订了一本复习资料(对重难点知识有详尽的分析,有高考题解析,同时),并对习题进行了精选,要求只做其中的一部分。但针对之前出现的状况,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需要加强对习题的练习和指导,比如高考快卷、各地高考题等。由此,将经过筛选的题目组成套题使用,既有剃度,也接近高考命题的要求。

对习题的训练,不仅表现为留课下作业,课上也可以抽出5~8分钟进行限时训练,有时是客观题,有时是小材料题。在重点复习阶段进行习题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知识复习的效率。此外,还能使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也便于他们综合知识,提升能力,达到增强实战能力的目的。

五、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导致学生根本不记,记忆能力欠缺

虽然高中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但由于记忆量少,重复记忆少,学生原来记住的现在也忘了,以致相对简单、容易的试题都出现了错误。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此,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要进行复习提问,使学生重视并记忆内容,因为只有记住了历史基础知识点,才能实现有效解题。课改后,学生除了记忆能力欠缺外,还存在学习不认真、不严谨的现象。在题中,他们对很明显的题眼、关键字词,常常一扫而过,书面表达也不规范。为此,笔者要求学生自查出现的错误,并要求基本解决简单题目,对于自查后仍不能解决的题目则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乐于合作,积极发言,乐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特点,使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而笔者只对部分易错题目和难题在全班讲解。

这种做法让学生在自查自纠中,找出了知识问题,解读审题,并在讨论中学会了借鉴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从而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技巧,同时,也改善了自身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

在分析错题原因时,一般从知识性失误和审题失误两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性失误,甚至还在某些知识点上一错再错,难以纠正。为此,笔者先给学生讲明白,然后督促他们将自己的理解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通过不断地积累及教师的常常提醒,类似的知识性失误就会逐步减少,从而不断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审题失误主要表现为审不清设问和材料的意思。所以,在分析错题时,教师就要着重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审题的程序为先审设问,要求审清知识的范围要求,审清设问的方向,审清关键词语的特殊要求,如“根本”、“主要”等等。

此外,针对学生语法不通,阅读理解问题能力偏差,欠缺深刻思考的弱点,在审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材料分成若干个层次,找出包含有效信息的字词,并审清材料的主语、层次、主旨。这样,通过材料解析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符合审题目的的逻辑性要求,审清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总之,这些方法的指导,就是要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使他们的理解能力慢慢提高起来,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在答题上,可以把每次主观题的书写设计成格状,以规范学生的书写,提高书面规范答题,使之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针对学生学习不塌实、浮躁、活跃、爱说话等缺点,教师还要重点强调上无声自习,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