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伟,何良军,刘志方
(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马胃蝇蛆病是由胃蝇属幼虫寄生于马、骡、驴的胃肠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成虫产卵可影响马匹休息与采食,蝇蛆幼虫在整个寄生期间均有致病作用,病畜呈现以营养障碍为主的症状群,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贫血,严重者可因渐进性衰弱而死亡。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笔者等先后3次到岳普湖县两家驴屠宰加工厂对屠宰后的357匹驴胃蝇蛆成虫进行采集与虫种鉴定,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1 器材 Olympus双目体视镜S22-1LST,数码相机,样品瓶,不干胶标签等。
1.2 试剂 生理盐水,乙醇,甘油等。
1.3 方法
1.3.1 虫体采集 将采自驴胃内的蝇蛆按寄生部位分装于不同样品瓶中,贴好标签。采集时,对寄生于组织中的蝇蛆可用竹镊轻轻拔出,避免蝇蛆头部器官受损。
1.3.2 暂时保存 新采集的虫体置生理盐水中2~3h,使其排出口沟中的宿主组织,期间注意观察虫体是否被其他虫体叮咬。后放入10%的乙醇溶液中暂时保存,带回实验室鉴定。
1.3.3 鉴定 按照范滋德主编的《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进行鉴定。
1.3.4 永久保存 将上述鉴定好的各种虫体投入75%甘油酒精(含甘油5%)中保存。
2.1 种类 按照胃蝇科3期幼虫分类检索,主要从幼虫的体色、刺列、体长宽、寄生部位等方面综合鉴定,此次调查共鉴定出胃蝇属5种蝇蛆,分别为鼻胃蝇(烦扰胃蝇、喉鼻蝇)(Gasterophilus nasalis)、黑腹胃蝇(兽胃蝇、东方胃蝇)(G.pecorum)、肠胃蝇(G.intestinalis)、裸胃蝇(红小胃蝇)(G.inermis)、红尾胃蝇(赤胃蝇)(G.haemorchoidalis),详见表 1。
表1 喀什岳普湖县驴感染蝇蛆鉴别特征和种类
2.2 感染情况 357匹驴胃蝇总感染率为89%,分属于5个种,感染率分别为鼻胃蝇32.8%、黑腹胃蝇49.2%、肠胃蝇24.5%、裸胃蝇56.4%、赤尾胃蝇8.7%。
3.1 虫体采集与保存 采集时可用流水冲落蝇蛆,勿用有齿镊夹取,以免损坏虫体表面组织。为便于观察,先将新鲜虫体放在生理盐水中,使其排出口沟中的宿主组织,如需要暂时保存,可置低浓度酒精中,不宜放在高浓度的酒精或低浓度的甲醛液中,以确保虫体的颜色新鲜;长期保存则要投入75%的甘油酒精中。采集时,寄生在组织中的蝇蛆可用竹镊轻轻拔出,避免蝇蛆头部器官受损。
3.2 胃蝇科虫种分类 胃蝇科(Gasterophilidae)隶属于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瓣类胃蝇总科。胃蝇科幼虫专性寄生于单蹄目动物(马、骡、驴、犀牛)和长鼻目动物(象)的消化道内,偶尔有1期幼虫侵入人皮下的报道。据资料统计,已知胃蝇科在古北区有8种,东洋区6种,非洲区16种,澳洲区3种。全世界已知20种,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蝇亚科胃蝇属的胃蝇共有6种,幼虫寄生于马、骡、驴的胃肠道内,红色或淡黄色,常见的有肠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和鼻胃蝇4种。第3期幼虫粗大,有口前钩,有11节,每节前缘有刺1~2列,刺的分布和多少因种而异。
3.3 虫种鉴定 本次调查主要鉴定3期(龄)幼虫,按照胃蝇科3期幼虫分类检索,主要从幼虫的口钩结构、棘排列、体色、体长宽、寄生部位等方面综合鉴定,共鉴定5种。由于调查季节限制,没有发现成蝇。
3.4 新疆驴胃蝇感染情况分析 新疆马属动物资源丰富,但蝇蛆病也流行严重。1991年,新疆八一农学院的王善志等通过对新疆马胃蝇种类和地理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地区马胃蝇分属于肠胃蝇(G.intestinalis)、赤尾胃蝇(G.haemorchoidalis)、兽胃蝇(G.pecorum)和烦扰胃蝇(G.veteinus)4种;通过统计处理,确认新疆地区优势种为兽胃蝇和烦扰胃蝇,其中常见优势种兽胃蝇感染率为100%,最高感染强度为1 400条,为全国最高纪录强度。调查认为新疆马胃蝇病普遍存在于马、驴,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采取有力综合防治措施。本次研究仅对南疆岳普湖县的驴进行了相关调查,未涉及马和骡。
沈杰等主编的《中国家畜家禽寄生虫名录》中收录到5种新疆地区寄生的马胃蝇。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的李凯发表了关于普氏野马胃蝇蛆新病原体的报道,本次调查未发现新种。根据范滋德《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1992)记载,我国已知6种马胃蝇,本次调查鉴定出5种,未鉴定出黑角胃蝇(G.nigricornis),是否存在其他种还有待扩大调查范围。
致谢:感谢北京农学院段嘉树教授为签定工作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