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性为视角

2010-06-01 02:19江维国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贸易院校

江维国

(贺州学院人文与管理系,广西贺州 542800)

引言

2000年教育部决定将毕业生就业“派遣证”改为“报到证”,标志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确立,这也意味着人才全面市场化。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全面扩招,到200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145万人,到2009年更是激增到611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后迅速扩招,专业快速扩张,其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新突破。地方本科院校是指省会城市之外的一般本科学校,介于重点大学和高职高专学校之间,属于省市共同管理而又有一定自主性的学校。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专科学校基础上或独立升本或与其它学校合并升本而成的。[1]这些学校一般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全力升本,然后快速扩张。办学经费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开设盲目,管理经验欠缺,造成实际就业率低下,这是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特别是这些院校新开设的一些专业,就业情况更是糟糕。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该专业是一个相对较老,但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又是较新的专业。从某地方本科院校2008年108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实际就业率是47.22%。已就业学生中有68.63%是就业在外向型中小企业。从数据上看,整体就业率相当低,但专业的对口性还是比较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是主要就业单位。

从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开始开放国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各阶层与世界各国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促使我国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从国家统计数据看,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总额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2]事实上,国家也一直在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化经营。随着大批外向型中小企业的扩张与发展,它们对能用外语交流,懂外贸政策、外汇管理、国际结算等国际业务的人才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从宏观上看,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当然是可行的。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方法

外向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问卷调查、地方本科院校的实地调查、人才招聘会现场跟踪调查、电话调查、查询媒体资料等。

(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表 1 企业最注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对应届生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关注度并不太高。原因是企业认为专业理论知识是每一位毕业生都应该在毕业之前掌握的。同时,实际操作能力必须要有理论知识来支撑。企业对该专业应届生素质最注重的依次为“诚实”、“外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在接受应届生时非常清楚:如果招进一个不诚实的人,这对企业是一个或大或小的损失;一个优秀的员工是有价的(指所付薪酬),一个糟糕员工是无价的(指可能带来的损失)。——企业很明白这一点。企业重视应届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原因很简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外语是他们的工作语言,必须能熟练地应用外语。企业关注应届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在考察其能不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如何。可塑性是企业在看这个人的悟性,并用以判断这个人将来的培养价值和方向。

表 2 落选面试者落选原因统计表

上表表明,高达40%的应届生是因为外语应用能力差没被录用,所有应聘者的外语语言中有96.67%是英语。其它语种的极少,只有两个人分别使用西班牙语和日语。然而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外向型中小企业对小语种有相当高的期望。这20家外向型中小企业中有7家明确提出优先考虑掌握小语种的学生。 “实际操作能力”不合格而落选的比例有30%,这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对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一个做人的问题,落选比例占到了15%,这应该引起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本专业理论知识”而落选的比例也有10%,说明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可塑性则对学生知识的复合性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二、解决途径

(一)学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准备,以负责的态度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院首先应该具备开设此专业的硬件和软件,包括专业教师,电子商务室、实习实训基地等。然后借鉴其它重点大学的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做出开设此专业的可行性评估。学院在向社会输送人才时,首先要重“质”,宁缺勿滥。

(二)做好学生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基础教育包括基础素质教育和基础专业教育。各地方本科院校因为生源素质等客观原因,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做事做人的前提条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还要特别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素质教育。该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向世界,他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向外传播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传统,同时也是世界加深对中国了解的一个重要窗口。基础专业教育因不是笔者阐述重点,不再展开。

国际贸易是全方位的,国内外客商之间的交流工具不仅仅是英语,也有其它小语种。地方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完全可以根据地域特点,重点开设相关联的小语种。我国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地,急需阿拉伯语人才;东北地区对俄语、韩语、朝鲜语的需求量很大;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各地方本科院校完全可以根据上述情况,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开设相关小语种,并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教育和培训学生,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在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语种后,还要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比如,中国西南的广西等地地处东盟贸易圈的核心位置,其主要进出口业务都是面对东盟各国,该地区向东盟其它国家主要出口矿石,进口农产品。该地区的国际贸易人才就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掌握泰语、越南语等东盟区的常用语种,同时也应熟知矿产和农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就应开设这些商品的专业课程。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与重点大学相同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因文化沉淀、品牌影响等原因,在同等条件下会缺少一些竞争力,大型外贸企业一般都愿意选择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地方本科院校不能完全照搬重点大学的培养方案和模式,只有把专业和方向定得更细,只有定位于“地方”、定位于“外向型中小企业”,才能办出特色。

(三)聘请专业人才,进行“仿真”教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实践性很强。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该专业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这些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一般局限于书本理论,绝大多数都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他们甚至对此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都不是很清楚。所谓“仿真”教学法,就是聘请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士,在其指导下,组建一个模拟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然后创造一个虚拟的商务环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小型外贸公司的报价员、外贸业务员,外贸经理等角色,切身体会外贸公司的营销、财务、运输、税务、海关、商检以及保险等相关业务及其流程,了解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能职责。这种教学方法不是学院教师能指导完成的,它必须是由有丰富外贸工作经验的人士才能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高度重视实习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没有条件成立外向型的校办企业,基本上只能与外单位联系实习。即使这样,找到实习机会的渠道还是有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基本是由省市共同管理,各省市都有不少外贸单位,学院可以向主管部门提出实习请求,让主管单位出面协调相关专业对口单位安排实习;学院也可以直接与相关外向型中小企业联系;学生也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笔者调查发现,愿意接纳应届生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单位中有45%都愿意接纳实习生。企业认为这一方面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实习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及一定的收益。当然,企业还可以从实习生中挑选合适的人才去自己企业工作,减少了企业招聘管理成本,降低人才淘汰率。

对学生而言,了解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方法有很多,譬如读书看报查资料,实地调查,请教业内人士,但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方法还是自己去做相关工作。在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职员”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这种角色的转化过程中,去熟悉企业的操作流程,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业务。笔者调查发现,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比没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在应聘时,成功率要高出40%多。

(五)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引言中所分析的局限性,院校虽挂有就业指导中心,但大多名不符实,即使开设有就业指导课也仅局限在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肤浅、泛化的层面,没有做太多的实质性专业性的指导。[3]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专业性较强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这种就业指导意义不大。

1.学院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就应该把就业指导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并贯穿全程。要求学院从战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学院从宏观规划、就业中心和系部从微观入手,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特色为导向、以外向型中小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观念,尽早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真正的“指导”意义。

2.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时有很多工种,如外贸报价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学院应该在学生确定专业方向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对口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等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并向学生提出就业方面的指导意见,尽早开发学生的职业潜力。

3.让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职场亲身体验:了解企业的需求,收集分析职场信息,掌握相关职位要求及动态,提前备战。

结束语

在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情况,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特征,定位于“地方”,定位于中小企业,从办学理念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霞. 新升地方性院校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4,(9): 63.

[2]吴雪平. 中小企业全球化战略分析[J].企业经济,2008,(7):30.

[3]孙英浩. 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71.

猜你喜欢
毕业生贸易院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