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伟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 洛阳 471009)
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于血循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正常而出现的一组疾病,会导致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这种细菌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呈正比,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复杂,感染最为常见。我院儿科应用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婴幼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6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我院儿科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63例。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岁以内低于1.0×109/L,1岁以上低于1.5×109/L,在连续3次的血常规检查中发现任何一次粒细胞减少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即可确诊。入选病例除外曾服用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及接触毒物,有免疫功能缺陷病史。入选病例共13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各66例。治疗组男38例,女28例;年龄小于1岁26例,1~3岁40例;原发病为急性上呼吸感染37例,幼儿急疹8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急性支气管肺炎4例,疱疹性口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伴感染各3例,毛细支气管炎、急性肠炎各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小于1岁18例,1~3岁48例;原发病为急性上呼吸感染34例,幼儿急疹11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急性支气管肺炎5例,毛细支气管炎、疱疹性口炎各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伴感染、急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包括抗病毒、抗菌)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贞芪扶正颗粒(吉林修正药业有限公司),用法为1岁以下每次1/4包、每天2次,1岁以上每次1/2包、每天2次。治疗后第5天检查血常规。
显效:粒细胞计数达正常值;有效:粒细胞计数比治疗前提高100%;无效:粒细胞计数比治疗前提高低于100%。总有效=显效+有效。
采用χ2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粒细胞减少症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2],儿童以后天获得性为主,其中感染所致最多见。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杀伤细菌,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的易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感染,因此应予以积极治疗。
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在于综合调理人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贞芪扶正颗粒成分为黄芪、女贞子。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目前仍为中医临床治疗常用的药物之一。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皂苷、黄酮类似物、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其中黄芪多糖等成分能显著改善患者淋巴细胞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女贞子性凉,能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对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齐墩果酸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贞芪扶正颗粒不但具有保护骨髓、肾上腺皮质和肝脏的功能,可刺激骨髓增生,提高造血因子的分泌,同时还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对于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贞芪扶正颗粒不仅具有改善粒细胞减少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力,值得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785-1 787.
[2]于 洁,徐酉华.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5,34(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