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军 彭亚男 张晓勇 宋伟 金丛军 于学仁
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在患者体内131I衰减的探讨
邵玉军 彭亚男 张晓勇 宋伟 金丛军 于学仁
目的 通过监测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使用后五天内131I衰减的简单规律及药物在病灶的浓聚情况,指导临床医生控制患者在放射防护病房住院天数。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4位患者,经股动脉注射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对用药第一、三、五天患者体内留存药物活度与相关法规规定进行比较。结果 第五天患者体内131I活度低于/等于相关法规规定占92%;第一天至第三天衰减60%以上的患者占96%;第三天至第五天衰减50%以下的患者占83%。结论 患者用药后五天可离开放射防护病房;患者体内131I的衰减由快渐慢,由开始的以药物半排期为主导过度为以物理半衰期为主导。
放射防护病房;活度;剂量率;衰减
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通过以下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①抗体交联物结合到靶抗原HAb18G/CD147分子的位点,封闭HAb18G/CD147引发的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最终降低肝癌的转移和复发;
②抗体交联物将放射性核素131I靶向运送并浓聚在肝癌组织,通过131I发射高能β粒子直接电离辐射杀伤癌细胞;
③通过“交叉火力”效应扩大肿瘤区域的杀伤半径。
131I放出β和γ射线[1],物理半衰期:8.04天。电离能是191.6keV的β射线(占90.4%),起内照射治疗作用。主要γ射线(占83.3%),电离能是364.5keV,穿透能力极强,大部分透过人体作用于周围环境。因此使用了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的患者便成为一种特殊的“辐射源”,“辐射源”剂量的大小也成了除治疗效果以外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并且相关法规[2]要求:131I治疗后的病人须住在有放射防护的病房内,直到病人体内131I的活度小于400MBq(≈11mCi)方可出院。
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规定的用药剂量为:按照27.75MBq(0.75mCi)/kg体重计算给药量,所以一般患者的用药剂量在50mCi左右。
我院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使用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后入住放射防护病房24人进行携带131I的实际测量。测量第三天、第五天患者体内留存药物活度(第一天患者体内药物量以手术当日给药量为准),第五天行SPECT显像,从而总结出患者常规用药后达到相关法规要求的出院标准所需要的时间,以指导临床医生控制患者在放射防护病房住院天数;概要了解给药后5天内131I在患者体内衰减的简单规律及药物在病灶的浓聚情况。
2.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放射防护病房行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用药前均经超声、CT、MRI、DSA、血浆AFP水平、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7~68岁,平均54岁。用药量44~65mCi,平均55mCi,在放射防护病房住院5天。
2.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导管室采用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射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于30分钟后给予栓塞治疗。对第五天患者体内留存药物活度与相关法规规定离开放射防护病房的约束值进行比较;对用药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患者体内留存药物活度进行比较;第五天行SPECT显像。
药物活度取得与计算[3-4]:无法用简单的直接测量准确得出病人体内的131I活度,但是,可通过测量一定距离处病人携带药物所致的当量剂量率,换算出病人体内的131I活度。第一天患者体内药物活度以手术当日给药量为准;第三天、第五天患者体内留存药物活度需通过仪器测量。方法:测量者手持剂量仪和患者面对面站立,距离1米,仪器与患者肝脏保持水平,打开仪器,读取数据。测得数据为剂量率,然后将剂量率换算为活度值。
计算公式:X =Γ·A/r2;
X:照射量率,单位:R/h(伦琴/小时)
Γ: 照射量率常数,单位:R·m2·h-1·Ci-1;131I的常数为0.22
这当儿,那姑娘正用眼睛打量着我们,不过眼光和何大爷不一样,是疑问,还是责备?当她的目光扫到我的时候,我故意昂起头,像演员那样做大幅度动作,也不知是气她还是逞强。唉!现在有了这个“特别观众”,不用烟袋锅也没人闹了。脏话、屁话也无人敢说了,太不随便了,我真后悔到这儿来!
A:活度,单位:Ci(居里)
r:距离,单位:m(米)
依据公式X=0.22(Γ)×A(Ci)/r2(m2)
当测得1米处的数据≤21μSv/h(≈11mCi),患者既可出院。
剂量率测量仪器:451P便携式电离室巡测仪,型号:451P-DF-ST-RYR,美国生产;
γ显像检查仪器:SPECT-西门子双探头符合线路ECT,德国生产。
第五天患者体内留存的药物量低于/等于相关法规规定(11mCi)的共22人,占92%;高于11mCi的2人,分别是12和13mCi。
第一天至第三天衰减60%以上的共23人,占96%;衰减60%~79%的共19人,占79%;衰减60%以下的共1人,占4%;衰减80%以上的共4人,占17%。
第三天至第五天衰减50%以下的共20人,占83%;衰减20%~49%的共17人,占71%;衰减20%以下的共3人,占4%;衰减50%以上的共4人,占17%。
第五天共20人(83%)行SPECT显像,提示药物均浓聚在病灶和肝区。
按照该药使用说明书给药,第五天患者既能达到相关法规规定的离开放射防护病房的标准。
近80%的患者前两天体内131I的衰减高于60%,83%的患者后两天体内131I的衰减低于50%。实践证明(是否可以由此推断),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体内131I的衰减渐慢。
SPECT显像证实,此药有很好的靶向性和与肿瘤细胞良好的结合性。
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即有细胞毒性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抗肿瘤抗体,注射入体内,随着抗体与相应的肿瘤抗原结合,把放射性核素携带到肿瘤部位,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发出的射线对周围肿瘤细胞DNA造成损伤,最终造成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和坏死。RIT综合了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优点,成为继传统放、化疗后,另外一种既属于靶向治疗又区别一般的靶向治疗的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
图1 第五天患者体内留存药物活度与国家规定的出院标准比较
图2 第一天至第三天、第三天至第五天患者体内药物活度衰减趋势图
131I美妥昔单抗由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是对肝癌细胞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性的片段抗体,为肝癌导向治疗的良好载体。该药是我国第一个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放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分析患者体内131I的衰减渐慢的原因可能是:药物注射到病灶部位后,一部分与肿瘤细胞结合,另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经过反复多次血液循环后一部分与肿瘤细胞结合,另一部分随尿液、汗液、呼吸排除体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原-抗体结合数量相对固定、抗原-抗体结合体相对稳定,由开始的以药物半排期为主导过度为以物理半衰期为主导。
该药必须在具有放射防护病房的医院使用。但全国放射防护病房极度缺乏,就北京而言,具有放射防护病房的非军方医院不超过五家,总床位不超过20张。所以,应尽力控制患者在放射防护病房的住院时间,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合理、高效的发挥现有病房的作用,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今后的研究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肿瘤大小、数目等因素一并纳入考虑。
[1]卢倜章、秦明秀.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3-154.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GB18871-2002.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7-18.
[3]范深根、娄云编著.放射性和辐射的安全使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54.
[4]卢玉楷.简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138-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067
102413 中国北京核工业北京四0一医院 (邵玉军 彭亚男张晓勇 宋伟 金丛军 于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