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血者输血前八项检测及用血合理性分析

2010-05-31 03:25郭占元
当代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受血者指征合理性

郭占元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受血者在输血前要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等八项检测,前三项检查患者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后五项的目的检查患者在输血之前有否传染性疾病,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现将我院2009年1月~7月住院的1764例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统计如下,并对用血合理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7月在我院住院的输血患者1764例,男1158例,年龄3岁~98岁,女606例,年龄10岁~94岁。

1.2 试剂与仪器 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试剂分别由上海荣盛公司、北京万泰公司、厦门新创公司、上海科华公司提供。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ST—36W型自动洗板机、ST—360型酶标仪。芬兰Proline微量加样器,株洲三友公司偏转式混合仪。日立—71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ysmex XT-1800i血细胞计数仪。

1.3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ALT采用速率法;Hb采用非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PLT为鞘流电阻抗法,Hct来自计算。ALT以40U/L为标准,大于40U/L为阳性。

1.4 用血合理性判定标准[1]

1.4.1 红细胞合理性输注

(1)内科输血指征:基础状态良好的成人慢性贫血,Hb<60g/L或Hct<0.2;胃肠道隐性出血,Hb<70g/L或Hct<0.22;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急性肺炎)、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脑卒中、昏迷、休克)、耐受力差的高龄(>70岁)患者,Hb70~100g/L。

(2)外科输血指征:外伤、宫外孕等急性失血,Hb<70g/L;中度以上贫血患者术前24h纠正贫血至Hb70~80g/L;较大手术(预计术中出血量>800ml)、神经外科手术,手术前后维持Hb≥100g/L或Hct≥0.3(满足100/30标准);主动脉破裂、伤口持续性大量出血或创面弥漫性出血(DIC)、纠正低血容量后缺氧症状明显(休克、气短、心率快)、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肺损伤、呼吸机)、高龄患者手术(>65岁)等,维持Hb70~100g/L的红细胞输注均判定为合理。

1.4.2 新鲜冰冻血浆合理性输注

(1)凝血四项检测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中值的1.5倍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中值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急性大失血>1个血容量或纤维蛋白原<1g/L;病史或临床表现明确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纠正香豆素效应(出血症或立即行侵入诊疗);心肺分流手术6h后再肝素化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AT-Ⅲ);输血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换浆或人工肝。

(2)输注血浆适应证患者首次剂量符合10~15ml/kg体重,维持剂量为5ml/kg体重标准的为合理,否则为不合理。

1.4.3 血小板合理性输注

(1)内科输注指征:无自发性出血,外周血Plt<20×109/L的预防性输注判为合理;Plt<50×109/L伴自发性出血的治疗性输注判为合理;无自发性出血,Plt>50×109/L的输注判为不合理。

(2)外科输注指征:无其它出血症状,Plt<50×109/L的预防性输注判为合理;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Plt<100×109/L的治疗性输注判为合理;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紊乱,术中创面出现不可控渗血,无论血小板计数值多少均判为合理,不符合上述指征而输注血小板的判定为不合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表1 住院患者1764例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表2 1764例患者用血合理性统计结果

2 结果

1764例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见表1,用血合理性统计见表2。

1764例患者中,HBsAg、抗HCV阳性分别为264例、58例,阳性率分别为14.97%、3.29%。其中感染疾病科276例,HBsAg阳性160例,阳性率57.97%(160/276),抗HCV阳性46例,阳性率16.67%(46/276)。ALT增高120例,占43.48%(120/276),伴乙肝增高74例,伴丙肝增高28例。

3 讨论

3.1 本组1764例患者,在我院输血前检查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ALT,阳性率分别为14.97%、3.29%、0、0.57%、18.93%。这说明这些患者在输血前就已经感染传染性疾病或ALT已升高,如果不进行输血前的严格检查,就分不清是患者本身的原因还是输血造成的感染,从而留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受血者在输血前做血清学检测有重大意义[2]。医务人员每天要接触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在进行外科手术、注射、穿刺、抽血、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材时常有锐器的损伤,被损伤暴露的皮肤黏膜接触到带有各种病毒的污物时完全有可能被感染。采取对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性疾病检查,能对患者的潜在感染及时发现,为医护人员实施医疗行为时注重个人防护,加强消毒隔离,并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等方面有积极意义[3]。

3.2 从表2得知,血液合理性输注率感染疾病科大于内科,内科大于外科,分别为78.26%、57.89%、45.44%,x2=48.7,P<0.01,各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是输血治疗的主要成分,外科的合理性输注率为45.44%,低于内科、感染疾病科,说明外科医生对红细胞输注指征掌握不严。内科住院患者用血是多次或长期的,医生必须要考虑后期治疗的效果,因此,对每次输血指征把握较严;外科患者输血以一次性较多,手术失血后输血,不须考虑后期输血的问题,故外科医生输血指征把握较宽。血浆用量偏多,需求明显增大,在国内具有普遍性[4-5]。本组资料显示,内科、外科的血浆合理性输注率分别为20.2%、29.52%。分析原因可能有:(1)临床医生不了解血浆输注的适应证。医生开输血申请单输注血浆的目的经常为:补充白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补充营养;扩充血容量等。(2)全血的输注观念未改变,红细胞搭配血浆输注。本组资料外科210例输注血浆,其中126例与红细胞同时开申请单,用血时也是“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400ml血浆”。各科室输注血小板指征掌握的较好。

3.3 尽管医院实验室和血站对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严格的检查,但是仍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首先,由于存在“窗口期”,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感染的可能;其次,试剂的灵敏度和实验条件也有可能产生不稳定的结果[6]。因此,医院实验室和血站都应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只有这样,医院和血站才能把一些早期感染的人员检查出来,避免医疗纠纷。

[1]杨宝成,孔令魁,邵超鹏,等.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194.

[2]林甲进,朱碎永,张瑛.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5.

[3]靳十周.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84.

[4]石坚,王淑容,邓克非.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3,1(4):69-70.

[5]刘利明,陈莹.成分输血不合理现象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86-487.

[6]刘伟,王桂玲.受血者输血前五项血清学检测结果34679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84-85.

猜你喜欢
受血者指征合理性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