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禄
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发财故事,大约不可复制,但从中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启动之初,社会的每个角落,其实都隐藏着机会,这里不仅考量着智慧,还有运气。
在上海滩,乃至整个中国,凡是玩紫砂壶收藏的主儿,一提起“姚文江”三个字,就会仰头大笑,有的人还可能表情复杂,顺口带出几句酸溜溜的怪话。但谁也不会否认,他是一个怪才,一个极具商业头脑的人,一个误打误撞发财致富的人。
一切,都始于偶然,看起来还相当美丽。
一切从“搬砖头”开始
身材苗条的姚文江在30年前是上海一家戏曲服装厂的销售员。十年动乱结束之日,也是传统戏曲开禁之时,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异常强烈,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市县都恢复或新建了地方戏剧团,一时间,戏服、幕布、道具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到戏服厂来。当时只有上海、北京、天津、西安有戏服厂,上海有两家,姚文江所在的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另一家是国营的,两家都在河南南路一带。为了跟其他企业抢生意,姚文江带着样品跑遍了全国各地,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
干了几年,姚文江对市场经济的套路很熟了,就下海单干,他在江西中路借了一间店面房,开起了一家茶庄。为什么开茶庄呢,是因为他在跑业务时发现中国人喝茶的档次太低,又不懂得如何鉴识茶的品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茶叶的供应量和品质必定有所提升,这里就蕴含着无限商机。
开茶庄,总要在柜台里摆一些紫砂茶具吧,这也是传统茶庄的一贯做法。姚文江做事挺讲究的,摆出来的紫砂茶具玲珑可爱,与他经销的上等茶叶相得益彰。有一次来了几位东北客人,买了茶叶,又看中了他的茶具。姚文江跟他们解释:这茶具是装装门面的,不卖。但东北客人非要买不可,最后拗不过他,只得拱手相让。
这歪打正着的一笔小买卖,却大大启发了姚文江:既然有人要买紫砂茶具,说明这种商品有市场。何不放手做一做紫砂壶的生意呢?于是他到城隍庙考察了铁画轩。铁画轩是经营紫砂壶的百年老店,货品直接来自宜兴,品质有保障,在旅游景点里生意不错。姚文江就以零售价向他们进货,然后放在自己的茶庄里略微加点价售出。
为什么不向宜兴紫砂厂进货呢?这事放在今天,厂方肯定感谢你,叩头都行,但在那个时候机制还是老一套的,紫砂壶销售得通过江苏省有关部门这道关卡,而且主要是通过广交会外销,连铁画轩进的货都不够卖,个体户就更别想轧一脚了。但时势帮了姚文江,他的茶庄地理位置不错,是外地游客进出城隍庙的路口,人家一看紫砂壶这里也有,服务态度又好,就掏钱买了。
好在市场经济启动后,形势一日三变,后来宜兴紫砂壶的销售有所松动,经营策略也有调整,姚文江跑到紫砂一厂去进货,人家也给了。
“第一次就进了5箱,每箱80至100把,付现金,5000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啊。当时紫砂壶的价格也便宜,十几元一把,相当不错了。我是中国第一个到紫砂一厂进货的私人老板。”姚文江向记者回忆彼时情景,脸部表情相当活泛。
台湾商人追着他要货
但竞争也是有的,最大的对手是香港锦峰、海洋、英泰和双鱼这四大贸易公司,
它们是经营紫砂壶的大户,几乎掌握了订价权,紫砂一厂也得先满足它们的要求。此时,四大行对姚文江还没怎么关注,姚文江也是等它们拿了货后再捡挑一点。当时紫砂壶在国内相当好销,姚文江差不多每过一个月,资产规模就翻一番。等它们回过神来,发现姚文江已经大起来了,可以跟它们叫板了,于是拼命压价,企图挤压姚在国内销售的利润。不过,此时的姚文江已经有与之相颉颃的实力了,并与紫砂一厂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四大代理商之一。姚与港商的相峙局面,一直维持了10年之久。
同时,由于台湾掀起了紫砂壶收藏热,宝岛民众对紫砂壶的需求量猛增。但当时的政策和经营理念,对台商还是有制约的。通俗地讲,就是台商根本拿不到紧俏的紫砂壶。香港商人从宜兴进货,再发给台商,获利可至5到10倍。姚文江看到其中的商机,也与台商做起生意,让利三分,就占得先机了。一度,数位台商采取“人盯人”的战术,跟着姚文江来到宜兴,与他同住一个宾馆,甚至住在他隔壁,等姚文江前脚从厂里拿到货,后脚就来敲他的门。一转手,即可获利数倍。有时候姚文江躲过台商将紫砂壶装上卡车发到上海,但十几个台商已经在他的茶庄排排坐了,卡车甫停,每人从车上抱了一箱就走。
易如反掌的紫砂壶的生意,让姚文江的资产规模日长夜大起来。
贻人玫瑰,手留余香
姚文江在紫砂壶上赚了钱,就开始放手收藏自己欢喜的传统工艺品。一开始只是收藏一些与茶具配套的红木座子、茶具、博古架,后来慢慢玩大了,象牙、紫檀、黄花梨、乌木、黄杨的工艺品,都搜罗进来。上海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生产的半壁江山,产品大多通过外销赚取外汇,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市场经济启动后的90年代初,产品因为种种原因而滞销,还出现了人才外流、资源外流、客户流失等情况,经济效益连年滑坡,有时候连工人的工资也发不出。这些企业的领导跟姚文江比较熟,到月底常常会打电话请他去“挑选一些东西”。姚文江心领神会,马上提着大包现金(一般是二三十万元)去库房挑选一些精品。苏州、常熟等地的工艺品厂也常请姚文江去一解急难。
那时候东西便宜,一柄象牙镂刻折扇才2万元,现在升值10倍有余。一具象牙浮雕人物笔筒也不过数千元,现在加一个零都不止。姚文江买下一架象牙与硬木为材质的鸟笼,花了1万美元,现在有人出到12万美元,他也不肯卖。
现在姚文江收藏了一百多件足以代表当今中国最高水准的传统工艺品,象牙、红木、黄杨、紫檀、白玉、奇石……陈列在家里几间房里,时时摩挲把玩,心情相当愉快。这就叫贻人玫瑰,手有余香。
货品积压,是危机也是商机
回头再说紫砂壶收藏热一路升温到1994年,突然发生大逆转。这里有诸多原因,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暴发、李登辉上台后台独局势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台湾经济出现滑坡等。紫砂壶本是被某些商人作为筹码爆炒的,一夜之间资金链断裂,整房间的货就压在手里抛不出去了。作为连锁反应,宜兴紫砂企业的销售也出现了困难。姚文江手里也有几百万元的货出不去,但前期赚足的钱,使他脸上还保持着微笑,至少是出了门之后。
姚文江之所以能稳住阵脚的原因还在于他的货不一般。他深知评定一把紫砂壶的优劣,要从泥、形、工、火、养、藏等五个方面来考察。而紫砂一厂选用的紫砂泥,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采的宜兴黄龙山四号井优质原矿,经过精选细炼,并由特殊配方调配而成。再经宜兴紫砂一厂以传统的隧道窑逐渐加温、逐渐减温烧制而成,无论在水色、色泽、透气性和敲击音质上都属于性能优异、无与伦比的产品。
当年紫砂一厂出品的紫砂壶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90%以上销往海外和港台地区,留在国内的倒极少。今天宜兴紫砂泥原矿已属稀缺资源,政府也已明令禁止乱采乱开,所以这批用老泥做的紫砂壶成了不可再生的产品。
再考察一下做工,当时这批紫砂壶都是紫砂一厂的业务骨干以纯手工工艺制作的,二十几年过去,这批青年人现在都成了宜兴紫砂界承上启下的实力派、主力军,其中不乏遐迩闻名的高手名家。他们今天的作品,一具万金不是吹牛。
“那么,这批二十多年前的‘紫泥新品经过时间的抚摸,氧化自然,包浆温润,质朴典雅,不经养壶胜似养壶,应该重新评定它们的价值了吧。”姚文江理直气壮地说。
近年来,随着紫砂壶再次为收藏界和老茶客所看重,紫砂壶从台湾回流大陆等情况的出现,姚文江又在宜兴陶瓷城开了一家义丰茶庄,将自己珍藏了二十余年的老泥紫砂壶以100倍的价格推出,预想中的利润绝对惊人。姚文江坐镇陶城,悠哉游哉,品茶玩壶,一个星期卖出两三把,吃用开销就不愁了。
宜兴的壶具收藏家以及傲视群雄的壶艺大师,家中很少存有一厂老壶了,为了鉴识一厂老壶,也不得不到姚文江的店里来喝茶玩壶。姚文江对记者说:“有些宜兴人,看我的眼睛是血血红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他们对我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没有远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