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去格式化的另类表现

2010-05-30 15:36路涌
新民周刊 2010年38期
关键词:版画家画展版画

路涌

中國艺术家的作品在整体质量上显得更有冲击力,外国艺术家对城市化的观察却更带有批判性。

生活与城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现当代艺术家一直在思考与表现的主题。日前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举办的“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恰逢上海世博会,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3位美、英、法、日、韩、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台湾与内地艺术家的100件版画作品,携带着不同国度与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文化信息,也携带着版画家们对世博主题的独特思考与视觉呈现,极大地激发观众从“观城”的角度去领悟现实生活中的世博主题。

“观城”的主题,选择了贴近中国现实、重点关注版画艺术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策展思路,试图借这次国际版画展,在探讨如何使城市更美好的同时,也探讨如何使版画这个传播工具重拾其原本拥有的公共品质。作为策展人的上海版画家卢治平说:“这两层意义相互关联的问题通过上海这样一个多元文化集聚的国际大都市,在世界博览会期间提出是合适的,由版画切入也是合适的。”

艺术展令人欣喜地展现了版画家们、尤其是中国版画家的整体实力与思想深度,来自贵州的曹琼德的《城市镜像》系列作品可以被看成是一篇新的现代城市寓言,摩登的高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呼啸而来,未及退出的牛马牲畜面对突然降临的新生事物和现代符号,疑惑惊恐一脸茫然——城市化浪潮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造成社会生活的阵阵晕眩与种种不适。

廖杨的《上海早上八点六十》、《小巷故事多》等作品,表现的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群,艺术家没有居高临下地看待他们,还用幽默乐观的笔调还了他们一份内心的自信和尊严。周吉荣的《北京》系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描绘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环境,展示了一种空寂、孤独甚至神秘未知的梦境意象,但在这种静态的安谧下面,潜伏着社会在巨大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深深焦虑。”

熊永平的《堆积的器皿》等作品不仅体现了令人惊叹的木刻技术,也体现了他对现实敏锐的观察。

日本版画大师野田哲也的《日记》系列,仿佛是一些在旅途的劳顿中俯身采撷的点滴片段,令我们联想到童年时郊游归来的收获……,只是在都市化进程不分国界的推进中,现代旅人们能见到的,却总是那些用纵横交错的电线切割或编织成的天空,似曾相识又别无特色可言的交通工具、酒店或空港的设施。

卢治平认为,从参展作品来看,身处不同国家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家,都以非常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个性化的艺术手段彰显了他们的观念立场和才情。而张远帆则表示,一方面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整体质量上显得更有冲击力,这也许是因为中国近30年城市化步伐特别快、城市化带来的巨变更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外国艺术家对城市化的观察却更带有批判性。

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也许是上海国际版画展最突出的特点。

猜你喜欢
版画家画展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卡通画展
挥刀向木,大爱无声——著名版画家戴政生教授抗疫作品选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六一』画展
工友艺苑
版画之颠——当代著名版画家张敏杰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小小画展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