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涛
(作者为道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名牌不等于首选,便宜也不一定动心,贵贱全没概念,买单的惟一标准就是“喜欢”。时下不少年轻的玩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已经远远大于消费能力。
阿敏,22岁,外企职员。是公司里出名的“血拼族”。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赚得不少,可惜,左手进右手出,全穿身上了。阿敏却表示,她并不是一味崇尚名牌的“败家女”,“不会傻到为了一个名牌商标去浪费血汗钱,关键还得看喜欢不喜欢。”阿敏的床头,既有攒了几个月工资买的限量版芭比,也有大量轧马路小店淘来的便宜宝贝,而买单的惟一标准就是“喜欢”。
25岁的小柯同样在为他的“喜欢”心甘情愿地付出。任职IT公司的小柯,平时日常开销并不大,和同事合住出租房,基本上在公司食堂吃饭,闲暇时间主要是上上网,打打游戏。小柯最大的开支来自他铺满一桌的“兵人模型”。自从在一个朋友家里见识了一屋“兵模”后,喜欢看军事杂志、看西方战斗大片的小柯就一头扎进了军事模型世界。“兵模”价格不菲,一个BBI经典系列的小模型,售价就高达数百元。但小柯花起这个钱来,丝毫不心疼,有时候淘到绝版模型了,还特别有成就感。
“瞎浪费!”小柯的爸爸一说起儿子的这个兴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始终无法理解,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玩具,花那么多钱收集起来有什么意义。
“80后”的消费主张,是上一代人无法理解的。他们的消费准则并不一定有明确目的和实用意义,而更基于主观的喜好。“喜欢”,正成为他们越来越主要的消费冲动。
零点公司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样的东西会让你“束手就擒”乖乖掏钱?在这个多项选择中,虽然“自己确实需要的”占了首位(21.5%),但“喜欢的”以19.5%的比例紧随其后。
零点公司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已经工作的“80后”青年,其月生活支出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平均月支出每人为1180元。
阿敏是“消费论”的拥护者。她无法认同父辈那种拿了工资就存银行,看着存折数字变化就兴高采烈的消费态度。“攒能攒多少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刚工作的,工资本身就不高的,攒半天钱,结果房价一涨,还是啥都买不起。”
阿敏更喜欢用消费来作为自己赚钱的动力。比如,为了攒下圣诞节绝版玩具,她义无反顾地接了那个难啃的项目,整个10月都一头扎在公司里,没休息过一天。等到绝版圣诞礼物到手,她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如果攒再多钱都不花,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零点公司的相关分析认为,“独生子女的资源操纵与话语优势”、“市场经济的影响”、“大众传媒与商业发育对于流行文化的推崇”等等,都使得“80后”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虽然在‘80后’中,‘月光族’总体来看是少数,但在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在经济可承受的基础上,主动消费的意识都比较强。”他们崇尚于“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钱挣来就是为了花的”的理念,希望尽可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服务。
笔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的“80后”一代拥有大约2.8亿的潜在消费人群,这一代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膨胀速度,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环境。
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开始起用“80后”作为代言人,银行不断推出以“80后”为目标的卡通信用卡……先知先觉的商家们纷纷改头换面,积极迎合“80后”的消费市场。
不过,在轰轰烈烈的消费热潮背后,“80后”的消费理念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
无计划,被认为是“80后”消费的一大特征。零点公司的调查中,关于“有无定期存款”一项,坦言“没有,我是标准月光族”的,占了28.7%,而更多的人则表示“说不定,有时花剩下的钱也可以攒起来的”(43.9%)。
有研究人员分析认为,“80后”的消费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家庭的支持,“四加二”的家庭模式带来了更多的“啃老族”。
另一种信心来自他们对自己未来收入的确信,不会去担心自己没有支撑明天的财力。“工资当然是一块儿,还可以做点投资什么的,收益应该比较多吧。”小柯如是说。
“80后”父母对于为孩子购买玩具也有自己的看法。尽管有些玩具昂贵的价格让人吃不消,但很多家长仍表示,只要孩子喜欢,且又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就会想办法满足孩子。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益华说:“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会不遗余力地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他们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性能能否对孩子产生启迪作用而非玩具价格。”
所以,笔者认为,国内玩具在分类和创意上可大有所作为,比如可以将产品划分为:“体育明星”、“聪明脑袋”、“宝贝计划”等等,向父母和孩子提供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玩具组合,针对性地引导消费者购买。让孩子在享受玩耍乐趣的同时,学习能影响他们一生的技能。
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买了也值得!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