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劳动所得”

2010-05-25 13:21陈晓雷
浙江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内需工资劳动者

文/陈晓雷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GDP的高速增长,“国富民穷”、“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目前已超过0.48。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资本所得在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过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随之带来了更多问题。

作为全国经济领跑者的浙江,受到的冲击相对更为严重,尤其是大量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获得出口优势的产业,渐渐难以为继。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于浙江实现新阶段的全面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这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公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当前收入分配体制中“公平”的相对缺失愈加严重。利益分配不公牺牲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悬殊”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的现实,增添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作为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重要一环,应当把利益调整与维护党政威信、促进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在转型升级中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逆势增长,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同步于甚至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以此提升底层群众对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从长远来说,提高劳动所得无论对广大消费者需求还是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有必要的

浙江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找准问题下手,而内需不旺无疑是一个“历史悠久”并且“影响深远”的制约因素。内需的潜力在哪里?不在依靠“效率”先富起来的少数人身上,而蕴含于相对缺乏“公平”的广大居民和劳动者之中。在依靠外需和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下,劳动者的工资实际上是商品成本的一部分,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越低,产品成本也就越低,对外竞争力就越大。而要启动内需中的消费需求,就要改变这一局面,因为工资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成本,而是重要的社会购买力,是本土市场的未来需求。因此,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加强消费在拉动经济中的作用和促进浙江经济健康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产业内升级的内涵,就是通过研发与设计、品牌与营销这些制造之外的环节,拓展产品的高附加值,使竞争力得到质的提升。目前,浙江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还是来源于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成本优势,这样的“优势”不利于长远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既不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更不利于推进产业内升级。

唯有使企业改变低附加值盈利模式,才能进一步打开内需市场,而长远来说,提高劳动所得无论对广大消费者需求还是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有必要的。一旦切实提高劳动所得,将从两个方面促使企业转型升级:首先,劳动者工资的提高必然增加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诸多企业成本,缩减其原有的利润,企业只能想方设法提升利润空间,通过产品价值链的延伸获得更高附加值。其次,提高劳动所得启动消费反过来又会助推产业内升级,因为内需扩张将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寻求产品的创新。

猜你喜欢
内需工资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生意太差
在云端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