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主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厉志海
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的一项光荣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援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恢复重建,青川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已恢复到震前水平,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实现了巨大的跨越。2009年青川县GDP达到了13.6亿元,同比增长15.1%,达到2007年的震前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5.3%,创历史最好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新增1006元、308元。震后的青川到处满目疮痍,如今的青川已是面貌一新。
一年多来,浙江援建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抓好援建工作,为灾区恢复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整个援建工作彰显了浙江特色。
中央部署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分别两次亲临青川,看望灾区群众,指导援建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套班子有18位领导同志先后赴青川考察、指导援建工作。2008年7月1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印发了《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参照国家“一省帮一县”的做法,采取了“一大市帮一片区”、“一强县帮一乡镇”的对口援建模式,确定全省11个市及29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参与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008年7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根据对口支援工作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并成立了“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驻青川),各市及相关县(市、区)也都建立相应的机构,形成了“六统五分、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前方39个指挥部、332名干部奋战在援建第一线,各方参建队伍12000多人。我省广大援建干部,以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和当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一起,紧密合作,日夜奋战,科学有序地推进青川恢复重建工作。
浙江援建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程援建。我省始终强调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民生为根本,从勘测、规划到施工、设备、技术、管理等全方位开展援建,努力实现援建项目建成一个,见效一个,灾区群众满意一个。
一是注重规划编制,强调援建工作科学性。针对青川县基础测绘空白多、资料不全的情况,迅速组织开展全县36个乡镇的地形测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基础工作,编制完成青川县城镇体系规划、36个乡镇规划及流域、产业、旅游等10多个专项规划,帮助青川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为援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强调援建工作务实性。项目建设是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和相关规划,坚持集中精力抓项目,形成合力建项目,营造环境促项目,及时编制下达援建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全省先后正式下达11批援建项目实施计划,总投资79.76亿元,项目547个。截至2010年4月底,已经竣工交付使用的项目达到412个,完成投资64.72亿元,青川的基础设施水平整体跨越了20年以上。特别是率先建成的乔庄东山、关庄、凉水、马鹿等防洪堤,在去年抗击历史罕见的“7.16”洪灾中,及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是注重功能发挥,强调援建工作的针对性。一手抓项目建设,同步配套卫生、教育、水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援建项目的功能性设备;一手抓软件支持,提供项目运行管理的软件支持和培训,做到“三个突出”,即医疗卫生突出技术支持、学校教育突出师资培训、基础设施突出功能运行,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确保使每一个援建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注重质量保证,强调援建工作的长效性。质量和安全是援建项目的生命,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推进援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设计标准、严格审查把关,建立监管体系、加强现场管理,开展立功竞赛、强化检查指导,规范招标工作、选好施工队伍。到目前我省有12个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受到全国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重点建设办公室的表彰,有15个项目获得四川“天府杯”优质奖,其中8个金奖,是18个对口支援省份中数量最多的。
2009年8月20日,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率领的省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青川县,看望慰问浙江省援建人员和青川县干部群众
浙江援建工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工程作为整个援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完成了大量农房、城镇安居房、学校、卫生院、饮用水等民生项目,帮助青川人民重建家园。
一是加快城乡住房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安居急需。在农房方面,全力组织实施农房援建“661工程”,即安排6亿元资金、帮扶6万家农户、组织100名指导员,全力支援青川县开展农村永久性住房恢复重建,大力推广木结构房,到去年年底,按期全面完成了全县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任务。其中有2.7万套全新木结构农房,充分展示了“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砌空墙、木兰花窗”的川北民居特色,受到温家宝总理、四川省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城镇安居房方面,援建的青川县城城镇安居房总建筑面积将近36万平方米,全力推进4200多套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已完工交付使用1458套。
二是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集中解决“四个问题”,第一,集中解决教育卫生问题。对每个乡镇实行普惠制,浙江省援建的48所学校、37所卫生院与医院,其中39所学校已去年8月底交付使用、35所乡镇卫生院已去年9月底全部交付使用,青川县义务教育阶段的2.3万名学生已在新校舍上课。第二,集中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难问题。投入援建资金3亿元解决城乡饮用水,建设青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监管和保障3大体系,建成1000个集中供水设施、10000个分散式供水设施,以及覆盖全县的监测管理能力、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春节前基本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建设,让全县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三,集中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全省援建县、乡、村道路1013.9公里,总投资13.1亿元;援建桥梁66座,总投资4.5亿元;援建漫水桥92座,总投资2745万元;援建防洪堤35条,27.94公里,总投资3.7亿元,还增加了可用土地217.08公顷。第四,集中解决特困群众问题。根据温家宝总理去年国庆前夕视察青川时的指示精神,浙江省与四川省各承担500万元、安排1000万元特困群众安置专项资金,解决特困群众的生活安置和发展致富问题。
三是加快环境综合整治,着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在援建过程中,我省积极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成功经验,结合青川实际,以“五改二治五化”(改路、改线、改水、改厕、改房,治污、治乱和道路硬化、周边绿化、污水净化、环境美化、城区秩序化)为重点,实施“十镇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一年多以来,沿剑青公路、105省道和青竹江、乔庄河两岸的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黄坪枣树村、凉水凉华村、马鹿砂石村等133个新村环境优美、卫生整洁、适宜居住,成为浙江援建样板,展示了对口支援的良好形象。
浙江省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在加快推进项目援建的同时,十分重视产业援建,会同青川县共同制定《浙江援助青川地震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方案》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一个工业园区、培育两个特色基地、构建三个绿色通道、重建四个市场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一年多来,我省在产业援建方面主要抓了三件事:
2009年11月14日,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再次赴青川县考察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川浙产业承接合作。着力抓好2平方公里的广元青川-川浙产业园建设,川浙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4亿元,其中浙江省安排援建资金2亿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截至目前已引入14家企业、19亿元的产业投资入园。川浙合作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引进产业投资2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超亿元,可解决5000人就业。同时,在竹园镇建设浙商产业园,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并引进浙江旭阳化学品有限公司松香油墨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此外,我省还投入援建资金1475万元,重点扶持了川珍实业、电解锰、白龙茶叶、蓉成制药等10余家发展势头好、就业岗位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乡一业”农业对口援助工作方案,全县启动了104个特色农业项目,有66个已基本完成,600个蔬菜大棚、万只长毛兔基地、万亩生态农业园区、万亩生态水产园及优质核桃基地等10多个项目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青川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同时,积极启动青川县优势农副产品入浙市场通道项目,已有133家浙江省卖场及超市帮助销售青川农副产品,市场销售额已达3000多万元。迅速新建了青川农资配送中心和50多家农资连锁店,解决农民购买农资难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恢复重建。由浙江全额援建的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在“5·12”汶川地震后半年就建成投用,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第一个地震遗址,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比较大。青川地震博物馆、唐家河科研接待中心、青溪古镇等项目正在实施当中,这将为青川县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由浙江省帮扶的竹园、青溪、乔庄、凉水、关庄、沙州等乡镇100多家“农家乐”生意也比较红火。
智力支援是浙江援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省积极整合智力资源,创新智援机制,提升智援层次,拓展智援领域,积极组织实施智力援助“十百千万工程”。截止到目前,浙江省共有2万余人次赴青川灾区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和人力智力支援行动,联系省有关部门派出30批技术专家和专业人员2000多人次,到青川支教、支医、支农、技术咨询等培训、交流、服务活动。其中:
——在支医方面,已相继派出8批共计1092人的医疗卫生队员,人员覆盖了从青川县城到乡镇的所有卫生院,开展日常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工作,并通过分层、远程网络、集中、外出进修四种培训方式对青川卫技人员进行一次全员培训。
——在支教方面,利用浙江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结对帮扶,分5期帮助青川县培训15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并选派150名优秀教师赴青川顶岗支教。
——在支农方面,根据青川县特色农业发展需求,我省科技、农林系统派遣100多名科技专家、各对口市县派出农技人员,采取定项目、定基地和跟踪指导、集中办班培训相结合的帮扶形式,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指导,青川县还组织200多名当地科技干部到浙江分期分批参加培训。
——在就业就学方面,围绕特色产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已为青川培训劳动力16000多人;围绕就业建平台,已帮助近9000名实现了就业,另有4000余人次青川本地劳动力在浙江援建工地参建,还有1000多名灾区学子(含广元市其它县)来浙就读。
2010年是全面完成对口援建工作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我们要继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温总理提出的“一定要把青川建设得更美好”的要求,全力确保时间、质量、安全、投资、廉洁等“五条底线”,全面、如期、高质量地完成援建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及青川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