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与中国地勘单位跨国经营战略

2010-05-25 00:3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俄罗斯

■ 邵 毅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7)

中俄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与中国地勘单位跨国经营战略

■ 邵 毅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7)

中俄两国是近邻,在资源合作开发与经济发展中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资源全球配置的时代,中俄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大的空间。在中俄矿产资源开发合作中,中国地勘单位将发挥重要作用。应把俄罗斯纳入中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版图,以使两国资源优势互补和经济优势互补通过地质勘查得到加强。

中国;俄罗斯;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地勘单位;跨国经营;战略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仅直接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秩序和格局。二战以后的冷战使世界形成两极格局,但美欧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再次发生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陷入危机泥潭而衰退严重,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一批大国的崛起,使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更加明显。然而,无论世界格局如何改变,资源争夺永远是不变的主题。犹如两次世界大战均因资源争夺而起一样。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使资源争夺的危机或冲突更加严重。中国与俄罗斯不仅是近邻,有着传统的历史友谊,还在资源合作与经济发展中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中俄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对于两国各自发展主题的提升,对于借用全球资源配置来迅速崛起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后危机时代资源的全球配置与贸易保护主义

虽然欧洲因少数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速度放缓,一些国家还在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一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经过短暂的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尤其是“金砖四国”的发展给了世界经济更多的信心。自2002年起,全球新兴发展中国家的GDP跳跃式增长,2006年超过10万亿美元,2007年对全球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据IMF统计,2000年-2006年间,发达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80%下降到74.4%,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65%。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已达到48.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俄罗斯、印度、巴西的GDP总量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中国早已突破2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拥有的人口总数占世界总量的42%。这么多人口要实现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惊人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已是基础产业,但在发展中国家是蒸蒸日上的支柱产业。因此,正值工业化第二阶段的这批新兴大国,现在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发展经济需要巨量资源。而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矿产资源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全球配置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共需。

资源的全球配置使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个国家的进口能力而非出口决定了它的地位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2006年的9.9%,尤其是中国的进口份额几乎每10年就翻一番,在2006年就超过了日本。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2001年-2006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0.8%,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0.6%。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57.6%提高到73.4%。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各国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各类产品的依存关系更加明显,市场开放程度显著提高。

资源的全球配置因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改变而产生了新的变化。世界能源、资源消费长久以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少数后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不到20%的人口消费掉世界能源的2/3和资源的一半以上。在金融危机前的经济增长周期和金融危机后的发展中,由于“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重化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大幅上升。从2004年起,亚太地区的能源资源消费已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资源消费地区。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中国对锡的消费量占全球37%,钢铁消费量占全球36%,锌、铝、铅、铜占全球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32%、32%、31%和26%。在能源消费方面,目前中国排名全球第二,印度是全球第五。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的分析,仅中国的能源消费就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15%以上。中国已成为有色金属、铁矿石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中国从1981年开始第一次进口铁矿石,2004年进口铁矿石为2.08亿吨,2006年为3.25亿吨,2007年为3.55亿吨,2008年为4.4亿吨,2009年为6.3亿吨。铜、铝、镍等资源需求年增速达到15%-20%,世界矿业贸易市场上中国铜、铝贸易量占30%-40%。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1亿吨标准煤,作为一个有传统煤炭资源优势的大国,中国在2009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进口石油2.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2%。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速在8.5%左右,而消费量增速约在12%以上,2015年进口量可能超过600亿立方米。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统计,从1961年至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中国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利用经济的全球化来全球配置资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全球化使产业转移进一步加速,新兴国家在产业转移中进入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到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0%,中国制造业产品的生产和能力,占到世界的40%-50%。然而,新兴发展中国家资源、能源的全球配置却遭遇包括多种方式在内的壁垒,有些甚至遭到人为的破坏和冷战思维的阻挠。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世界的繁荣生产着各种需求的产品。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一方面资源的全球配置遇到困难,印度提高了铁矿石的出口关税,澳大利亚拟从今年7月起调高资源类企业的税收。甚至连一些非洲国家也开始对资源的开发和出口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限制性措施。一方面处在制造业终端的中国面临着无休无止的“双反”。继美国轮胎特保案之后,美国又接连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合并调查,产品涉及无缝钢管、紧固件和铜板纸、磷酸盐。同一个月,欧盟决定对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澳大利亚也决定对华碳钢焊管征收反倾销税。据商务部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提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至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被调查的产品达140多个大类4000多种,其中矿产品和贱金属制品居各行业之首。目前全球有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给调查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双反最多的经济体。

新兴国家的重化工业阶段对能源、资源的消费,不仅遭受着发达国家以低碳名义发出的非议,在资源的全球配置和资源类产品的贸易中也遭遇重重阻力。

2 中俄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使中俄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大空间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的动力,后危机时代使世界经济再一次处在重大转型期。金融危机前开始崛起、金融危机中复苏强劲的一批新兴大国正处于这一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俄罗斯在普京任总统期间就提出了经济发展的蓝图,即在2010年经济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2025年赶上西班牙。按此推算,俄罗斯的GDP必须在2000年-2010年需保持5%的增速,2010年-2025年需保持8%的增速。以此预测为条件,2025年俄罗斯钢、铜、铅的消费量将分别增长到4780万吨、117万吨和190万吨。俄罗斯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目前探明和初步探明的各种资源的价值近30万亿美元,预测的潜在价值高达140万亿美元。地下矿藏的存量大大超过排在第二、三位的美国和中国。因此,俄罗斯GDP增长主要依赖于燃料能源出口,矿产资源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柱。

中国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为11.9%,2008年为9%,2009年为8.7%。中国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重化工业的强力推进,投资增速加快和净出口激增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日趋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世界工厂需要世界资源,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列世界第53位。在中国国民经济需求较大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到2020年只有9种能够基本保证供应,到2030年只有2-3种能够基本保证供应。中国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使资源短缺更加严重。虽说截止到2007年我国已查明铁矿资源储量68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607亿吨,基础储量282亿吨;还有6029处铁矿床(点)有待进一步勘查,有找铁前景的3888处磁异常有待查证;1000米以浅的铁矿远景资源量为700亿-900亿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铁矿勘查在鞍本、冀东、兖州、攀西、庐枞等地区取得重了大突破,累计探明资源储量近100亿吨;铁矿石源矿产量从2003年的2.6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8.8亿吨。但我国铁矿石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虽多,但贫矿多,杂质矿多,小矿多,富矿只占全部资源量的不到2%。70%以上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90%以上的镍矿都需要坑采,成本高、难度大。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中期,矿产资源需求量大。预计2020年GDP较2000年翻两番时,所需矿产资源量至少翻一番。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中国矿产资源消耗量将再攀新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精铁矿需求将达到3.6亿吨,铜达到660万吨,氧化铅1400万吨。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为4.5亿吨-6.1亿吨,届时国内原油产量估计为1.8亿吨,进口量为2.7亿吨-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为60%-70%。

俄罗斯与中国虽然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使两国矿产资源各具特点。一是因为俄罗斯的资源总量和经济总量方面的原因,总体上俄罗斯矿产资源的自给程度要高于中国,其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更高出中国许多。中国虽然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二是俄罗斯能源矿产优势明显,能源是战略性资源,俄罗斯的石油、燃气、煤炭和铀矿在世界上都有相当地位,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在世界上排名靠前。而中国仅仅煤炭优势明显。三是金属矿产虽两国总体相当,但俄罗斯贵金属矿产优势明显,而中国则在稀有和分散金属矿产,特别是稀土矿产方面较有优势。四是非金属矿产方面,除钾盐外,中国方面优势明显,而俄罗斯则与中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俄罗斯和中国均为“金砖四国”之一,两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矿产资源密切相关。俄罗斯经济发展资源型特征明显,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有2-3个百分点来自资源的开发与出口,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俄罗斯大国地位复兴的主要支柱。而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正面临着资源供应不足的严重制约,资源,特别是大宗矿产资源的短缺正逐步成为中国大国地位崛起的瓶颈。俄罗斯要做实做强资源支柱产业必须寻找开发像中国这样的潜力巨大的资源消费市场,而中国要解决矿产资源瓶颈也正在寻求资源供应市场。因此,从两国的复兴和崛起,经济发展的互补双赢来看,两国在矿产资源利用领域的合作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3 中国地勘单位在中俄矿产资源开发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资源的全球配置面临着全球化和后危机时代的双重背景。从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资源供给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短缺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因此,无论是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新兴国家,资源的争夺都将是长期或永久的主题。基于这一点,地质勘查将永远是矿产资源的基础,没有地质勘查,无论是矿产资源的争夺或开发都是一句空话。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研究预测,2010年全球一次性能源需求为170亿吨标准燃料;2015年为187亿吨,2020年为202亿吨,2025年为220亿吨。全球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因而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随着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勘探和开发,高品位的地表富集矿层已逐步减少,新发现的矿产品位在过去20年间也不断下降,寻找隐伏矿藏将成为今后的主要任务。世界资源、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明显缺口,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而地质找矿就是其中最基础最切实的办法。因此,中俄矿产资源的开发合作,更需要技术精湛的地勘队伍,没有地勘队伍的工作,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就是一句空话。

2009年,中国具有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共2002家,从事非油气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勘职工61万人,其中地质勘查的专业技术人员为23万人,工程勘查人员7.5万人,矿产开发人员4.4万人。全国地勘单位拥有的专用仪器设备净值159亿元。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中国政府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理念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日益加快。我国海外并购额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近年来的400多亿美元。据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统计,中国2008年境外投资的非油气矿业项目666个,中方投资额达473亿美元,其中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目前我国企业共在67个国家有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亚洲国家24个,非洲国家23个,占项目所在国家总数的70%多,投资项目所涉及的矿种为有色矿产占49%,黑色矿产占25%,金、银矿占10%,煤矿占9%,铌钽、钾盐、非金属、铀矿各占1%。目前我国从事海外矿业投资的企业中,地勘单位有76家,占统计企业总数的58%。而中国企业矿产资源开发比较集中的地区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主,澳加两国分别占中国对外矿业收购的43.1%和13.79%。而2009年中国在澳大利亚实现的并购交易价值占澳大利亚全国并购交易价值的40%。加拿大1/4的并购活动都与来自中国的企业有关。

据加拿大金属经济小组的CEO迈克尔·肯德分析,过去,大矿业公司的勘查费用是小公司勘查费用总和的一倍,如今正好倒了个个,小公司支出的勘查费占世界勘查费总量的一半以上。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约为84亿美元,相比2008年的140亿美元下降了约40%,但中国企业的境外风险勘查却是增长的。这说明了金融危机中中国企业的境外勘查开发呈逆向增长之势,而中国企业的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大军中,地质勘查单位是主要力量。然而,中国和俄罗斯虽然经济互补性很强,虽有传统友谊,虽因近邻而交通便利,但双方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中并没有形成应有的互补合作格局。虽然双方在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如双方从传统的地质编图、资源评价,发展到同位素地质与定年、三维岩石圈结构对比、大型矿集区主体填图、生态地质和编图。但并没有在合作找大矿、找富矿上取得突破,更没有形成与“金砖四国”发展理念相一致的、与中俄经济互补的要求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合作局面。在俄罗斯的矿产资源领域,西方的勘查企业远比中国的勘查企业更为活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之一的自然资源,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和配置,资源全球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得到长足的发展,而资源的全球化又催生了地质全球化。从我国地勘单位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总体情况分析,其特点一是中国的地勘单位在境外从事勘查开发工作受到的欢迎程度远比只收购成熟项目的央企要高。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央企或大型国企由于缺少地质勘查的专业技术,只能购买成熟项目,资金量大,影响大,媒体关注程度高,容易被舆论误导为中国政府的并购行为。而地勘单位大多从勘查起步阶段做起,不引人注目,不容易引起媒体关注,政府和民众对此类勘查找矿类的项目还是欢迎的。二是地勘单位勘查开发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风险程度较高的草根勘查阶段,这既是囿于地勘单位实力不够,也发挥了地勘单位的专业特长。此类项目风险虽大,但升值空间也大。三是地勘单位改变了走出去初期主要集中在施工和工程勘查等领域,运用其专业技术优势在境外获取了一批矿业权,发现了一些有潜力的矿产。熟悉、掌握了国际勘查公司通行的运作规则和市场经济国家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的国际惯例。一些地勘单位不仅通过大量的填图、钻探、坑探和槽探工作,掌握了当地的地质资料,还有限地与风险资本进行了接触和对接,在境外熟悉了通过资本市场为勘查项目寻求资金的渠道。四是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目标国主要在非洲和东南亚、加拿大、澳大利亚,与近邻的俄罗斯的合作始终没有实质性的大突破。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愈走愈远,近在咫尺的俄罗斯仍然排在中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版图之外。对于经济全球化和后危机时代的中俄两国来说,双方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双方互补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各自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资源正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结合点,找出差距,增强互信,就一定能使互利共赢的局面产生,使地质勘查更好地服务矿业开发,使矿业开发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俄资源和经济的互补通过地质勘查而得到增强。

F407.1

B

1672-6995(2010)06-0004-05

2010-05-29

邵毅(1953 -),男,浙江省余姚市人,江苏省政协委员、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局长、党组书记,正高级经济师,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研究所所长、宿迁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长、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总经理、航空产业集团总经理。在主政华东有色地勘局期间,该局已在澳大利亚、南部非洲、南美等地成功进行了多个矿业开发合作项目。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勘查俄罗斯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