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夏 刘刚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突显,中国日益成为国际产品采购中心,同时互联网以及国际物流和国际货币的发展都促使了专业市场的发展。本文将以汉口北专业市场群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基于梯度转移理论和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专业市场群的功能创新模式。
关键词:梯度转移;产业集群;功能创新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专业市场群仍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国有9万多家各类型的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万亿元,其中专业市场约占55%,交易年增长率20%以上,是全国GDP增速的两倍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模式。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其他省市也有零星分布。始于2007年规划建设的“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填补了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集群化、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的空白,也是生产要素在更大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
梯度转移理论置于我国实践确有一定缺陷,但如与产业集群理论适当结合,恰能弥补这种不足。产业集群理论摈弃了梯度转移理论的不合理因素,添加了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理因素。不是简单地争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否,而是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不是强调高区位地区的创新,而是突出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集群氛围;不是一味注重依赖外力,而是强调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
一、宏观层面——梯度转移的推进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并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需要,国内学者将梯度推移理论本土化,认为我国地域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其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当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渐向“中间技术”地带推移。魏守华,王辑慈认为梯度推移理论是把工业的生命循环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开发中,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遵循由高到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1.全球经济向中国倾斜
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凭借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中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基础优势成为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和外商投资的首选地。湖北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实现武汉新的商业高度成为重中之重。而汉口北就是提升武汉商业高度的战略支点,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巨大发展空间,
2.构建优势承接转移
作为武汉新的增长极,汉口北专业市场群,位于武汉所独具的航空、铁路、港口等三大交通枢纽战略资源的黄金节点,拥有强大的交通服务网络、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齐备的产品种类和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具备完备的政府支持、物流保障、质量安全系统等要件要素,是承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中部地区的战略节点市场。
二、中观层面——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简称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认为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认为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第三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由梯度推移导致的产业转移是进行区域间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纵观国内外集群的发展,在承认集群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巨大的拉动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集群普遍存在的问题:(1)过度拥挤,边际效益递减;(2)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3)产业支撑不足;(4)市场功能转型不及时;(5)缺乏持续创新能力;(6)当地非贸易品价格居高不下、地价上升、环境污染。
三、微观层面——汉口北专业市场群的创新发展
1.创造氛围,发展核心竞争力
由于产业转移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旨在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不可能转移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所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要注重集群内企业自主技术研发,直接发展一部分具有自身知识产权的高尖端技术,从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力地位。除了大企业的独立研发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武汉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互动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集群式创新(clustering innovation)。即在集群内大量的小型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学习和模仿等途径,逐步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产业集群这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竞争环境。
产业集群是一种地区特色经济,其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低成本和创新力,而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属于“引导孵化”型,主要靠的政府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在培育、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在工业化高度集中的今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功能升级,产业链与集群耦合
我国大部分集群仍停留在横向一体化阶段,链条经济和配套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集群的升级正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从低附加值、非战略环节向高附加值、战略性环节攀升。产业集群在升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相似的阶梯式发展路线: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的升级(如表所示)。如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建立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就遵循了这样的规律,一开始从接单产品组装OEA到接单加工生产OEM,然后到设计生产加工ODM,最后转向自有品牌生产加工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不能及时进行转型和功能创新是目前大多数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伴随着这种阶梯式的升级过程,产业集群才能在产业链上增值效应逐渐增多,才能逐步壮大。
产业链关注链环的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关系,具有纵向整合的特征,而产业集群相当于企业群垂直分解的空间结果,具有横向规模化的特征。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管理,正好能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和产业
链这两个网络组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网络”作为耦合界面,形成更高级的功能系统——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产业集群,耦合模型见图。
一方面,产业链能够突破产业集群的地域限制,实现集群企业的快速交流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能够将产业链管理的物流标准化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弹性反应引入生产系统,弥补产业集群的刚性的订单反应。把产业集群的各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出发,来寻求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3.集中优势,打造武汉新名片
义务商品市场的强势挺进,使武汉曾经的名片“汉正街”批发市场逐渐褪色。市场的品牌建设是未来专业市场规范化及科学化的主导方向。汉口北是结合了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广东专业特色镇、汉正街的特色,利用区位优势建设的一个项目,定位于“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国家一级专业批发市场。品牌工程的树立对于提升专业市场的形象有很大的作用,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前来工作,而金融服务作为专业市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服务内容和收入来源,也是以市场的品牌信誉是否良好为前提条件的。
4.加强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除了地域的优势外,还需要政府相关惠利政策的大力支持。承接国际产业链的转移可以极大的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提出了高要求,支持和督促并行才能保证好产业集群健康的发展。
产业转移的一个重大隐患是发展的不规范性。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经过近三十年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进程,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已出现资源消耗过度,地表水体、空气等严重污染的局面。中部地区的发展要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地理上集中的城市化和产业布局,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污染集中治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从目前的运营来看,汉口北专业市场群无论在前期规划、产业基础、运营管理、配套设施和政府支持上都确保了其有序发展、虚实结合的快速发展,开业十天就突破20亿元的市场交易额。但要保障未来汉口北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仍需不断完善现有软、硬设施,同时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集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守华,王辑慈: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2),1 8-19
[2]朱阳生:“产业支撑”是启动专业市场的根本保证[J],理论界,2003(2),25
[3]冉庆国: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关系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3)
[4]冉庆国: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关系的耦合模型[J],商业研究,2008(1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