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岱,江滨,韩晟,史录文,2#,赵振东(.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市 0008;2.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北京市 0008;.中国价格协会,北京市 0087)
2006年以来,社会舆论频频反映,部分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已经从医药市场上逐渐消失,并且导致了临床正常的药品需求受到影响,患者用药受到限制,形成了药品短缺现象,也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我国药品短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研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我国短缺药品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
作者确定“短缺药品”、“短缺药”、“廉价药”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全库、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等电子资源,以及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检索了1997年6月~2007年6月间的相关资料,收集曾被报道过的短缺药品,以便分析。
1.2.1 调研对象。我国药品使用和销售的主渠道是各级医疗机构,因此本次研究将调研对象确定为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
1.2.2 调研抽样。本次抽样调查时间为2007年4月~6月,选取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广东、湖北、陕西、四川10个省或直辖市的177家医疗机构为对象,样本覆盖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含三甲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
1.2.3 问卷制定。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从北京部分医院药剂科了解的药品短缺情况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4方面问题:短缺药品的通用名称;主要适应证;是否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简称《基本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医保目录》)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简称《社区目录》);生产厂家、短缺原因等备注信息。
作者实地考察了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3家流通企业: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九州通”)、安徽华源医药股份公司(简称“华源”)、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简称“国药”)。在3家企业中逐一核查了文件调研与问卷调研中得到的短缺药品品种的经销情况。这3家企业规模大,并且拥有通向全国的销售网络,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反映短缺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
各搜索工具共检索到人民日报、医药经济报、健康时报、中新网等41家媒体,自2002年1月到2007年6月间,一共报道短缺药品品种数累计72种[1~11](因篇幅所限只列出部分文献)。
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为64.4%,根据114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笔者统计得到短缺药品品种数共计244种。
合并文献调研与问卷调研的短缺药品品种,有32个药品重合,汇总后共计得到284种短缺药品。
《基本目录》、《医保目录》以及《社区目录》中所收录的药品,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的,其价格相对低廉,且具有临床必需性和使用代表性。笔者将调研得到的短缺药品按各目录从属情况进行了分类,结果见表1。
表1 短缺药品按3种目录分类统计Tab 1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 of drugs in short according to 3 directories
表1结果表明:(1)调研得到的短缺药品有222种在我国《医保目录》内,占总数的78%;(2)调研得到的短缺药品中属于3个目录内的药品有236种,占总数的83%;(3)调研得到的短缺药品有180种不在《社区目录》中,占总数的63%。
依据《医保目录》中的治疗类别,对文献调研和问卷调研所得短缺药品中属于该目录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短缺药品中属于《医保目录》的药品按治疗类别分类Tab 2 Statistics of drugs in Medical Insurance List according to treatment category
表2结果表明:(1)调研得到的短缺药品治疗领域覆盖广,种类较全,几乎覆盖全部的治疗领域。(2)化学药中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中有8个短缺品种,占目录内该类别总品种数的50%;生物制品中有4个短缺品种,占目录内该类别总品种数的25%。这2类药品短缺比例较高。(3)中药中各类短缺药品比例较低。(4)调研得到的短缺药品集中度较低,各个治疗领域基本都会出现品种短缺的现象,但是除上述2个治疗类别外,基本上没有某个治疗领域出现药品严重短缺的情形。
为理清我国各类短缺药品在地理层面的覆盖范围,笔者将医疗机构反馈的244种短缺药品在各省市的集中度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医疗机构短缺药品各省市集中情况Tab 3 Status quo of drug in short in provinces and cities
根据调研得到的284种短缺药品,笔者在3家流通企业对相关品种进行逐一核查,结果见表4。
表4 短缺药品在3家药品流通企业中考察结果统计Tab 4 Situation of drug in short in 3 drug distributing enterprises by investigation
表4结果表明:(1)284种短缺药品中,3家流通企业经销的品种数均有约200种,占短缺药品总数比例都在70%左右;(2)284种短缺药品中,只有40种是3家流通企业均未经销的品种,占总品种数的14%。
首先,根据调研结果,调研得到的284种短缺药品中,83%的品种属于我国的3个药品目录《基本目录》、《医保目录》和《社区目录》。而且《医保目录》中几乎全部的治疗类别都出现了药品短缺现象,短缺品种数目占各类别总品种数的百分比集中在10%到20%不等。其次,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我国的3家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都未经销的品种数有40种。可见,我国确实存在着药品短缺现象。尤其是3个目录内的药品具有临床必需性、使用代表性和价格相对低廉性的特征。它们是治疗某种疾病具有相同或相近效果的临床必需药品中价格低廉的药品,属于廉价药品范畴,紧密贴近大众的药品需求,这种短缺在局部地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用药。
我国媒体曾经一度热议,国家发改委的价格控制使得廉价药品逐渐从市场上消失。根据本文调查结果,我国的短缺药品在流通领域供应正常,有86%的短缺药品在3家流通企业都有经销,这3家流通企业是国内药品经营的典型企业,规模较大,流通网络覆盖全国,可见我国的药品供应基本正常。根据调查结果,仅有40种药品在3家流通企业中没有经销。经过深入调查分析,这40种药品的短缺原因如下:(1)2006年3月我国进行单采血浆站转制,2007年4月国家对血液制品企业提高产品标准,实施批签发和原料血浆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在监管严格后导致血源不足从而造成短缺,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2)部分药品只有单一厂家或少数厂家生产,厂家因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不达标停产,致使药品供应不足,如荧光素钠。(3)部分孤儿药供应量有限,遇突发事件则供应不足,如A型肉毒抗毒素。(4)部分药品因为效期短,工业上难以生产而以医院制剂为主,从而产生短缺,如阿托品滴眼液。(5)还有部分老产品因为不良反应被安全性更高的新产品淘汰出市场,等等。综上所述,40种供应不足的药品均是个案,而且没有与我国的药品价格建立直接的联系,我国短缺药品的生产供应基本正常。
我国短缺药品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局部短缺。表现在没有呈现流通领域内的大范围短缺,而是各医疗机构之间不同品种的短缺,也表现在没有呈现全国范围内多省市的共同短缺,而是各省市之间不同品种的短缺。根据调查结果,284种短缺药品中,有222种是只在1~2个省市出现了短缺,而单一短缺药品覆盖5省市以上的仅有8种,这8种药品还全部为血液制品,因为特殊时期的血源紧张才造成的跨省市大范围短缺。
根据调研结果,我国近年来的药品短缺与某类疾病关联不大,不同治疗领域均有药品短缺现象,而且基本上没有某个治疗领域出现药品严重短缺的情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中有8个品种短缺,占《医保目录》内该类别总品种数的50%,这部分短缺是由于大输液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调整造成的,现在已经恢复正常;生物制品中有4个品种短缺,占《医保目录》内该类别总品种数的25%,这部分短缺也是由于特殊时期的血源紧张才造成的。
由此可知,我国的药品短缺不是由我国疾病谱的变化造成的。我国短缺药品广泛分布在各个治疗领域,呈现出不同领域皆有分布,却又没有在某个领域集中的态势。这说明,在我国短缺药品与某类疾病关联不大,并不是某领域、某疾病、某种治疗策略用药的短缺,而是各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国的药品短缺呈现出局部短缺的特点,而生产供应方面又基本正常,且与我国的某类疾病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多领域、多治疗类别均存在短缺。这说明,我国的药品短缺背后会存在某些特定原因等待发现。至于究竟是政策原因,是医疗体制原因,是药品流通原因,还是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原因,现在还言之过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笔者认为,我国这种药品短缺现象与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生产和流通环节“多小散乱”的特点有着直接联系。我国46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遍布全国,如此众多的企业,导致每家企业所供应的药品品种与产量极不稳定。并且厂商之间充斥着大量的恶性竞争,低价投标,中标后却无法供应药品等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都会导致各地医疗机构所需药品发生短缺。
如今我国新“医改”方案细则即将出台,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整合我国医药工商业也将迫在眉睫。改善我国制药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重点发展有实力、有信誉的制药企业,对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用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童 心.市场为何少见廉价药[J].上海医药,2004,11(25):6.
[2]乌日图.廉价药短缺问题突出,亟待建立短缺药品管理制度[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70416/t20070416_11049064_1.shtml.2007-04-16.2007-06-01.
[3]华琳月.高效廉价药医院难觅踪影[N].南京晨报,2006-01-11.
[4]新华社.经典廉价药为何难觅踪迹换副面孔身价百倍[N].新闻晚报,2007-03-13.
[7]傅雪婴,谢东星.多家药店医院发怪状降价刚发布廉价药就失踪[N].武汉晚报,2006-11-08.
[9]田青瑶.廉价救命药紧缺政协委员欲抢救廉价药[N].东方早报,2006-11-13.
[10]吴 语.数十种廉价药在夏断货[N].海峡导报,2006-11-21.
[11]杨速炎.廉价药退市背后的利益博弈[J].中国社会导刊,2006,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