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杨玉敏
(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药房,北京市 100700)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但在实际工作中,门诊患者退药依旧是一个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一方面,退药不仅给药师带来了一定的负担,退回药品的安全管理和再销售也面临极大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药患”矛盾,甚至出现医疗纠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11月退药情况,探讨其应对措施,力求减少和规范退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对我院2009年3月~2009年11月门诊西药房的449份退药登记单按退药原因、发生次数进行分类统计。
数据分析显示,退药主要由医师、患者、药房供应短缺、收费错误、其他等几方面原因引起,具体见表1。
表1 449份退药登记单退药原因分类统计Tab 1 Classification and cause of 449 records of drug repercussion
2.2.1 医师原因。医师责任心不够是引起退药的一个重要原因,占退药总数的25%。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与患者缺乏沟通,医师开具处方时并没有询问患者自备药情况同时也未告知本次所开药品名称;医师未向患者交代所开药品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利弊关系,患者单纯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医师未注意患者年龄,如给18岁以下的青少年开喹诺酮类药物,给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阿莫西林,给孕妇使用禁用药品(如八正合剂、小金胶囊、克拉霉素),造成退药,等等。其次,医师操作电脑错误引起的退药也当引起重视,如由于药品名称或拼音相近误将盐酸小檗碱开成盐酸小檗胺,前者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而后者用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还有输入药品剂量和规格时出错将小儿剂量开成了成人剂量[2]。
2.2.2 患者原因。一是由于某些患者医药知识不足,仅凭药名或者说明书中的内容单纯认为所开药品与自身症状不符、疗效不佳或担心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二是急诊或门诊治疗的患者因病情需要转为住院治疗,而病房不再使用剩余药品,患者不愿承担经济损失也会要求退药;三是特殊人群如老人和儿童的依从性差,医师的治疗计划无法实施而不得不退药。
2.2.3 药房供应短缺、收费错误。由于药房缺药而导致患者退药的,只要及时与药库沟通协调,缺药品种及时上锁停用是可以避免的。收费差错引起的退药,只要收费人员加强责任心,多与患者、医师沟通是可以避免的。
2.2.4 其他原因。首先,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是退药的最主要原因,占47%。主要包括药品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过敏反应导致的退药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常见;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呕吐、腹泻)和光毒性(皮肤瘙痒、疱疹溃疡)也会导致退药;另外,也有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引起的干咳等产生退药。其次,“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也是造成退药的一个原因。医师对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不够熟悉,使用了“医保”用药目录外的药品,或者处方药量超出“医保”相关规定,最后产生退药[3,4]。还有一部分患者,因自费或药品价格超出其承受能力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可造成退药[5]。
医师对首诊患者要仔细询问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明确诊断所患疾病,并告知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如何处理;同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放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书》,以利于上市药品的再评价;每月组织分析本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予以停用。另外,对急性病和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一般只要开1~3日量,对慢性病患者首次用药以1周量为宜,随后再根据观察药物疗效以及患者个体用药差异情况调整用药,尽量避免大处方、重复用药。
药学服务人员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提供药物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方面的咨询;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感和依从性。对于因药品保障和收费差错引起的退药,通过认真仔细的服务,是可以避免的[6]。对能够退还的药品一定严格检查,保证其安全;对于不能退还的药品(如保管有特殊要求、不能保证质量的)应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
制定明确的退药管理办法,明确医师、药房、划价人员在退药中的责任及处罚措施,规定哪些药品可退,退药时效,特殊情况的处理等。加强医师电子处方使用的培训,药房及时为医师提供相关的药学情报,定期编制《药讯》,介绍药品新的适应证、不良反应,供医师诊疗时借鉴。同时,对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退药信息,将容易出错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医师,引起医师重视。
定期开展处方调查分析,将药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列为医疗质控的监控指标之一,督促医师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维护患者的利益[7]。
综上所述,导致退药现象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涉及到诊断治疗、药品供应、患者、医疗保险等各个层面和很多环节。要妥善解决该问题,医院首先应认真查找引起退药的各种原因,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灌输给每一位医务人员,增强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患者医学知识的丰富,退药现象将逐渐减少,患者用药将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卫药发[2002]24号.2002.
[3]陈 莉.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分析与对策[J].海峡药学,2007,19(9):124.
[4]陈 丽,王慧媛,黄 佳.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1):1620.
[5]江 亮,林艳梅.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2):120.
[6]郑勤云,孙卫丽,朱智碧,等.我院2005年~2007年门诊药房退药分析与解决办法[J].海峡药学,2008,20(4):122.
[7]马淑媚,陈念芬,吕迅羽.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