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红,才洪良,穆丽雅
(哈尔滨242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市 150066)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慢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LD发病的重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的损伤和脂类代谢紊乱。多烯磷脂酰胆碱属大豆提取物,可与肝细胞膜、细胞器膜融合成为膜的一部分,维护和促进膜功能。阿托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改善脂类代谢,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笔者观察分析了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LD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消化科2007年1月~2008年11月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12例,全部为男性,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病毒、感染、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药物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6例。治疗组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9.8岁;酒精性肝病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年;饮酒史平均(8.5±5.6)年,每天饮酒(折合乙醇含量)26~102(49.6±26.8)g。对照组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1岁;酒精性肝病病程1.3~6.2年,平均病程3.3年;饮酒史平均(8.4±5.8)年,每天饮酒(折合乙醇含量)30~100(50.1±27.2)g。治疗前1个月均未使用过任何药物。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酒精性肝病病程、饮酒程度、肝功能损害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均严格禁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每支232.5 mg,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46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立普妥,每片20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 mg,qd。2组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
(1)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以及腹水、黄疸、肝脾肿大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有无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2)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的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水、黄疸、肝脾肿大的改善率分别为92.9%、100.0%、71.4%、19.2%、32.0%,对照组分别为78.6%、70.0%、54.5%、8.0%、13.6%。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n)Tab 1 The chang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
2组治疗后血清转氨酶及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转氨酶及血脂指标变化比较(±s)Tab 2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parameters of livers and blood lipid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2组治疗前后转氨酶及血脂指标变化比较(±s)Tab 2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parameters of livers and blood lipid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vs.control group:*P<0.05;vs.before treatnent:#P<0.05
例数/n治疗组 56对照组 5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1 142.3±76.942.9±11.5*#140.9±76.167.9±2.1 AST/U·L-1 120.7±21.538.4±8.5*#115.2±20.779.2±16.1 r-GT/U·L-1 189.2±45.270.2±11.9*#191.6±41.282.1±10.3 TC/mmol·L-1 6.28±6.514.62±0.63*#6.52±0.625.89±1.01 TG/mmol·L-1 2.97±0.921.51±0.93*#2.76±1.042.39±0.89 HDL-C/mmol·L-1 1.07±1.021.59±0.78*#1.08±0.881.08±0.67
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出现一过性便秘、腹胀、腹痛,停药后即消失。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西方国家,近年来在我国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改变为肝实质细胞和细胞器的损伤[2],同时有磷脂丢失。磷脂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胆碱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酰胆碱(PPC),其通过补充人体外源性磷脂成分,使PPC在给药后24~48 h结合到肝细胞膜,对肝细胞的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明显提高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跨膜交换,为患者肝脏提供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为生物膜结构形成和功能发挥所必需[3];并可增加生物膜的“流动性”,其依赖于磷脂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立体构型,能加强肝脏对有害物质的耐受性。PPC可减缓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组织学恶化趋势[4],因此对毒性肝损伤有一定疗效。酒精性肝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就是肝功能和脂类代谢紊乱。但大多降脂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故对降脂药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价值尚有争议。而阿托伐他汀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对脂类代谢具有改善作用[5]。还有研究表明,他汀类降脂药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基因过度表达并抑制其活动,有助于防止肝纤维化,能有效降低ALT水平,改善腹胀、肝区痛、乏力等症状[6]。本研究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见,PPC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2.
[2]顾长海,王宇明主编.肝功能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
[3]吴 明,颜开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32.
[4]Medina J,Moreno Otero R.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antioxidant therapy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Drugs,2005,65(17):2445.
[5]王吉耀,涂传涛.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J].临床内科杂志,2004,2(21):73.
[6]刘 蔚,张连峰,李建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1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