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青 曹 炜
《辞书研究》2009年第4期刊发了陈璧耀先生的大作——《简说〈新编成语大词典〉之新》。文中提到了《新编成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新编》)主要有四新:收词形式新、义项有新释、词条有新录、多音字等新增读音辩说。[1]读后感觉酣畅淋漓,受益良多。一方面感叹工作量之大,编一部“所收四字成语多达4.5万条,恐怕可称当下大型成语词典之冠”[2]的词典,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词典“对新义和新成语的收录”[3]的尝试,更令人佩服其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胆识。
其中对于《新编》的第二新,笔者也曾有所关注,并承认此类成语“望文生义”义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合理性,[4]但对于《新编》将其收录,我认为应当缓行。现不揣浅陋,愿与陈先生商榷。
第一,与主流词典的释义不吻合,大众接受或有困难。《新编》收录的“望文生义”成语主要有“空穴来风”、“七月流火”、“美轮美奂”、“首当其冲”、“差强人意”等五个 。笔者曾考察过《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现代汉语成语规范大词典》(以下简称《成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汉成》)这四部当今比较权威的词典。其中只有“空穴来风”的新义(比喻消息和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已经固定下来,四部词典全都收录。而其他四例的新义均未见收录。据此,我认为大众对这种新义的接受或多或少有些困难。
第二,在语言教学及运用层面上或有困难。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新编》的做法可能会在学习成语和运用成语两个阶段造成麻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面对这种情况,左右为难,只好含糊其辞,不了了之,而学生学习起来也是模棱两可;另一方面,人们在交谈、讲演、写作、出版等过程中,也会感觉举棋不定,不知该依据何本词典为标准。
第三,收与不收缺乏可供依据的凭证。《新编》主要收录了“空穴来风”等五个成语的新义,并指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空穴来风'的旧义后增加了这个新义,这就使这个已在社会上流行的新义得到了认可,有了合法的身份。”[5]但是,《现汉》还收录了一个成语的“望文生义”义,即“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对此,《新编》却没收。
其实,“望文生义”的成语又何止以上这几个。笔者曾考察过30个比较典型的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不仅仅限于成语,见后文表2),如“良莠不齐”[6]、“始作俑者”、“登堂入室”[7]等。对这些性质类似甚至相同的词,《新编》该如何取舍?
客观地说,这种取舍是非常困难的。如虽然主编相同,但《成大》和《规范》在面对“美轮美奂”的新义时,态度却截然相反,《成大》收而《规范》拒;即使是《规范》本身,2004年1月第一次印刷时收录,而2004年7月第五次印刷时却不收,而且专门提示不用于形容建筑物以外的其他事物。[8]
第四,通用型词典,尤其是规范词典的编纂应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规范词典的编纂不同于新词语词典,后者可以将社会上出现的新词新义收罗殆尽,而前者则不行。规范词典可以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应当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密切地跟踪、观察新词新义的变化。当然,大型描写性词典收词立义的标准可从宽,但应有一定的尺度。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词语义频统计的步伐。词典收录新词,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词频”。而对一些旧词新义的收录,就缺乏统一、硬性的根据,往往是凭感觉。如“感同身受”,《现汉》在解释新义时,表述为“现多指……”;而“美轮美奂”则表述为“也形容……”。用“多指”的依据是什么?“感同身受”新义项的用例在该成语运用的总例中占多大比例?用“也”的依据又是什么?“美轮美奂”新义项的用例在该成语运用的总例中又占多大比例?到底新义的使用占总词义使用情况的多大比例,才可以被词典收录?目前都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以致《规范》在对“美轮美奂”新义进行收录时,出现了“前后矛盾”、“相互打仗”的现象。这都是因为缺乏一个科学、统一、硬性的标准,因而义频统计数据库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
在同一期的《辞书研究》中,刊发了胡斌彬先生的《“炙手可热”类成语的语用偏离与词典释义问题》一文。他对“炙手可热”的新义用法作了统计后指出:“偏离用法使用频率极高。在近十多年的报刊中,新义的使用频率竟高达百分之八九十,旧义反而淡出了。在1993-1997年的《作家文摘》中,偏离用法达75%(21/28);在2000-2007年的《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和《国际金融报》中,偏离用法分别为 93.1%(68/73)、100%(127/127)、99.6%(162/163)。”[9]我们认为,这种定量的“义频”统计数据,能使我们的成语新义收录更科学、更客观,也更加有凭可依。照此标准,“炙手可热”当收,《新编》却未收。
二、重新认识词频在新义收录当中的作用。我们以前认为“词频”只是词典收录新词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在我们也要让它在新义的收录上发挥作用。产生了新义的成语,如果该成语的词频较低,我们建议不收录,以规范为主。因为词频低意味着成语的运用机会比较小、场合较狭窄,因而成语误用的影响面也比较窄,被规范和更正的几率就相应比较大。比如,我们考察了“空穴来风”、“感同身受”、“七月流火”三个成语在《参考消息》《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数据库里的词频,列表如下:
表1
据此标准,如果要收录的话,“感同身受”新义收录的概率肯定要大于“七月流火”,而《新编》却收录了“七月流火”的新义,未收“感同身受”的新义。
三、对收录的层次和顺序要有一个可资把握的标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词义一般包括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三部分,我们曾根据词语新义发生的“变异”是词义的哪一部分,将“望文生义”词划分为理性义变异词(如“首当其冲”、“七月流火”)、语法义变异词(如“毁家纾难”)和色彩义变异词(如“始作俑者”)三类。[10]因而我们确定的第一个收录顺序就是语法义变异词>色彩义变异词>理性义变异词。因为,相对于理性义这个底层的内核义来说,语法义和色彩义都是上层的外部义,先收录外部变化的词义然后收录内部变化的词义,一方面符合事物本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由外部的“粉饰涂抹”慢慢地进展为内部的“脱胎换骨”;另一方面也符合人们认识、接受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外部“无关痛痒”的细微变化渐渐地接受其内部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做争议会相对较少、接受度相对较高。
我们还根据这30个词在四部词典中收录的情况,将其划分为高频词、中频词、低频词。[11]
高频词是指其新义被词典收录并固定下来的词。如“空穴来风”,四部词典都收了。
中频词是指其新义有的词典收录、有的不收录的词。如“感同身受”的“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义,《现汉》《汉成》收录;而《规范》《成大》未收录,而且《成大》还专门提示“不要理解为`有同样的感受'”。
又如“美轮美奂”的“形容人、物、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义,《现汉》《成大》收录;而《规范》《汉成》未收录。
再如“以暴易暴”的“用暴力代替暴力”义,《规范》《成大》收录;而《现汉》《汉成》未收录。
低频词是其新义四部词典均未见收录的词。这类词在很多文字资料中见使用,而目前多被看作是误用。如“首当其冲”的“首先”义、“七月流火”的“天气炎热”义、“良莠不齐”的“水平不一致”义、“曾几何时”的“曾经”义等等。
因而,我们确定的第二个收录顺序就是高频词>中频词>低频词。原因在于被全部或部分词典收录过的词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后来的补充过程中引起的争议也会相对较少、接受度相对较高。我们将30个较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列表如下:
表2
(续表)
(续表)
(续表)
在具体新义收录时,将“义频”、“词频”、“第一顺序”、“第二顺序”相结合,综合考虑。做到既有外部的定量统计(义频、词频),又有内部的定性分析(两个顺序),只有这样,才能使词典的新义收录较为合理和客观。
综上,我们认为在目前“义频”统计技术还不很成熟,“两个顺序”等基础工作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词典收录成语的“望文生义”义应当缓行。即使收录,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循序渐进,而不能只凭感觉盲目收录。
附 注
[1][2][3][5] 陈璧耀.简说《新编成语大词典》之新.辞书研究,2009(4).
[4][10][11]刘冬青.“望文生义”及其他.阅读与写作,2009(3).
[6] 刘冬青,梁凤居.“良莠不齐”=“参差不齐”?.语文教学之友,2009(4).
[7] 梁凤居,刘冬青.“登堂入室”要小心.语文教学之友,2009(5).
[8] 楚山孤.补说“美轮美奂”.咬文嚼字,2007(5).
[9]胡斌彬.“炙手可热”类成语的语用偏离与词典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9(4).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3.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成语规范大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
4.伍宗文.汉语成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