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春播牧草生产性能的田间评价

2010-05-10 06:15王元清张瑞珍何光武蒋旭东张国权吕沈海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鲜草分蘖牧草

王元清 ,张瑞珍 ,何光武 ,蒋旭东 ,张国权 ,吕沈海

(1.四川省达州市饲草饲料站,四川 达州 635000;2.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高丹草和苏丹草是川东地区主要的春季牧草,尤其是高丹草,它是应用现代技术以高粱为母本、苏丹草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品种,产量高、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近几年在川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草地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为了筛选和评价适应本地区的春播牧草,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共10份,其中高粱-苏丹草杂交种(高丹草)3份、苏丹草6份、高粱1份,其编号为 1、2……10,详见表 1。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达州市蒲家镇,地理位置约东经 107°31′13″,北纬 31°22′31″,地势平坦,海拔378m;微酸黄壤,pH 6.6,肥力中等,试验前种水稻;年降雨量1473.5mm,年均相对湿度77.5%,无霜期285d;年日照时数1051.8h;年均温17.3℃,极端高温38.5℃,极端低温-2.2℃。试验期间(4~10月)降雨90次,降雨量1089.47mm,播种时温度在18℃。

表1 试验材料登记表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4个区组,其中1个区组用于物候观测和收种,另3个区组测产;小区面积10m2(2m×5m),共40个小区;区组间距40cm,小区无间距;在整个试验区四周设1m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播前精细整地,结合翻耕,每亩施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钙25kg。

2009年4月5日播种,每个品种依次种5行,行距 40cm;播种量:测产区 45g/10m2、物候区 20g/10m2;保护行全部种高丹草,播种密度和试验区保持一致。播种后当天浇足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杂草,查苗补缺。

若有1个小区的牧草高度长到120cm时,则对所有小区进行刈割测产,刈割留茬高度为10cm。每次刈割后第3d每小区追施尿素90g/10m2。

1.5 测定项目

1.5.1 鲜草量测定 刈割整个小区,测定鲜草产量。

1.5.2 干物质产量 鲜重测定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株,全部粉碎、混合,取500 g,然后在105℃下烘干2 h左右,再用60℃温度烘干至恒重,计算烘干率,然后计算干物质产量。

1.5.3 分蘖数及生长速度测定 在每个物候小区选取长势一致的植株10株,挂牌,播后30 d开始每隔15 d测定一次植株生长高度(拉直植株,从植株根部到最高处的垂直高度)、记录分蘖数(新分蘖露出地面1 cm以上记为1个分蘖),取平均数。

1.5.4 茎叶比测定 共测定2次,当第1次刈割时进行第1次茎叶比测定,在测产小区内取样;孕穗初期进行第2次茎叶比测定,在物候区内取样。

1.5.5 种子测定 种子成熟后收种,记录收种面积、植株高度,测定风干产量及千粒重。

2 结果及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10号品种能够正常出苗、分蘖、拔节,但不能完成抽穗至种子成熟;其他品种4月5日播种,9d后出苗,隔15d开始分蘖,过25~30d开始拔节,6月上中旬抽穗、中下旬开花,7月中下旬完熟,能完成整个生育史,生育期96d。详见表3。

表2 物候期观察记载表(月.日)

表3 鲜草、干物质产量 kg/hm2

2.2 牧草产量

2.2.1 牧草鲜草、干物质产量 参试品种都刈割5次,不同试验材料其干物质产量和鲜草产量有差异。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2号,为19647kg/hm2,与其他参试材料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次是7号,干物质产量为 18821 kg/hm2;最低是 9号,为 8180 kg/hm2,比 2号干物质产量减产20%以上。鲜草产量最高是7号,达 133633 kg/hm2,比产量最低的 9号品种增产61.53%;其次是4号,达124667kg/hm2,比产量最低的9号增产58.8%。

2.2.2 产量供应动态 10个品种第1次平均干物质产量和鲜草产量分别占年均干物质总产和年均鲜产的25.65%和29.8%;第2次最高,干物质产量和鲜草产量分别占年均干物质总产和年均鲜产的34.52%和35.77%;第3、4、5次较低。第5次刈割时间间隔较长,历时60 d,干物质产量2337 kg/hm2,占总产量的14.5%,鲜草产量12417kg/hm2,占总产量的11.4%。每次刈割后的平均产量分布见图1。

图1 每次刈割后的平均产量图

2.3 牧草分蘖数 在播种后30~60d期间,分蘖数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从60~75d阶段开始,牧草的分蘖数出现分化,其中1、2、3、8的分蘖数继续缓慢增加,其他品种表现为分蘖数减少。具体分蘖走势详见图2。

图2 分蘖走势图

2.4 生长速度 各品种的生长走势表现基本一致,但不同品种在不同阶段的高度和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详见表4)。播种后30d内,均生长缓慢,平均生长速度为0.5cm/d,植株平均高度14.3cm,差异不明显。播种后45d,平均速度为2.9cm/d,最快的5号达3.9cm/d,高度为73.6cm,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明显的高度差异。播种后60、75d,各品种均表现出快速生长,平均速度达4.9、6.6cm/d;植株高度最高为7号种子,达275cm,最矮为6号,高度198.8 cm,充分展现了各品种的高度特征,差异十分显著。75d后进入开花成熟期,高度不再增加。

表4 生长高度及速度

2.5 茎叶比 第1次刈割时茎叶比(叶/茎)平均为0.543,幅度在 0.461~0.613,叶略多于茎,以 4 号为最高,1号为最低,品种间几乎无差异。第2次(孕穗初)测定平均为0.443,茎略多于叶,幅度在0.377~0.498,以4号为最高,7号为最低。详见表5。

2.6 种子产量 除10号品种外,其余品种都收到不同数量的种子,以4号种子产量最高,达1159kg/hm2,千粒重25.8g,其余种子产量都非常低。在种子成熟时期,虫害严重,可能与气候多雨潮湿,种植密度过大,茎秆细小、刮风易倒伏等因素有关。详见表6。

3 结论

3.1 10份材料除10号不能完成整个生育史外,其他9份材料均能正常生长、完成生育史,但都表现出种子产量低、质量差,虫害严重,加之本试验区种子成熟季节的多雨气候,故不适宜进行种子规模生产。

表5 茎叶比测定

表6 种子产量测定表

3.2 9号种子属于高粱,其干物质、鲜草产量仅占高(苏)丹草的41.6%~57.5%、39.5%~49.7%,加之其苗期氢氰酸含量高达112.5mg/kg,易引起家畜中毒,故不适宜作栽培饲草。

3.3 试验的9个高(苏)丹草品种,其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含叶量丰富,均可在本区域内作牧草种植。推广中可以选择干物质产量高的几个品种每年交替种植。

3.4 根据分蘖特性及生长规律,牧草种子播前应施足底肥,在播种后30 d内,应加强补苗、防虫、除杂、壮苗,为后期快速生长打下基础,在生长高峰期的5~7月,应施足追肥,及时刈割,增加刈割次数,提高产量。

3.5 本试验刈割5次,但最后1次刈割历时60d,时间推迟到10月底,产量仅占全期的10%左右,建议在8月底结束最后一次刈割。与9月种植黑麦草(产量最高)进行轮作,实现“高丹草+黑麦草”的高产模式,达到单位土地的最大生物量产出。

[1]张瑞珍,张新跃,何光武,等.假高丹草与高丹草形态和生产性能比较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8,35(3):28-31.

[2]张新跃,张瑞珍,罗文莉,等.“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V.饲用玉米性能评价与系统优化[J].草业与畜牧,2007,(12):1-3.

猜你喜欢
鲜草分蘖牧草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一只羊的结局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