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红
杨军红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教师活得太累,学生学得太苦!这是多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一个评价。作为一个小学校长,我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这一点。教育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准备吗?一个学生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16年的时间,这16年是人生最单纯、最美好的时光,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期,如果这16年的学校生活是痛苦的,在学生人生的底片上就会打上苦恼的烙印,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幸福。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从他大学毕业到退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教师每天都是紧张而单调地工作,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人不能等退休以后再享受生活。教育不仅是目的,也是过程;不是让受教育者毕业以后才能享受到幸福生活,而是让他们在学校里就要享受幸福人生。所以,校园应该是师生诗意地栖居的幸福家园,教师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生活,学生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幸福愉快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我们的教育应该创造美的生活,让师生在学校享受幸福的人生。为此,我们提出大审美教育体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让师生工作更愉悦、学习更快乐、生活更幸福。
审美教育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个概念。狭义的审美教育一般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审美教育则包含了人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发展,其中更强调人的审美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提高。我们所说的大审美教育是指:让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美的环境中,让他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也充分享受幸福的生活,培育健康的心态,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及幸福生活的指数。
一般说来,我们把教育的目的归纳为“求真、向善、尚美”。所谓“求真”,是对科学知识的一种追求;所谓“向善”,是对人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一种倡导。单纯地“求真”还不够,因为它没有方向性,一个人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具备了创新能力,但不一定能造福人类。对于那些缺乏道德的人来说,掌握了科学知识反而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如果单纯的“向善”也不行,因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不具备建设社会和谋生的能力,自己虽然有很好的品行,但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担,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既“求真”又“向善”?需要在二者间搭建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尚美”。如果只“真”不“善”不能算“美”,如果只“善”不“真”也不能算“美”,只有既“真”又“善”的才算是“美”。我们所提出的大审美教育就是这种“尚美”教育。
对于美的概念,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各自的解释,可以说“美”有多方面的含义:如美是和谐,它可以指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指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协调一致,可以指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如美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可以指师生每天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和感受等。我们所说的大审美教育,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环境美和行为美。
学校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无非两大方面:静态的环境和动态的行为。环境包括校园的各种建筑、绿化以及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等,共同构成了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行为是指生活在校园里的师生的各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活动。如果一个学校在这两方面都是美的,那么生活在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就会诗意地栖居在这里,在工作和学习的同时享受生活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理想的教育。让人们享受幸福的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过程。人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也只有在美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美的境界和行为。要想让社会变得美好,首先要把学校变得美好;要想让社会上的人过得幸福,首先要让学校的师生生活得幸福。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在校学生的人数占整个社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还因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十几年为人生打下了底色,奠定了人生幸福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幸福愉快地生活。如果他们的心灵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以后就不会仇恨别人。所以,让师生幸福地栖居在校园里,不仅是教育的功能,而且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我们主要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来实施大审美教育。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大多数成员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即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等,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
作为一种潜在的以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大审美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
学校文化建设,指的是超越于知识传授的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向上的氛围,是学校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关怀精神、审美品位、创新激情、合作意识、责任追求等人文要素的总和,是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我们主要是从这六个方面来构建和实施大审美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