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褥垫层厚度CFG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2010-05-04 08:41段晓沛曹新文李芳芳
铁道建筑 2010年9期
关键词:桩间褥垫模型试验

段晓沛,曹新文,李芳芳

(1.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2.西南交通大学 希望学院,四川 南充 637900)

CFG桩复合地基的核心是设置垫层。如果垫层太“软”,虽有桩刺入,但荷载转移的效果不明显,桩间土发挥作用不好;如果垫层太“硬”,使桩体无法刺入,则也不能转移荷载,这个“刺入”与垫层的“软”与“硬”的限制就是垫层设计的条件[1]。

本文以厦门市环东海域火炬工业园工程场地为背景,通过建立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褥垫层厚度对桩土应力比和变形沉降的影响。探讨褥垫层厚度的合理设计要求,为工程实践中进行现场试验、模型试验以及数值分析提供依据和支持。

1 室内模型试验

1.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试验在钢质模型箱内进行,试验箱尺寸:3.0 m×3.0 m×2.4 m(长×宽×高)。本次试验采用两桩复合地基,桩距30 cm,桩长1.2 m,桩径10 cm。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采用50 cm×50 cm的方形钢板,加载设备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合力中心与荷载板中心重合。荷载测量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按率定曲线换算荷载[2]。试验方法采用沉降相对稳定法。

1.2 试验步骤

砂土分 5 层填筑,标记为 S1、S2、S3、S4、S5,其中S5填筑高度为40 cm,其余层为30 cm。砂的密实度按孔隙比0.6控制,填筑前先计算出孔隙比0.6的砂土的密度,得出每层所需砂土的重量,按计算重量进行填筑。每层填筑完毕后,用机械振动夯实,将砂层分界线压实到事先在试验箱四周标示好的位置。在桩底、桩顶以及每层两桩连线中心处布设土压力盒。

2 试验成果与分析

2.1 桩土应力比

由图1可知,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在加载初期,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速率较大,在加载后期,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逐渐减缓,桩土应力比趋向于一稳定值。当褥垫层厚度h在一定范围内,同荷载水平下,桩土应力比随褥垫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褥垫层厚度减小为20 cm,在加载初期桩土应力比很小,当荷载板下应力大于60 kPa左右时,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速率显著增加。褥垫层厚度减小到10cm后,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速率在加载始终都比较小,且在加载后期,同荷载水平下,相对于褥垫层厚度较大的情况,桩土应力比显著减小。

图1 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曲线

2.2 桩顶反力与桩底土压力

图2、图3分别给出了不同褥垫层厚度下桩顶反力、桩底土压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在加载初期,不同褥垫层厚度桩顶反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大致相同。随着荷载的增大,在同荷载水平下,褥垫层厚度越小,桩顶反力越大,褥垫层厚度减小为20 cm时,桩顶反力随荷载的变化速率显著增大。褥垫层厚度减小为10 cm时,桩顶反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反而与褥垫层厚度为30 cm时大致相同。由图3可见,随着荷载的增加,桩底土应力随着荷载的变化速率逐渐增大。同荷载水平下,褥垫层厚度为20 cm时桩底土压力最小。

图2 桩顶反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

图3 桩底土应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

2.3 桩间土的竖向应力分布特征

图4给出了不同褥垫层厚度在两级不同荷载下桩间土竖向应力分布,图例中h表示褥垫层厚度,后面数值表示荷载级别的大小。由图4可见,总体上,桩间土竖向应力在桩顶平面处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在小荷载作用下,0.3 m深度以下,桩间土竖向应力很小,且沿深度的递减速率几乎为0。随着荷载的增加,在0.3 m深度以上,桩间土竖向应力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而在0.9 m深度左右,褥垫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桩间土竖向应力沿深度的增加而出现递增现象。

图4 桩间土竖向应力分布

2.4 褥垫层作用机理讨论

根据试验所得结果,结合CFG桩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分析褥垫层厚度的设计对桩、土相互作用以及沉降的影响。

在试验加载初期,由于桩顶以上褥垫层更易被压缩,桩顶上刺入量大于桩端的下刺入量。根据试验实测结果得知,在加载初期,加固区的压缩以桩顶上刺入量为主,所以本试验加固区压缩主要考虑桩顶的上刺入量[3]。褥垫层厚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桩顶的反向刺入过程[4]。在加载初期,随着荷载的增加,桩顶以上的褥垫层首先出现塑性区,继而桩与桩间土产生较大的位移,桩顶刺入褥垫层。由于本试验中褥垫层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人工压实,比较松散,在加载初期,不同厚度的褥垫层桩顶的反向刺入量相同。图2不同褥垫层厚度在加载初期桩顶反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重合,与理论分析正好吻合。

当荷载增大到一定值后,由于桩顶的反向刺入,桩与桩间土发生相互作用,不同褥垫层厚度出现不同的变形特性。当褥垫层厚度较大时,垫层模量很小,在荷载作用下压缩空间比较大。桩顶的反向刺入,周围垫层不能提供很强的约束作用,桩顶垫层发生塑性流动,使褥垫层在桩顶反力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桩顶“不收敛”地刺入褥垫层[5]。桩通过垫层传给桩间土的荷载较小,从而引起桩间土对桩侧约束力较小,图4桩间土的竖向应力分布中,与褥垫层厚度较小的情况相比,褥垫层厚度为40 cm、30 cm时反映了此现象。桩间土的约束作用较小,桩承担的荷载传递到桩端的部分相对较大,图3不同褥垫层厚度桩底土应力随荷载的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似[6]。桩端力较大,在持力层相同的情况下,褥垫层厚度较大的桩端的下刺入量较大,桩端位置附近处,桩与桩间土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在桩端位置附近,桩间土的压缩量较大,桩间土的应力较大。于是出现了图4中0.9 m深度左右,褥垫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桩间土竖向应力沿深度的增加而出现递增的现象。当褥垫层厚度为20 cm时,在加载初期,能够保证桩顶“适度”地刺入,桩周褥垫层能够有效地限制桩顶垫层的塑性流动,垫层能够很好地发挥协调作用。桩间土承担较大的荷载,桩间土对桩侧约束作用较大,桩承担的荷载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担,桩端阻力很小,桩端刺入量很小。随着荷载的增加,桩发生向上刺入,同时垫层压缩量逐渐减小,模量逐渐变大,桩顶的刺入量越来越小,桩顶反力显著增大。图2~图4从侧面反映了桩的变形特性以及桩与桩间土的相互作用关系。当褥垫层厚度为10 cm时,桩顶刺入量很小,垫层起不到应有的桩土协调作用[7]。图1当褥垫层厚度为10 cm时,在加载始终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很小反映了此现象。

图5给出了不同褥垫层厚度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当褥垫层厚度为20 cm时,荷载板的沉降最小,当荷载减小到10 cm后,承载板的沉降反而增大,这与以上分析的受力变形刚好一致。

图5 荷载板的沉降曲线

3 结语

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以厦门地区吹填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的褥垫层厚度,对王年云、郑刚等提出的“适度”褥垫层厚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合理的褥垫层厚度设计对桩、土受力的相互协调作用以及控制变形沉降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合理的褥垫层厚度设计应该保证桩顶反向刺入过程中,对桩周土以上垫层有一定的挤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垫层挤压桩间土,桩间土受力对桩体产生侧向约束,桩间土的侧向约束反过来能够有效地限制桩的向下刺入。随着荷载的增加,桩顶反向刺入增大,桩顶进一步挤压垫层,桩间土通过垫层作用承担荷载增大,这样桩、土通过垫层的协调作用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承载力,进而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2)通过合理的褥垫层厚度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桩侧摩阻力,减小桩端阻力,进而减小桩端的下刺入量。这样,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褥垫层厚度来弥补桩端持力层性质差的缺陷。

3)合理的褥垫层厚度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刚性基础的沉降。

[1]王年云.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探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6,16(2):45-47.

[2]闫宏业,叶阳升,蔡德钩,等.CFG桩复合地基持力层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9(7):44-48.

[3]池跃君.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3):238-240.

[4]杨素春.CFG桩桩土应力比及褥垫层厚度研究[J].工业建筑,2004,34(6):44-46.

[5]郑刚.不同褥垫层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8):1358-1360.

[6]池跃君.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24(3):340-342.

[7]韩云山.垫层对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0):3499-3502.

猜你喜欢
桩间褥垫模型试验
褥垫层参数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成都膨胀土深基坑桩间土破坏模式及原因分析
膨胀土地铁车站深基坑桩间土失稳特征研究
反推力装置模型试验台的研制及验证
路堤下CFG桩-筏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分析及地基反力模型探讨
桩体刺入全过程褥垫层的工作特性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成果分析
台阶式短加筋土挡墙行为特征的离心模型试验
巨厚坚硬岩浆岩不同配比的模型试验研究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