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民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国家图书馆收藏照片资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其藏量十分可观,至今已有7 000余种10万余张(件)。其中,半数以上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包括义和团时期的老照片,法国铁路工程师普意雅①拍摄及收藏的老照片(1900-1930年),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收藏的清末民初老照片,已故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家邓之诚收藏的清末民国老照片,抗战胜利后收缴的王揖唐②收藏的照片,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拍摄收藏的我国领导人照片,“文革”时公安局上缴的“查抄”老照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赠送的国外送给我国礼品的照片以及从1949年至今一直购买的新华社、中国体育图片社、中国图片供应社等照片出版单位出版的照片。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老照片资料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清末皇宫贵族人物、民国人物、历史事件、名胜古迹、服饰、民俗、文化艺术、新中国国家领导人活动、国际和国内时事新闻、我国内政及外交活动等诸多方面。其装帧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单帧照片、精(简)装照片集(册)、收藏者粘贴的照片册等。此外,国家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保存良好的黑白照片,其数量接近于现代彩色照片的数量,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是难得的文献资源。
照片资源作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既增加了馆藏的载体形式,又丰富了馆藏的内涵,同时也是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主要内容。照片资源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真实性,可以克服语言和文字的障碍,通过图像真实可靠地反映当时的一地一景、一事一物,把历史的旧貌新颜、真实写照展示给读者。
国家图书馆过去靠传统方式征集到为数不少的照片,如通过新华书店征订购买等。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照片资源的征集工作,必须打破过去传统死板的征集方式。尤其是随着数码相机及电子照片逐步取代传统纸版照片,现代社会出版照片资源的单位渐趋多元化,照片资源的发行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宽征集思路,如走访拍卖行积极参加拍卖活动,以补充传统老照片的收藏。国家图书馆近几年来由于积极参与拍卖活动,使得照片征集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征集到不少珍贵照片。同时,还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收集老照片的意义和作用,如刊登征集启事、举办各种主题展览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吸引大众的关注,尽可能地将社会上有价值的照片资源征集上来。而对于电子照片资源的征集,笔者认为,要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采集内容具有历史意义并符合采访范围的电子照片资源。具体操作程序是 :①充分对外宣传照片资源的采访原则和采访意义;②密切关注电子照片的出版动态,采集、整合互联网上的电子照片资源;③在采访经费允许的前提下,与有关单位沟通、协商,购买新出版的电子照片的版权和使用授权。
照片资源收集工作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历史性工作,目前已引起越来越多图书馆同仁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挖掘新的片源、扩大其收藏范围,才能及时收集到满足社会和读者需要的照片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特色服务。
为了满足读者多种途径检索照片资源的要求,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以下简称《中图法》),采用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相结合的方法整理照片资源。其中,分类标引主要依据照片所反映的学科内容进行归类。但是由于照片资源不同于其他文献资源,尤其是清末民初的老照片有许多没有文字说明,需要查找大量资料先解决其主题,然后才能根据其主题给出相应的分类。
国家图书馆根据近几年编制老照片机读目录的经历,将一部分常用的类目与主题词相对应,编制了照片资源数据《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国图书分类主题词对照表(见表1)。
下面举例说明照片资源编目数据的录入。
例1:建国前的单帧旧照片编目数据。此例涉及两个类目的照片片名分析数据,由于缺乏信息源,题名为编目人员自拟。
100 @a20051231f19121949ekmy0chiy50 ea
1010 @achi
116 @adbybxx xx zz
2001 @a[古莲华池内假山及双亭]@A[gu lian hua chi nei jia shan ji shuang ting]@b静画资料@f邓之诚编制
210 @d[民国期间]
215 @a1照片@c黑白@d12×16cm
表1 照片资源数据《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国图书分类主题词对照表
461 1@12001 @a莲池风景照片册@v3
6060 @a风光摄影@2ct
6060 @a名胜古迹@2ct
690 @aJ424@v4
690 @aK928.7@v4
701 0@a邓之诚@Adeng zhi cheng@4编制
801 0@aCN@bNLC@c20051230
905 @aNLC@b6990_003@qSBYL
例2:建国后出版的多帧照片编目数据,此例涉及两个类目的书目照片数据且信息源充分。
100 @a20091230j195512 ekmy0chiy50 ea
1012 @achi
116 @adbybxx ck zz
2001 @a发展中的公路交通建设事业@Afa zhan zhong de gong lu jiao tong jian she shi ye@b静画资料@f新华通讯社稿
210 @a北京@c中国图片供应社@d1955.12
215 @a20照片@c黑白@d每帧23×30cm
300 @a有一张长形照片,附说明。
6060 @a新闻摄影@2ct
6060 @a公路运输建设@2ct
607 @a中国
690 @aJ429.1@v4
690 @aF540.3@v4
71102@a新华通讯社@Axin hua tong xun she@4稿
801 0@aCN@bNLC@c20091230
905 @aNLC@s5232@qSBYL
照片资源作为一种直观的历史图像文献,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人类获取知识、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源。照片资源作为静画资料③的特种文献,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真实性、时代性和多样性以及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和社会作用。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对照片资源的利用和研究。同时,照片资源在读者服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国家图书馆曾经利用照片资源为读者解决名胜古迹的修复以及人物历史、服饰及民俗的历史的考证、城市规划的变迁等问题。
当前信息化社会,我们必须不断引进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途径的检索方法,以使对照片资源的利用方便、易行。笔者认为,通过举办各种主题展览的形式宣传老照片、展示老照片的史料价值,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例如,2008年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英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老照片展”就是与国外图书馆合作展览宣传老照片并展示老照片史料价值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又如,国家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举办的“中国文化名人系列照片展”和2009年馆庆100周年期间举办的“百年记忆”、“百年守望”等系列展览均展出了大量老照片,尤其是 “百年守望”展览中还专门开辟了展示馆藏老照片的专栏并利用光盘演示有意义的电子版馆藏老照片,充分利用展览展示老照片的史料价值,使读者零距离接触珍贵的老照片。
基于上述经验,笔者认为,还要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继续开发馆藏照片资源;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充分发挥老照片的社会作用,展示老照片的史料价值,宣传馆藏资源。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征集、入藏更多的照片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并形成照片资源建设及利用的良性循环。
此外,还要进一步考虑编写专题画册、光盘及利用媒体开辟专题栏目等方式,使更多的读者能够充分利用照片资源。笔者建议,国家图书馆和其他老照片资料收藏单位尽快建立较完整的馆藏老照片数据库,将其作为照片资源建设的核心,使照片资源能够实现共享。目前,国家图书馆经过反复研究、探讨,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按照片收藏家分类,对50年前出版的老照片进行数据库的编制工作。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克服众多困难,现已编制数据数千条,并且完成了扫描图像与数据的链接。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地做下去,使馆藏照片资源能够为广大读者所利用。
注 释:
①普意雅(1862-1930),法国铁路工程师,曾于1898-1906年任平汉铁路总工程师。
②王揖唐(1878-1948),名赓、志祥,字什公、一堂、逸堂、慎吾,安徽合肥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早年曾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下任职,“七·七”事变后叛国投敌。
③静画资料,如平面艺术品原件、复制艺术品、图表、照片及工程图(包括样式雷工程图)等。
[1]富 平, 李鹏云. 浅谈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融合——兼谈国家数字图书馆业务建设[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8):45-58.
[2]张 芳. 国家图书馆俄文图书采选工作浅议[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3):87-94.
[3]中国编目规则(修订版) [EB/OL]. [2009-12-01].http://catweb.ncl.edu.tw/crule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