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良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援外工作核心之一,中国60年来,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培训了12万管理和技术骨干。
中国援外工作60年发展态势
《大道无疆——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从明12日拉开帷幕,前来参观的外国驻华使节在各种展板、模型、图片、数字、实物面前驻足流连,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真诚相助和共谋发展赞不绝口。
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本身发展也遇到种种复杂问题和来自外部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但始终不忘曾经在各个时期支持过自己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伊始,即开始援助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援助对象扩展至亚非20多个国家。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援助对象国的数量进一步增加。1978年以来,中国援外工作在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60年来,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或者无息、优惠贷款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援建了220多个农业领域项目;近700个工业领域生产型项目。涉及轻工、纺织、电子、能源等多个行业;1000多个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包括会议设施、市政设施、体育场馆、打井供水、学校、医院、公路、桥梁、铁路、电站、船坞、港口、机场、邮电通讯设施,等等,使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得到了许多实惠。2004年,中国正式建立援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近6年来,中国累计开展对外紧急救援近200次。2004年印度洋发生大海啸、今年初海地发生大地震、最近巴基斯坦发生大洪水,中国都及时提供了大批救灾款项和物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一开始,中国在给发展中国家以资金、物资援助的同时,就注意结合给予他们智力支持,以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2001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加强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经济技术合作,使之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平衡发展,是一条有效途径。人力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既是长远的考虑,又是现实的需要。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各成员国共识最广泛、合作基础最好的领域。我们应该把这个战略选择变成具体的战略行动,稳步前进,务求实效。”今天,以援助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内容之一的中国援外工作新态势,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援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方式、途径和取得的成就
第一,接受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60年来,中国累计接受来华留学人员169万人次,年接收量2009年突破了23万人次。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至去年底,中国共向7万多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提供了政府奖学金。近年来,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超过3万人,计划在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达到10万人左右。云南省2004年设立了“招收周边国家留学生奖学会”,至目前有超过8000名东盟留学生在云南学习,占来云南留学生总人数的近碱。2001年以来,来广西留学的东盟学生几乎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加。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层次不断提高,且由过去的汉语学习为主,转向经济、金融、管理等其他专业。中国计划到2020年年接受留学生量达到50万名,将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
第二,向受援国派出了大批管理、技术人员,除了完成援助项目外,还帮助受援国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在执行援外项目中,60年来中国派出的这方面的援外人员达数十万人次。为帮助建设坦赞铁路,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万~6万人次,高峰时曾达1.6万多名。中国援外项目一个个完成,无不倾注了中国援外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中有数百^还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重视技术的传授和转让。1961年,中国派出7名农业专家奔赴马里,在2年多的时间里成功试种茶树和甘蔗,试制出茶叶和蔗糖。消息很快传遍非洲大陆,马里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纷纷前往参观。从那时起,许多非洲国家开始向中国提出派遣农业技术组的请求。
第三,向受援国派出大批医疗和救灾人员,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救死扶伤,急他们之所急。1963年,刚刚独立的阿尔及利亚瘟疫横行:缺医少药,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救援的呼吁,当年4月6日,根据中央指示,湖北省组建了24A人医疗小分队前往阿尔及利亚,揭开了中国医疗援外的序幕。47年来我国共向69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务人员约2.1万人次,目前共有54支医疗队约1300名医务人员在48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他们累计使受援国民众约2.6亿人次得到诊治,他们还手把手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使用中国援助的医疗设备,深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爱戴,提起中国的医生他们都伸出大拇指,一些孩子甚至被父母起名为“中国娃”。累计近90Q0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荣誉。
2004年,中国正式建立援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以来,中国在及时提供了大批救灾款和物资的同时,还紧急派出了多批救援队伍。
第四,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推动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至2009年11月,中国在全球已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每年中国向世界各地输送数百名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这些孔子学院和课堂不少是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仅在东盟国家就建立了21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超过5.5万人,参加各种汉语教学和推广活动的人数超过32万人。自2003年以来,中国向东盟各国派遣教师和志愿者超过5300人,培训汉语教师万余人。
第五,为发展中国家管理和技术骨干办培训班。60年来,中国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培训了12万管理和技术骨干'涵盖经济、金融、管理、农业、医疗卫生、司法、教育、环保等20多个领域的150多个专业。目前每年这种培训规模已达1万名左右。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邀请东盟国家的教育行政官员、校长和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该部举办的“高级计算机人员培训班”、“现代远程教育研修班”和“教育行政官员研讨班”等短期人力资源培训班,受到东盟国家学员的普遍好评。从2008年起,教育部与商务部联合设立了“发展中国家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招生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处级以上政府官员、院校系主任级以上的学术机构领导或级别相当的商务及行政管理人员,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政府和高校的高层管理者以及具有领导潜力的优秀人才。该项目头两年委托北大和清华共同承办4期培训班,接受了来自亚秒H和非洲44个发展中国家的127名学员,其中大部分为处级以上政府官员和大学等学术机构中层领导
或管理者。项目的规模及学校范围将在今年继续扩大,在现有的两个公共管理硕士项目班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将承接一个教育学专业硕士班,招生对象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校长,市、区教育局长。
自2006年以来,在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搜救中心成功承办了3届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研修班”,来自40个国家的96名应急官员与中国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的专家们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专业交流。
1998年,在江泽民同志的倡导下,除技术培训外,商务部开始举办中青年高级官员研修项目。该年商务部举办了首期“非洲国家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标志着该部援外培圳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截至2009年底,共举办了1395期官员研修班,来华参加培训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共计36364名。其中共举办了15期部长级官员研修班,涉及经贸、农业、公共管理、广播电视等多个领域,先后邀请了来自亚非拉和大洋洲、欧洲的92个国家的417名发展中国家部级官员来华研修交流。2010年,商务部计划安排14个多双边部级研修项目,涵盖经贸、林业、新闻、公共管理、交通、通信、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新年开始,这些班就一个接一个紧密登场。仅在6月份开班和结业的就有:“老挝国际合作业务培训班”、“发展中国家数字电视产业研修班”、“发展中国家竹产品标准和认证国际研修班”、“阿尔及利亚矿业研修班”、“伊拉克利用外资和外援发展与重建研修班”、“国家红十字会(红新月会)紧急救护研修班”、“莫桑比克部级官员经济特区研讨班”、“亚非国家适应气侯变化官员研修班”。他们一方面听取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讲课,一方面实地考察一些地方,双方还互动讨论,获益匪浅。
“中国模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的援外工作之所以不断发展,并且对发展中国家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除了由于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共谋发展、不附带条件的宗旨受到广泛欢迎,以及由于受到人才、智力在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中的战略作用的推动之外,还同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国模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密切相关。
二战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两大阵营对立和美苏争霸世界的局面。一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解放后,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有部分国家选择了与世隔绝,有部分国家宣布自己也要搞“社会主义”,有部分国家则要走西方国家的道路。但苏联、东欧国家后来发生了剧变、解体和衰败。而到处软硬兼施推销“西式民主制度”并妄图诱逼中国在外援中配合其行动的美国,又爆发了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重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元气,给世界带来了一场大灾难,甚至连不可一世的美国也被认为露出了衰落之兆。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过去闭关锁国,或是机械地照搬苏联或美欧模式,吃尽了苦头,不仅没能摆脱穷困,还引起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新中国虽然也曾经历尽曲折,但却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几十年里取得了一些发达国家需要用几百年才取得的成就,其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全球经济低迷,许多发达国家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却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每年仍以8%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国家和人民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中国模式”的渐露头角,引起世界的惊诧和思考,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派人前来中国留学、观摩和培训,他们中不乏曾经在西方国家获得过高学位、高职位的精英。参加“莫桑比克部级官员经济特区研讨班”的莫方团长、内政部副部长曼德拉说的一番话,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他说:“上个世纪我们学习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经验,现在学习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中莫友谊经过时间考验,历久弥坚。我们在研讨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和信息,可以说不虚此行。”
援外工作的新态势令人鼓舞,但我们一定要谨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叮嘱,务必继续谦虚谨慎,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和对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智力支持。我们重在帮助外国朋友全面而正确地了解中国,不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强加于人。要向外国朋友讲清楚:中国的模式还在不断发展、完善,还要大力学习外国,只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独立思考,进行创新。中国的做法只适合中国,不应该完全照搬,发展中国家怎么做,完全应该由他们结合自己的国情自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