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西方的人才及经济技术交流

2010-04-29 23:39闭良干
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6期
关键词:国家

闭良干

二战后世界逐步进入美苏对抗的冷战时代,美国不仅为蒋介石打内战出钱、出枪、出人,而且对新中国坚持敌视、封锁、孤立的政策,出兵朝鲜威胁我国安全。面对这种局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11年,一方面把引进智力的重点放在苏东国家,同时也为从西方国家引进智力并与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做了不懈努力。

毛泽东指出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1940年谈到应该大量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时侯,就指出包括外国的古代文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他多次肯定资本主义国家所取得的进步和文明,认为:“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炼钢含硫量少。加拿大的小麦产量比苏联高,“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他们发明的“托拉斯”、“实际上是个进步的制度”。指出:我们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它们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东方人要向西方人学习,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1960年,当听到前来访问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谈到二战后美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技术方面,这种变化尤其巨大之后,他当即指出:“我们对美国的研究方面有很大的缺点。科学院应该有一个所,至少有一个专门研究美国的组。”“要有一批人专门研究美国”。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冲破西方国家的阻挠,成功地争取了约3000名华人人才回国服务。此外,还尽力利用和吸纳西方专业人员,并力图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开辟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努力利用和吸纳西方专业人员、向西方派出留学生

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说: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的活動。抗战时期,在延安和八路军里为数不多的外国人士中,基本上都是来自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像白求恩、马海德、柯棣华、艾黎、斯诺、史沫特莱、林迈可,等等,他们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撰写的文稿,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等,使很多中外人士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并同情、支持、参加了其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

尽量教育、争取、利用投降、俘虏过来的原侵华日军人员,以及在原沦陷区、国统区工作的各种西方国家专业人员,为中国抗日、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服务,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活跃在抗日各战场从事瓦解敌军的“日本反战大同盟”,其成员多为经过教育的被投降或俘虏过来的原日本军人。日本投降后,我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从俘获过来的日本王牌飞行部队的300A,中,成功地教育、争取、利用了一批资深的教官和空、地勤人员,为创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首批世界一流、在抗美援朝中功勋卓著的飞行员,包括后来分别当上我国空军正、副司令员的王海和张积慧,最初都曾得益于他们的严格培训。

在解放了的城区,对原有企业、学校、医院中的外国专业人员、教师也尽量予以留用。全国最大的鞍山钢铁企业留用的原70名工程师中,就有62名是日本人。从原由西方国家津贴的各类教育机构中接收了100多名来自西方国家的教职员,其中近半是美国人。1950年1月15日,为处理岭南大学11名美籍教授离境问题,周恩来为党中央起草复中南局并华南分局电:这些人中的“非反动分子,且为学生所欢迎而目前有不愿离校者”,应依中共中央关于处理美籍教职员指示精神,“暂不解聘,以示区别”。1月17日、19日,周恩来召集文教委员会负责人陆定一、贺诚、邵荃麟等开会,研究接收受美国津贴的大学和医院的具体办法。决定:神学院与宗教学院的外籍教员,只要不反动仍可留用。

以上各类专业人才,有数十人长期坚持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到底,如马海德、爱泼斯坦、柯鲁克、土肥驹次郎、阳早、寒春、川越敏孝、横川次郎、沙博里……其他大部分则由于种种原因不久都陆续回到其国内。在东北航校工作的原日本军人,我国政府实践当初的承诺,尊重他们的意愿,在1953年开始陆续欢送他们回国,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为发展中日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鞍钢留用的日本技术人员,以及教育医疗机构的西方国家专业人员,许多人则是由于受其旧观念或受其本国政府对华敌视政策的影响,不愿与中方合作而离华的。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也为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展聘请专家、互派留学生、进行科技交流等的合作,做了种种努力。

毛泽东主张同各国“可以试行各种来往的办法”,“相互交流意见,交流经验。”他多次表示自己“希望到世界各国走走”,“增长一些知识”,“甚至还想到美国去看一看”。周恩来也提出:“要把门打开”,“要积极开展出国工作”。周恩来等利用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等机会加强与各国的接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包括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内的兄弟党、对中友好进步组织、人士建立的联系日渐增多。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2月,周恩来在毛泽东召集的重工业各部工作汇报会议上,提出:为了更好地进行建设,我们要派人到资本主义国家去学技术,把各国的经验都学过来,要有些气魄。毛泽东插话进一步强调:不论美国、法国、瑞士、挪威……只要他们要我们的学生,我们就派去。从1956年开始执行的国家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提出在进一步加强和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争取和其他国家互派留学生”,“还要聘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

只是由于当时国际环境所限,特别是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百般封锁,当时我国许多好的愿望未能实现。在新中国的头10年,我国只向11个资本主义国家派遣了60多名留学生,向印度、印尼、缅甸、埃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叙利亚等民族国家派出了40多名留学生。而聘请专家方面,只能在外国兄弟党和友好进步团体的帮助下,吸纳到一些外语专业人才,如夏庇若、戴尼丝、妮达、艾琳等等。不过,他们为数虽然很少,却对我国的新闻广播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力图打破封锁禁运,促进东西方经济技术交流

七届二中全会时,毛泽东就提出“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南京解放伊始,党中央即着南京军管会派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会晤,在要求美国撤走在华美军,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表示了新中国同外国建立商业关系的意愿。1949年底,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致电党中央,要求从统筹全局出发,在准备对苏贸易的同时,也要准备和美、英、德、日等国做生意。他后来进一步指出:“国家之间互相了解,交流经验,很有必要。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指

出在“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这句话后面“应该加上一句:但是国外市场极为重要,不可轻视,不能放松。”

但是,美国政府却在1949年11月纠合西方17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并于1951年5月18日操纵联合国通过对中、朝禁运案。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在各种场合宣传中国的开放政策,努力去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54年他对前来访问的英国工党代表团说:“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1955年他在接见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时,说:“我们中国可以同泰国贸易。泰国要卖几十万吨大米给中国,我们是可以买的。我们还可以买一些橡胶。你们需要什么呢?要钢,要铁,我们都有。要轻工业品我们也有。至于日用品,你们应该自己生产。我们可以帮助你们设轻工业工厂=目前可以帮助你们设棉纺厂、造纸厂和糖厂。你们可以用大米、橡胶来换。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还可以派技术人员去帮助你们设计工厂,完工后他们就回来,把工厂全部交给你们。”1956年,他在接见丹麦驻华大使时指出:“我们很愿意向你们学习,我们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如果美国人愿意的话,我们也愿意向他们学习。每个国家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我们也愿意向冰岛学习。”“渔业就值得学习。”“我们也要学一学你们是怎样办合作社的。”八大期间,他在会见法共领导人杜克洛时,向其咨询:“你看法国政府能否摆脱美国干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贸易上把成套设备卖给我们,很久还是不很久,你如何估計?”“技术和装备出口的可能性怎样?”“不是指一般的做生意,是说替中国设计工厂、供应设备、安装装备并教会中国工人开动机器。”“现在瑞典已经答应替我们设计、装备、安装造纸厂。”他请杜克洛在这方面做些推动工作。1958年,他同前来访问的巴西记者说:“只要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好。”

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做了种种尝试和努力。1950年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立了贸易关系。年底,中央把曾在国统区长期为党做经贸工作的卢绪章调到北京,让他搞中国进出口总公司,专管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1952年,他随团去莫斯科参加国际经济会议,分工负责同资本主义国家接触,经过一番努力,同西欧和日本等国签了不少贸易协议,同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一些民间性贸易团体也签了不少协议。1955年他被任命为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任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和专司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的三局局长,到埃及、伊拉克、古巴等很多同我国建交、未建交的亚非拉国家去谈判贸易。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周恩来采取了一些灵活政策。如和锡兰(今斯里兰卡)谈判大米换橡胶贸易协议时,指示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米价,多给对方点好处。1955年与印尼谈判贸易协议时,周恩来批准允许照顾对方官员行事的习惯,从而促成了国家间的第一个贸易协定的签订。

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在新中国成立最初11年,逐渐增占到整个对外贸易的近30%,这为以后进一步打破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技术封锁,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不过由于当时国际环境所限,主要实现商品的互通有无,进口的先进设备技术不多,引智含量较低。这种状况,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同时相应调整了外交政策和引进智力政策,才逐步开始改变。

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在新中国成立最初的11年,逐渐增占到整个对外贸易的近30%,这为以后进一步打破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技术封锁,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国家
国家公祭日
“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
国家
《12·13 国家公祭日》
正是吃鱼好时节!国家呼吁多吃鱼,这五种鱼你一定都吃过,但你知道好处都有什么吗?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看中了他吃国家粮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