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积极争取海外华人人才归国服务

2010-04-29 22:41闭良干
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8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交会回国

闭良干

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海外华人人才归国工作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台湾当局的阻挠。但是,党和政府通过种种努力,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10年,把在海外的华人专家、学者、留学生中的一半人(约3000名)吸引回国工作。他们为祖国的经济、教科文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人才匮乏和知识不足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作的战略决策之一,就是积极争取海外华人人才归国服务。

面临的阻挠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西方国家的华人学者、专家和留学生,大约有5500~6000人。他们大部分是在解放前几年赴美、英、法、德、日等国留学的,很多学(事)业已有所成就,有些已经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但争取他们回国服务面临着两大阻碍和挑战。

第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百般阻拦。

美国在1949年11月纠合西方17个主要发达国家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卮,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并于次年5月18日操纵联合国通过对中、朝禁运案。对要求回新中国的华人学者、专家和留学生,特别是其高层次人才,进行百般阻挠。

美国政府认为“把我们的朋友送回去那将是一种犯罪,把我们的敌人送回去那将是一种愚蠢。”美国在各地监视我国留学生,收回他们的护照,禁止他们申请出境,甚至威胁“凡是在美国受过像火箭、原子弹以及武器设计这类教育的中国人,均不得离开美国,因为他们的才能可能被利用来反对朝鲜联合国部队”,“谁要违抗此命令,将被判处5000美元以下罚款或5年以下徒刑,或同时处以两种惩罚”。最多时有120名中国留学生同时被美国阻挠离美,有的学生还受到移民局长达4小时的盘问,并不准他们请律师辩护。1950年,美国军方吊销了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钱学森参加研究工作的证书,明23日又明令不准其离境。9月9日,美联邦调查局更以“企图运输机密的科学文件回国”的莫须有罪名将其扣押。钱学森后来虽获释放,但仍然被置于与外界隔绝的境地之中,并且长达5年之久。1950年9月12日,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及罗时钧等3人在美国当局允许离境返国时,中途于日本横滨又被驻日美军扣留。1951年9月25日,留学生刘安华、汪良能在经檀香山返国时也被扣留。

第二,台湾当局既进行阻挠,又极力争为己用。

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一方面配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阻挠海外华人人才回到大陆服务,另一方面极力争取他们为己所用,且其注意力集中在留学美、法、英的高层专家。1949年10月19日,我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当时还在英国的李四光为中科院副院长。台当局获悉后即密令其驻英“大使”立即找到李四光,要李发表公开声明,拒绝接受新中国的职务,否则就有被扣留送往台湾的危险。“中央研究院”迁台后,对很多留美人员虚位以待。台当局利用迁台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如傅斯年、钱穆、张其昀等人,积极联络海外华人专家。当时,胡适闲居美国,国民党借助其影响和人脉,成功地吸引了一批在美国留学的学者如吴大猷、吴健雄、袁家骝、刘大中等。这为我吸引海外华人人才回大陆工作增加了困难。

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

早在1949年4月,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期间,党中央即指示我代表团注意争取留学生早日归国。同年8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高教委员会招待回国留学生,并邀请17位新近回国留学生参加座谈会,听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意见。会议专门委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代表大会筹备会负责办理留学生归国事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争取海外华人人才回国的工作。得知李四光遭到阻挠和威胁,回国履职只能秘密进行。周恩来于1949年11月15日,指示我驻外机构“设法与之接触”,“并先向途经国家当局交涉,给李以入境便利,并予保护。”同年12月13日,政务院在文教委员会设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专门负责联系和接待由世界各地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同月28日,周恩来代表党和政府郑重地邀请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1950年1月,中国科协受命给“留美科协”去函表示:“新中国诞生后各种建设已经逐步展开,每方面都迫切需要人才。诸会友学有专长,思想前进,政府方面亟盼能火速回国参加工作。”同时,中国科协又写信给全体留美同学,热情表示:“我们谨此向你们伸出热情的手,欢迎你们早日归来,共同为人民服务,为我们新中国的生产和文化建设而努力。”信函刊登在留美科协所办的刊物《留美科协通讯》上,引起很大反响。与此同时,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开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回国留学生。10月1日,总理办公室特别指示,让在北京的80余位新回国的留学生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1951年2月22日,周恩来审批了争取留学生回国工作组的报告并以党中央名义予以转发。报告提出“年内至少争取1000人回国,重点放在美国”的方针。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通过接待外宾对外表示:“对于在外面的中国人,我们的方针也是争取”,“我们希望他们回来,回来看看再走也好,回来找工作也好。”同年9月,在周恩来提议下,北京、上海成立了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联谊会发动家属们写信动员留学生回国,报纸、电台也连续予以发表。1957年5月10日,北京联谊会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的联欢会,到会学生家属达千余人。周恩来到会讲话,并提出了“不管回国先后,一视同仁,并且来去自由”的基本方针。

在外交上,我国政府也做了许多工作。1954年5月27日,由周恩来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召开的印支国际会议上,向新闻界发表了关于美国无理扣押中国学生和科学家的谈话。得悉美国通过英、苏代表团传递要求释放犯罪美侨的意向,周恩来于6月3日,经请示毛泽东、刘少奇和党中央后,决定在与美接触谈判中,“首先联系到中国留美学生被扣问题”。在1955年8月1日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围绕在华美侨的回国问题和中国委托印度协助他们回国问题,双方争执不下。中国政府从不限制在华美侨回国,6年来,已有1500多名美侨(其中有不少是犯法获得减刑的)回国。对于尚在华的87名美侨,凡是申请回国者,只要他们没有未了案件或者案件已经结束,都可以回国。为推动美国方面采取相应的步骤,中国政府在此前又主动释放因入侵我国而被俘的16名美国飞行员。但美国对第一个问题没有作适当表示,对第二个问题又在文字上制造纠葛,故意拖延。对我提出允许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国的要求,美方以“没有证据表明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政府不能强迫命令”为由,而加以拒绝。事前,我方已接到正被美方

监视的钱学森通过关系辗转送回国内的一张小香烟纸,那上面写明要求祖国帮助其回国。我大使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即以此揭穿美方,使其哑口无言。在此情况下,美移民局不得已才于8月4日通知钱学森允许他回国。

为了吸引华侨人才和资金,1953年,周恩来批准侨务和教育部门的报告,提出对华侨学生回国采取有准备、有计划地大量收容的方针和办法。1957年6月1日,国家通过了《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鼓励海外华侨在国内兴办学校。

海外华人人才归国服务形成热潮

海外华人专家、学者、留学生大都是抱着“科技救国”、“教育救国”的信念出国的,党的关怀,祖国的召唤,立即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其中,一些著名学者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1950年3月16日,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教授华罗庚携带妻儿回国途中发表了一封《致中国留美同学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通过种种努力,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10年,把此前在海外的华人专家、学者、留学生中的一半人(约3000名)吸引回国工作。他们为祖国的经济、教科文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人成为科技门类、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和部门、地方设立的各种科技奖项,可谓众星璀璨。如1956年国家第一届自然科学奖最高奖一等奖的获得者3人,全属于他们(钱学森、华罗庚、吴文俊)。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技专家中,他们占了12位,分别是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任新民、吴自良、陈能宽、杨嘉墀、钱学森、程开甲、邓稼先、姚桐斌、郭永怀(另有7位是在更早些年从西方回国,两位是留苏生,两位为国内培养)。新中国成立后,华侨投资在国内兴办了100多个企业、26个农场。我国橡胶事业从无到有,就是依靠了归侨的帮助。新中国头10年仅广东和福建两省由华侨捐资兴建的大中小学就有2000多所,其中闻名遐迩的“集美学村”就是由著名侨领陈嘉庚兴办的。

解放前后从西方国家回来的华人人才,对融合东西方的“教科文”,吸取其精华,减少新中国初期由于国际环境所限而偏重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智力带来的一些不足和缺陷,起了重要作用。有了他们,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教科文方面的联系才不至于完全隔断。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更成为各领域从西方引智的纽带和桥梁。

资讯

第三届北京海智网交会正式启动

7月12日,由北京市侨联、北京市科协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北京海智网交会启动仪式在北京市科技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海智网交会迄今已举办了三届,在海外高新技术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和侨界高新技术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一致好评。海外侨界高新技术人才志愿团活动已举办了九届,吸引了近300名海外华侨华人高新技术人才参加。他们带回600多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重庆、内蒙古等省市寻找商机、洽谈业务、项目对接。有40多位优秀学者的优秀项目在京安家落户,100多项高新技术项目在重庆市、河北省等落地。

海智网交会是志愿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团成员在没回国前就把他们即将带回国内的洽谈项目在海智网交会平台上发布,率先进行宣传推介,为项目洽谈对接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国侨联、中国科协海智办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侨联、北京市科协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协海智服务平台承办的北京海智网交会是用于支持海外高层次专家与国内方面依托网上会议形式开展务实对接的主要交流和会议平台。依托海智网交会信息化网络(www.oirexpo.com)这一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科技平台,海智专家、需求单位、中介和主办方展示解决方案或产品、需求和服务,采用同时在线、分时在线、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模式,进行大会演讲、单独洽谈、咨询,通过专业化(中介、自己)服务,促进海智专家科技成果和政府、机构、企业的需求对接。

本届海智网交会会期为2010年6月7日至2010年10月7日,其中2010年8月25日期间安排一天现场会。截至目前,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108位专家的146项科技成果和国内企业、各省科协的近20项需求项目在海智网交会平台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到海智网交会平台寻找合作伙伴,探讨从技术、人才、到投融资全方面合作。由于本届海智网交会以“绿色创造未来”为主题,启动仪式也贯穿低碳、环保的理念。(来源:人民网刁克鹏2010年7月12日)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交会回国
“织交会”打造大朗样板
海外华人如何欢度“中国年”?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2019年,水交会来了!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