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华
欧洲造船业的衰退,使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这座一直以造船及汽车等为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让这座城市成功转变成宜居之城。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马尔默馆是这一展区最受欢迎的城市展馆之一,来自各国的城市管理者,特别是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对于马尔默西港区的城市改造获得成功,着实感兴趣。19世纪工业大发展时期为这里带来了繁荣昌盛,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与交通的拥堵、能源的短缺,为改变面貌,马尔默的城市管理者,运用知识、科技和智慧,彻底改变了这里由发展带来的所有问题,马尔默又开始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举办“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带来新机遇
马尔默是瑞典的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馆设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第四联合案例馆,主题是“将可持续变为现实”。马尔默馆馆长姚双向记者介绍说,19世纪前,西港新城还是一片海湾,后来成吨的垃圾倾人海水中,逐渐把海湾夷为平地。1870年,一个叫考库姆(F.H.Kockum)的人买下了西港1219平方公里的土地,3年后,考库姆造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下水了。随后,西港造船业持续发展,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鼎盛,最多时这里曾容纳6000名工人。
在造船业鼎盛时期的“黑铁时代”,这里的环境被严重污染,到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造船业衰退,企业逐步从西港区撤走,出现大批工人失业,城市走向萧条,马尔默这座一直以造船及汽车等为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1995年,马尔默在与其他十几个欧洲城市的竞争中成功争取到首届“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的举办权。马尔默市政府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西港海边划出一片空地,将废弃的工业码头打造成新的生态住宅区,定名为“明日之城”,在2001年“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开幕时,将其打造成为宜居之城。
马尔默将可持续变为现实
马尔默迅速从一个工业城市转身成为一个知识型城市,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短短10年时间里这里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居住区,而这种变化正是基于绿色区域、交通、垃圾循环利用、能源和城市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每到周末,马尔默通往郊外垃圾处理厂的道路常常车满为患,居民们带着旧家具等大件垃圾,特意开车到垃圾处理厂付费处理。在马尔默街道上绿颜色的垃圾桶里通常有8个小格,标有报纸、纸板、金属、玻璃、塑料、残余垃圾和有机废物等。有的桶内甚至达到16个小格。居民们都能按照标识自觉存放垃圾。在垃圾桶的下面是四通八达的真空管道,当垃圾投掷完毕时便自动关闭管道口。随后,垃圾被抽往位于市郊的储藏罐,再由专业运输车送至处理场。
在绿色出行方面,马尔默市向市民宣扬的理念是,“5公里以下,开车是可耻的”。为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市政部门修建了400公里的自行车道,还兴建提供免费擦车、维修等服务的自行车停车场。
参观马尔默市将可持续变为现实的案例,再看我国许多城市在交通、垃圾循环利用等方面,大多都停留在粗放管理、参与的阶段,我国城市化步伐在加快,大城市的人口逐渐膨胀,要使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好,急需加强管理和组织全体居民的广泛参与。
马尔默与唐山携手共创城市可持续发展
马尔默老城市通过改造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姚双馆长介绍说,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瑞典马尔默市和中国唐山市就结为兄弟城市。2009年,马尔默因其采取创新型整体举措成为21世纪生态城市,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人居奖。唐山市近几年也雄心勃勃,在曹妃甸酝酿实施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第一步,项目竣工后,该地将成为50万至80万居民的家园。马尔默与唐山两个城市的市长承诺在可持续发展城市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加强合作,在最近的3年时间里,通过交流相关经验,并就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联合设计实用性理念。
针对项目计划的启动,今年5月31日,两个城市的市长在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签署一份联合声明。马尔默市长Iimar Reepalu先生表示:“我们将联手实施城市可持续开发项目,而且我们雄心勃勃,力争成为国际上的先驱,向世人展示城市之间如何在这些领域成功合作。”
该项目将耗时3年,主要在两个领域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设计和有机废料作为城市再生能源项目。目的是在设计实用性并以未来为导向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时,能够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另外,该项目也为瑞典和中国加入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商业和组织创建了一个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