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徜徉在科学与文化之间

2010-04-29 00:44
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9期
关键词:布莱恩特孔子学院

贺 涛

“我的科研成果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内有影响,而促进美中文化的交流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活动。”正因如此,杨洪在做好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扮演着中美文化使者的角色。

杨洪正在运作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要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那座名为漱芳斋的建筑“搬”到万里之外的美国,使其在罗德岛州布莱恩特大学校园内扎根。

目前,漱芳斋是故宫博物院的贵宾接待处,为非开放区,因而即便在中国,也只有极少人能一睹其芳容。布莱恩特大学的这项预期投资约为1500万美元的工程,由故宫博物院建筑师设计,将按照1:1比例仿建。所有地上建筑在中国制作完成后,分拆运抵美国,在布莱恩特校园进行就地拼装组建。

杨洪是布莱恩特大学的终身教授,在科研和教学的同时,他还兼任该校美中研究所所长和孔子学院院长。在他看来,仿建漱芳斋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介绍给美国民众。他希望建成的“布莱恩特漱芳斋”成为美国最具中国韵味的地标性建筑。而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正是他十余年来在科研教学工作之外,投入最多精力推动的事情。

从化石中“刨”答案

回顾杨洪的科研生涯,他不仅是国际上首位获得距今约2万年前的乳齿象化石的古DNA序列的学者,还是最早将分子氢同位素技术运用于植物化石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目前在布莱恩特大学主持的实验室从事着全球气候变化、分子古生物学、新生代陆地古生态学、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关系等研究,而水杉—直是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的“联系者”。

“猜猜这些水杉化石的形成年代距今多久了?”杨洪从装满实验材料的冰箱中取出一个比烟盒稍大的黑色盒子,打开让记者观看。盒子里是像碎烟叶一样的片状物,这些碎片的基底为深褐色,里面镶嵌着黑绿色的叶片。

面对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年的猜测,杨洪抛出一个令人惊奇的答案:“这些材料是距今4500万年前的水杉化石。”

水杉在生物学性状上比较稳定。纵览化石记录档案可以发现,水杉的外观形态在1亿年中几乎没有多少改变。这对科学家来讲,最直接的便利就是在以水杉及其化石为研究对象时,不用过多考虑水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

因此,“水杉化石是最佳的古代气候指针之一。”杨洪说。

近几年,杨洪的主要科研工作就是解读这些化石材料中隐藏的古代气候信息。他与合作者建立的一套重建古近纪时期高纬度地区水气环境的新模型,不仅模拟精度比以往的模型更为精确,还回答了旧模型无法解释的高纬度植物化石氢同位素值的问题。由于古近纪曾存在一个显著的全球变暖时期和几个短时骤热事件,因此,杨洪探究的古近纪全球变暖可以作为研究现代气候变化的重要的地质学参照物。

与中国渐行渐近

杨洪非常热爱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过我的科研成果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内有影响,而促进美中文化的交流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活动。”正因如此,杨洪在做好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扮演着中美文化使者的角色。

杨洪所在的布莱恩特大学始创于1863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商学院之一,目前是一所以金融、商贸、管理学院为主体兼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在杨洪到来之前,这里跟中国并无太多交流。

情况在1998年得到改变。初到布莱恩特大学任教的杨洪就发起了“中国的环境研究”项目,创造机会让他的学生到中国考察学习。

布莱恩特大学校长梅恪礼(Ronald K.Machtley)评价说,这个项目拉开了学校新战略的序幕。根据这项战略,“我校的学生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我校的教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也要亲自到中国访问和交流。”梅恪礼说。

从1999年首批13位布莱恩特大学学生到中国访问至今,该校共派出300余名学生到中国学习,全校30%的老师、80%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1/3的校理事会成员都曾访问过中国。

随着与中国交流活动的增多,2005年471,布莱恩特大学正式建立美中研究所。这是美国高校中少有的针对单一国家的高层次研究与交流机构。杨洪成为首任所长。

同年5月,杨洪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Relations)评选为美国公共学者(PublicIntellectual Fellow)。该委员会是美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也是美国最早致力于推动美中友好的非政府机构,曾参与和推动了著名的“乒乓外交”。

2006年10月31日,布莱恩特大学与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汉办)正式签署协议,在布莱恩特大学设立了美国第十四个孔子学院,杨洪出任院长。

在梅恪礼的眼中,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美国人正在学习中文,通过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兴办孔子学院与布莱恩特大学的长远规划有很好的结合。“我们通过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学校不仅要送学生到中国学习,而且要帮助那些还无法到中国的人了解中国。”他说。

“对美国人来说,仅有一种语言是不够的。”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端木健(James Damron)分析说,布莱恩特大学所在的罗德岛州是美国最小的州,学校本身规模也不算大,仅有3000余名在校学生,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和众多的国家合作做项目,我们决定专注于中国。我们试图帮助年轻学子毕业后与遍布世界的中国人打交道。”

以孔子之名

孔子学院成立后,杨洪获得了汉办提供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多方面支持,这让他可以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方面做更多的事情。

尽管冠以孔子之名,孔子学院的最大功能并不是宣扬儒家思想,而是把自己定位为“推广汉语文化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其主要目的是教外国人学汉语并因此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孔子学院与国外大学的中文系亦有很大区别:前者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员,甚至包括中小学生;而后者则是让中文专业的学生学习中文,跟国内的外语系差不多。

威廉温莎小学与布莱恩特大学同在罗德岛州史密斯菲尔德市(Smithfield)。2007年,在孔子学院的帮助下,这里开设了美国第一家向小学生教授中文的孔子课堂。

据威廉温莎小学校长莫柏丽(Bridget L.Morisseau)介绍,孔子课堂开设的“课后中文兴趣班”旨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汉语交际能力,为他们营造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享受学习中文的乐趣。中文教师由汉办派出,来上课的基本都是美国孩子。

现在,威廉温莎小学的中国项目已成为全世界孔子课堂的一个样板。杨洪认为,通过建立—定数量的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可以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布莱恩特大学已经设立了3个附属于孔子学院的孔子课堂,另有3家当地的中小学也提出了设立孔子课堂的申请,据悉已获得了国家汉办和当地教育部门的批准。

除了汉办和学校本身的资金支持,孔子学院还从美国联

邦政府获得资助,开办了STARTALK暑期中文夏令营,为人营的中小学生提供两个星期在布莱恩特大学校园内举办的强化中文训练。夏令营结束后,成绩优异的高中生还有机会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项目主任谢琨说,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六七十名学生参加这一活动。STARTALK是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中小学生学习对美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关键外语语种的项目,最先从中文、阿拉伯语开始,后又增加了印度语、波斯语、俄语和韩语等。

同时,布莱恩特大学也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NewEngland)首批获得中国国家教育部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认证的承办各类汉语水平考试的机构之一。由于近几年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在职人员希望考取汉语水平证书,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比汉语培训见效更快的,是各类文化活动。杨洪介绍说,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要举办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表演、民乐演奏及其他中国传统节目演出。这些庆祝活动面向整个罗德岛州及邻州的社区民众开放,参加的人数逐年上升,今年春节庆典参加者人数已突破2000。此外,每年秋天在布莱恩特大学校园举办的《金茉莉中国电影节》,对新英格兰地区的美国民众也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吸引力。

潜移默化的力量

如今的杨洪再也感受不到12年前他开始推动美国学生了解中国时的那种孤独感。‘每年在北京召开的孔子学院大会参会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他说。

自从2004年11月世界上首家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正式挂牌以来,截至2009年11月,短短5年时间,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

与此同时,杨洪所执掌的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和规模也越来越大,渐渐感到办公和办学场地的局限。孔子学院的中文图书馆只有一个房间,四周靠墙摆放着书架,上面的图书挤得满满的。杨洪的学术项目助理刘孔礼说,由于空间有限,现在仅陈列了一部分藏书,大部分的书籍都只好打包装箱存储。“等到布莱恩特大学的漱芳斋建成后,条件就会大有改观了。”刘孔礼憧憬着……

几年间,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带来的变化,已经在很多细节处显现:

史密斯菲尔德公立学区的学督安伯仁(Robert M.OBrien)回忆说,威廉温莎小学的孔子课堂在设立之初,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为何花如此多精力搞中国项目,学校需要做很多解释工作。而现在,学生和家长都对参加孔子课堂很有积极性,但由于接待能力的限制,学生需要排队等名额,甚至有家长找安伯仁“托关系”,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得靠前些,这在事事习惯排队的美国,是颇为罕见的。

并且,从威廉温莎小学校长到学区的学督,从孔子学院的非华裔雇员到布莱恩特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都给自己起了典型的中文名字,并且都印在名片上四处散发。

对于杨洪来讲,他对中美文化交流的兴趣可能源自31年前的两罐可乐。他的父亲杨式溥生前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授,于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曾率领中国第一个地质学家代表团赴美访问。“由于当时发放的出国补贴不多,到回国时,父亲兜里只剩下几美元,没什么好买的,就带了两听可乐回来。”在杨洪回忆中,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听装饮料,那两听可乐的味道好极了,这也引发了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对美国最初的好奇。

多年后,当杨洪在美国的大学开始任教时,由于“美国的大学教授有三种责任:教学、科研和服务社区”,他很自然地在服务社区的责任中选择了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杨洪说他的考虑是:第一,他与国内的科学家有很多科研合作,每年,他的实验室也有不少中国学者来访,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中国的年轻科学家的科学基础训练和英文交流能力都在逐年提高,但他们对美国的学术文化和对国际科学界的“游戏规则”还有待于深入了解。第二,他觉得美中关系是全球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并且随着中国的发展,美中关系会越来越重要,但美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还十分局限。杨洪希望以他的学术专长、美中研究所的影响和孔子学院的平台,在太平洋两岸发挥应有的作用。

未来,在杨洪的推动下,布莱恩特大学已计划在每个系都培养一名中国问题专家。这样学校未来就会有20多个不同领域的中国问题专家,这将组成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综合实力强劲的团队。

今年年初,由于杨洪教授在科研、教学和美中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了以已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斯迈利(Charles J.Smiley)名字冠名的“讲席教授”的荣誉。在美国高校里,冠名讲席教授是校方所能给予一名全职终身教授的最高荣誉。至此,杨洪成为布莱恩特大学文理学院唯一、全校仅有的两位冠名讲席教授之一。

问及杨洪在科学与文化之间的体验和他对自己的定位时,他说:“科学是我的平生所爱和兴趣所在,而中国文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发展的优势所在。我希望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和中西文化兼容的教授。”

猜你喜欢
布莱恩特孔子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NBA传奇科比·布莱恩特
学院掠影
科比·布莱恩特宣布退役
奇怪的征婚启事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