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德 杨香菊 陕西省吴堡县郭家沟中心卫生院(榆林 7182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临床上常见烧心、反酸、胸痛、反胃等表现。 2005年 2月至 2009年 12月,我们应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92例患者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7例,其中男22例 ,女 25例;年龄 21~ 66岁;病程 3月至 11年;其中浅表性胃炎 24例,萎缩性胃炎 23例,均伴胆汁反流;有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4例。对照组 45例,其中男 26例,女 19例;年龄 18~ 62岁;病程 3月至 9年;其中浅表性胃炎 26例,萎缩性胃炎 19例,均伴胆汁反流;有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消化内镜诊疗学图谱》[2]制定。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 20mg,2次 /d,早晚空腹服;西沙比利片 10mg,3次 /d,餐前30min口服;4周为 1疗程,共 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方为主随证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延胡索各 10g,代赭石、海螵蛸各 15g,黄连、旋覆花各5g,吴茱萸 1g等。兼有脾胃虚弱者加黄芪 15g,白术l0g,茯苓 12g,山药 15g等;兼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6g,桂枝 5g等;兼有痰瘀气滞者加丹参、桃仁、郁金各10g,佛手 6g等;兼有脾胃湿热者加茵陈 15g,苍术10g,佩兰 10g,薏苡仁 15g等。 1d1剂,水煎 300m L口服,每次 150m L,2次 /d,治疗 8周。 4周为 1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两组治疗期间患者戒烟酒,禁食生冷、辛辣、油腻、坚硬等食物。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基本正常,幽门无胆汁反流,粘液清;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粘膜糜烂消失,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胆汁反流明显减少,粘液池清;有效:临床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好转,胃镜检查糜烂消失,粘膜充血水肿减轻 1/2以上,胆汁反流亦减少,粘液池略混浊;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无变化,甚至加重。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由附表可见,两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了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动力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脘痛”、“反胃”、“噎膈”、“胸痞”等范畴。本病病位在食管,食管属胃,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共司受纳、消化与疏布之职,食管为胃府传输饮食之通道,故胃的功能对食管的影响甚为重要。凡脾胃升降功能失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或由于情志不遂,思虑过度,以致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胃;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灼伤胃经;素罹胆病,胆邪犯胃;湿热中阻,上逆呕苦;或由于脾胃本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气交阻于胸膈,均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根据本病的基本病机属肝胃气逆,故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基本法则,取四逆散、左金丸、旋覆代赭汤之意自拟方药,并随症加减:脾胃虚弱者加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桂枝等,痰瘀气滞者加丹参、桃仁、郁金、佛手等,脾胃湿热者加茵陈、苍术、佩兰、薏苡仁等,起到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来调节脏腑整体功能、改善胃酸分泌的节律紊乱、降低食管对酸的敏感性、调节胃肠动力紊乱、阻止胃酸和胆汁反流、防止复发等[3]。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在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紊乱和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复发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由本组资料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了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2] 于中麟 ,金 瑞.消化内镜诊疗学图谱[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45.
[3] 李军祥 ,张 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 [J].北京中医药,2008,27(4):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