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邢玉婧
文/本刊记者 邢玉婧
自从那天离开了家,
孤独的小院就剩下咱爸咱妈。
咱爸鬓发斑白背也驼了,
咱妈年纪已大眼睛也花。
在那就要落山的夕阳下,
他们正盼远方的儿女回家。
自从那年远走天涯,
清冷的老屋就剩下咱爸咱妈。
咱爸为了儿女操劳一生,
咱妈为了这家苦熬冬夏。
即使在那遥远的天堂上,
他们也把人间的儿女牵挂。
老爸老妈,咱爸咱妈,
漂泊的游子离乡的儿,
回回头深情祝福他们吧!
——《咱爸咱妈》
战友是什么?
战友是两双紧握的手。
战友是什么?
战友是一杯浓浓的酒。
战友是一口大锅舀出的兄弟情,
战友是一身军装打扮的亲骨肉。
战友,亲爱的战友,
平时难免有磕磕碰碰,
危难时才显情深意厚。
战友,亲爱的战友,
今天也许有疙疙瘩瘩,
分手时才觉最难分手。
——《战友是什么》
父母情、战友情、同学情,曾被誉为最最坚不可摧的三种人间情愫。可惜的是,在同学情多被利益凌驾的“血腥”教训中,唯有父母情和战友情顽强支撑着人们脆弱的情感。
纷繁复杂的世界,让人们的情感方式日趋多元,如同飘浮的灰尘,多元而浮躁的情愫悬浮半空,难以沉淀。而夜深人静的夜晚,当我们在黑暗中看清内心的思念与纠结,我们看似坚硬实则敏感的心灵触须会交织出有别于天光之下的乐曲,清澈悱恻。
拨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正是在此时诞生。
延续了以往的词作风格,由石顺义作词的歌曲《咱爸咱妈》和《战友是什么》朴实简练,而胡旭东的曲子无疑为画龙点睛之作,让词作蕴涵的质朴而厚重的情感润物细无声般渗入人心。
离家的游子,孤独的小院,清冷的老屋,这些让人伤感的元素渲染的,是年迈父母的盼望与等待,而当游子终于回家,一身戎装,这伤感的气氛突然多了些许悲壮,远在天堂却仍在为儿女牵挂的咱爸咱妈,由此定格,深入人心。
当《咱爸咱妈》的旋律响起,无一例外,每个人头脑中对应的画面都是自己的父母,伴随着这“简单”的词曲,很多人感动落泪。并非魔法。也许我们的父母并不清贫,但他们难免鬓发斑白、双眼昏花;也许我们的父母并不孤独,但他们总会将我们牵挂。《咱爸咱妈》并不煽情,而是一种陈情与诉说,因此少了矫揉造作,多了真情实感,它讲述的是一位游子与父母的故事,这故事却长了翅膀,成为千千万万的游子和千千万万的爹娘的故事,成为每个人自己的故事。源于生活,源于内心,源于经历,心弦就是如此容易拨动。
情感的沉淀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细微而不露声色,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所察觉。这更像是爱上一个人的过程。所谓厚积薄发,当这种情感在心里积蓄已久,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等待的,往往只是一种落叶般轻微的触动。心底潜藏的情感一旦被触及,便会冲破所有坚硬与羁绊,直抵我们哽咽的咽喉和酸涩的眼眶。这正是生活不易,我们却依旧留恋的原因。
对父母之爱的眷恋与感动,也许源于本能,而对战友之爱的终生不渝,却很难说清。有位老兵曾说:“每个男人都应该有一段当兵的经历。”也许,无论男人女人,每个人都应当有一段当兵的经历。除却成长与历练,军营生活带给一个人情感方式的改变无法模拟。自然,我们依旧难免被世情冷暖、儿女情长困扰,但在俗世的风云风月变幻中,戎马一生也好,曾经从戎也罢,仍是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沉淀下来,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沉淀下来,且茕茕区别于其他,顽强占据心底一隅。曾经的摸爬滚打甘苦相依造就了脱下军装绿色未褪,曾经的急难险重风雨同舟凝聚了离开军营情结依旧。
《战友是什么》的词作与旋律同样朴素易懂,其中凝结的深情以最质朴的语言和细节得以展现。战友是什么?这个既是疑问句又是设问句的句式,其实答案早已藏在每个军人的军旅生涯里。“战友是两双紧握的手”,“战友是一杯浓浓的酒”,“战友是一口大锅舀出的兄弟情”,“战友是一身军装打扮的亲骨肉”。
也许,你还有不同的答案。
从情感角度,《咱爸咱妈》和 《战友是什么》已成体系,不仅因为它们有着同样的词曲作者,它们的演唱者也由同一人担任。杨波并非专业歌手,却是一位“总觉得愧对父母”的“游子”和曾在军旅的老兵。杨波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心中的情感,父母情和战友情,这两种对他来说已成为心结与牵挂的情愫让他为“咱爸咱妈”和“战友”注入了源于心灵深处的注解。自然,这两首极易“上口”的歌曲会因演唱者的不同而显出各具千秋的效果,正如你有着“自我”的对父母情和战友情的理解,你也有自己独特的演唱或哼唱方式。又有什么可质疑呢?我们直面的是自己的心。
有没有这样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
牵动我们共同过去,记忆从未沉默过。
有没有这样一首歌,会让你突然想起我?
让你欢喜也让你忧,这么一个我。
我现在唱的这首歌,就代表我对你诉说。
就算日子匆匆过去,我们曾一起走过。
……
无论你听着这样的歌会想起什么想起谁,都请珍惜这份源于心底的情感。
(随刊附赠 《咱爸咱妈》、《战友是什么》MTV光盘,《军营文化天地》祝全军指战员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