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 恒
“心有真情啊,想和你说说话,你给我的母爱这一生难报答,风雨里总伴随你的牵挂,你是我的归属,我温馨的家。风也罢,雨也罢,风雨再大你是我的家……”这是中央电视台为迎接新中国60华诞而专门播放的军旅歌曲 《风雨再大你是家》,演唱者是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文化干事、青年歌手赵真燕。
赵真燕,出生在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东北沈阳。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就显露出不凡的艺术领悟力:5岁学唱歌,6岁学习弹钢琴,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小歌星”,在沈阳市著名的“小星星合唱团”担任领唱,并多次有幸与马玉涛、郭颂、才旦卓玛等著名的老艺术家同台献艺,表现出出色的音乐与表演天赋。16岁那年,她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2001年她又以各项成绩总评第一名的成绩从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毕业。
很多地方文艺团体、歌舞团、电视台看中她在民歌艺术方面的发展潜质,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正当亲友们为她毕业后的出路精心谋划的时候,她却作出了从军的选择。曾经是北海舰队某部飞行员的父亲给了她最有力的支持:“不爱红妆爱武装,像爸的女儿,爸支持你的选择!”带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赵真燕来到了武警吉林总队文工团,开始了自己的军旅艺术人生。
2002年2月中旬,正当松嫩平原冰天雪地的时候,赵真燕打起背包随吉林总队文工团下部队慰问演出。跑边疆、住连队,对她这个新兵而言充满了新奇,却也充满了艰苦。历时一年,演出团走遍了白山黑水间的每个边防哨卡,不管是科尔沁草原深处的看押中队,还是人迹罕至的老爷岭隧道;不论是松花江畔的铁路大桥,还是长白山深处的守卫哨所,到处都留下了她青春而又可爱的身影,在战士们心中回荡着赵真燕激越亲切的歌声。
在吉林总队的几年,尽管演唱的舞台很小,甚至有时只有三五个观众,有时只是一块林中草地。赵真燕却很珍惜:“这个舞台很大,大到我从不敢放松自己,因为这个舞台承载的是总队战友们一颗颗期盼的心……”
几年的部队锻炼,不光让赵真燕来到了战士们的生活中,更让她走进了官兵的心灵深处。
从武警吉林总队文工团歌唱演员成为军事科学院文化干事,赵真燕经常下连队教唱歌曲。每当教那些节奏明快的战斗歌曲时,士兵们都会拿出拼刺刀的劲头去学唱,从声乐学的角度来说,这哪里是唱歌,分明是在吼嘛!可在她心中,这恰是军营中一道最为美丽的风景线。
赵真燕告诉我们:“只要你读懂军营、读懂战士,就会知道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最嘹亮的歌声。因为它饱含着官兵们的拳拳报国之心和昂扬的战斗精神。”而当她为战士深情演唱《边关军魂》、《妻子》等军歌时,官兵们的眼睛里分明闪着点点泪光。她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军歌里抒情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词,在抒发战士们铁骨柔情的同时更印证了他们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豪迈气概。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赵真燕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写下了《军旅歌曲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影响研究》,对此,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篇论文是作者对军旅文化歌曲理解认识的结晶。如果没有目标始终如一的学术勇气和钻研恒心;如果没有真正身处一线部队,走进战士中间,就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悟。
2006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硕士学位,并作为音乐人才调入军事科学院,开始了新的声乐之路。2007年9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她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自己的首场音乐会。在舞台上,她饱含深情地演唱了《妻子》、《报答》、陕北民歌《想亲亲》等观众喜欢的民族歌曲。同时,把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结合苏州评弹的特点完美地进行了吟唱。她那清醇甜美、柔润通畅的声音,深深感动了台下的上千名听众。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丁雅贤和中国音乐学院沈时松、朱以为两位教授听了她的演唱后,对她的唱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她的演唱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吸收了传统戏曲、说唱、民歌的优秀元素,情感丰富,极富艺术张力。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赵真燕没有半点懈怠,这个具有扎实文化造诣和深厚音乐底蕴的军旅歌手又在放飞自己新的音符。
从一名向往军营的地方大学生,过渡到一名军队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再到现在的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机关干部,每一次的身份变化,也带给了赵真燕一次新的挑战。
通过几年的实践,赵真燕深知作为一名文化干事,不但自身要有很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有把所在部队的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的业务拓展能力。
坐落在北京金山脚下的军事科学院,汇集了全军顶尖的军事科研精英,处处将星闪烁。然而,赵真燕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却带着一股子虎劲,给将军们当起了教歌教员。
走进排练厅,一下看到那么多肩扛金星的将军们,赵真燕起初倒还能保持沉着镇静。排队形、练发声、定音准,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一到了集体合唱时,问题就出现了。原来将军们有的是军事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有的则是来自各个部队的指挥官,是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但要说唱歌,真不是他们的强项。在合唱队总出现几个“跑调”的将军,这可难坏了赵真燕。指出来吧,一个军装还没穿热的丫头片子给将军提意见是不是有点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指出来吧,跑了调的军歌显然不能参加联唱。为难之际,负责练歌的领导给她打气:“没关系,大胆指出错误,专家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大家不会怪你的。”在领导的鼓励支持下,赵真燕诚恳地向“跑调将军”指出了演唱不到位的地方,将军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向赵真燕连说对不起。打那儿以后,每逢课余时间,将军们总会非常虚心地请教她,演唱应该怎样发声、用气。他们认真、虚心的态度深深感染着赵真燕,看着两鬓斑白、年过半百的将军们可以如此饱含深情地练习军歌,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军歌唱好、教好呢!
2007年11月,为了庆祝军事科学院建院50周年,军事科学院举办了题为“军科精神颂”的大型综艺晚会。作为文化干事的赵真燕,担负了晚会的执行编导。从筹备到组织,从舞美到灯光,从设计主持人串场词到节目名单和演出顺序,她都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光如此,在晚会上她既是策划又是导演,既是主持人又是演员……那一刻,这个一手拿着高音喇叭,一手持着对讲机的“花木兰”,仿佛成了一位指挥应急作战的指挥官。
为了晚会取得成功,她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在午夜12点前睡过觉。白天在礼堂布置舞台,晚上审查各单位的上报节目,累得实在不行了,就趴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会儿,然而,一闭眼满脑子都是哪台电脑灯没安装到位、哪个舞蹈造型错过了场。为了将最好的舞台效果、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军事科研人员,赵真燕将自己多年来所学的“十八般武艺”全部甩了出去。为了不影响舞台效果,又要让走场彩排的演员能听到她的声音,她拿着高音喇叭跟功放音响较着劲,以至于声带严重充血而失声。宣传部姜文明部长心疼自己的部下,担心再这样下去,赵真燕就没法登台演出了,下了一道命令让她必须回去休息。没想到,在家待了不到两天,赵真燕又出现在排练现场。其他部的领导开玩笑地说,宣传部有个女拼命三郎,姜部长无奈地摇着头,“我们这只燕子,干起工作来真不要命啊!”
对这只飞进军营的“燕子”,李双江寄予了厚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特大地震!
我三军将士、武警官兵,数十万大军临危受命,在第一时间向灾区进发。通过前方卫星转播,赵真燕看到了灾区人民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的挣扎。燕子的心碎了,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她多么渴望加入到救灾大军中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她看到战友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克服千难万险,倾尽全力抢救生命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共和国士兵,在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用舍生忘死的壮举,诠释了对人民群众无言的大爱,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赞美我的士兵兄弟们!”
2009年6月,著名词曲作家车行和李昕联袂谱写了歌颂抗震救灾中共和国军人英勇形象的新歌——《风雨再大你是家》。她不仅饱含深情地演唱,还将这首歌制作成了音乐电视。在欢庆新中国诞辰60周年之际,这首由她和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携手演出的音乐电视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卫视、云南卫视等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播出,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经历了汶川地震的四川老大爷打来电话,激动地说:“不管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刀山火海,有他们这群绿色的身影在,咱老百姓踏实啊!”江苏南京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特地写来一封信:“《风雨再大你是家》让我更加想念远在部队的儿子。虽然我不懂音符音调,但这首歌在演员真情的演绎下唱出了共和国军人的责任、智慧、勇气和极具震撼力的意志品格。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无上的光荣!”
采访临近结束,当我问起赵真燕下一步的打算时,她沉思片刻后,笑着反问我:“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我现在最应该做点什么呢?”我打趣道:“上春晚,上央视,扩大知名度啊!”这次她没笑,她很认真地告诉我:“我倒是希望有机会去慰问一次我们的海岛官兵!那些每天第一个将太阳迎进祖国的海防卫士,日夜守护着祖国的岛礁,你不觉得为他们歌唱更能实现我的价值吗?”
回去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声乐教育家李双江对她的评价:“燕子和我一样是个‘情种’啊,她对兵的感情,是从骨子里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