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悲歌——渡边淳一作品《失乐园》人物分析

2010-04-22 05:34蒙雪雯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失乐园爱情观

【摘要】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可称是一部奇书,作品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婚外情悲剧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两性关系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塑造了日本现代男权社会中精神家园缺失而内心失落的男性形象和敢于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作品中透露的爱情观和死亡观令人深思。

【关键词】两性关系;精神家园缺失;爱情观

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渡边淳一被誉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擅长描写中年男女的情感纠葛和苍凉心境。在其小说《失乐园》中,描写了一个不伦的纯爱故事,谱写了一曲婚外情的悲歌。小说的主人公通过性爱来寻求失落已久的生命价值,暴露出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尴尬境遇。作品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日本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为失去青春梦想的中年男女营造了一个幻情天地。据说当年这部小说在报刊连载时就引起空前强烈的反响,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之后家喻户晓,形成所谓的“失乐园现象”。

一、 内心彷徨失落的男人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日本,人们的生活和心情并不轻松。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久木祥一郎已经五十来岁,是一家出版社的高级编辑。妻子是搞美术的,女儿已成年,在医院工作,很少回家。妻子虽然文静,但却只知工作,他们之间总是客客气气。久木祥一朗不仅感到家庭生活很乏味,事业上也不得志,失去了竞争的机会和动力。人到中年时,才发现几十年来苦苦追求的荣誉、地位只是过眼云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只能抱着过去的辉煌,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被晾在一边的局面。但这个尴尬局面却给予了他重新认识女人的机会——一个无数在名利欲海中苦苦挣扎的日本男性视而不见的机会。他遇到了精神上的唯一支柱以及自认为是最心爱的女人——业余书法教师松原凛子。他惊喜地发现,在凛子这位女性温婉柔顺的外表下,有一份对生活、对爱情顽强的执着。正所谓商场失意情场得意,于是在情场上努力找回男人的尊严,奋不顾身地追求完美的情感历程。两人弃伦理道德的约束而不顾,狂热地追求婚外之情,在欲望之海中沉沦。

狂热之后,冷静之余,久木不时产生一种难言的感觉:一种疏离了社会后的孤立感,也是一种背叛了伦理道德的堕落感。心里面虽然嘀咕着不能这样,但事实上他已熟稔这堕落的感觉,身心都沉醉在堕落的畅然快感里。久木经常想自己和凛子的丈夫究竟谁是强者。他在梦里和一个陌生男人(他认定是凛子的丈夫)面面相觑,那人的表情、外貌都茫然无形。醒后心里产生了冰冷的不快之感和失落感。不由得扪心自问是否担得起凛子回不了家的责任,不得不承认“夫妻关系这种坚定的系绊”。道德、伦理、亲情、名誉、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从来就没有从久木的意识里彻底剥离过,也不可能剥离,令他茫然无措,心情沮丧,灵魂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这是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无奈。这也是一个现代男权社会中失落男人的内心矛盾。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之下,日本男性内心的痛苦和矛盾暴露无遗,在这扭曲的世界,无法真正理性地活着。渡边淳一写的不单是日本男性,而是作为男性所要承受的情感的痛苦与折磨。

二、敢于追求真爱的女人

在现代社会里,日本女性也受着“精神家园失落”的困扰,迷茫地徘徊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但执着与坚强扎根在她们柔弱的身躯里。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日本女性已经渐渐从繁重琐碎的家务杂事中脱离了出来,不再甘心继续扮演着木偶、玩物等卑微角色。她们渐渐地从传统的禁锢中脱离出来,重新寻找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寻觅和自我挖掘过程中,她们感到迷茫、困惑,烦恼集中在心灵需求与现实社会环境的脱离。她们不畏惧叛逆过程中的阻力,追求自己的真爱和快乐人生,追求自我个性的释放,极力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的禁锢。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充分满足,但精神的贫乏使她们为追求精神享受的最高境界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失乐园》中,塑造了这样的日本女性形象——松原凛子。

松原凛子既气质高雅,又有才华,是一个聪慧的女子,丈夫是医术高超但性格了无情趣的医生,沉默寡言、木讷冷淡。凛子在外人眼中似乎是一个被幸福包围着的女人:拥有优裕的生活环境,拥有名誉、地位集于一身的丈夫。但实际上凛子和久木祥一郎一样,婚姻很空虚,精神无所依托。她一直都被冰冷的家庭、严厉的社会习俗圈遗忘在孤独的角落里,但始终保持着思维的主体性,不甘心让自己的生活平淡如水。于是决心选择背离原本平淡枯燥的家庭生活,追求真爱,让自己的生命重现异彩。她是一个外柔内刚型的人物,追求唯美主义的爱情,对爱的独占态度也是坚决的,甚至走向了极端。她冷静地面对亲人的气愤、社会的鄙视,将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也许是爱情赋予了她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在情人久木为家庭破裂、众叛亲离的局面痛苦迷茫时,凛子却勇敢地决定把璀璨美好的时刻永远地定格在茫茫的宇宙天地之间。“在这世上,生命要保持永恒,爱情要保持纯洁,这最完美的表现除了死是别无他法的。”凛子选择死是为自己的爱情保鲜,在关键时刻,她把日本女性的坚强与果断表露无遗。凛子的追求恰恰反映了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充分满足后,缺少精神家园的依靠。真正幸福的人不是活得优裕的人,而是活得满足的人,但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了匆忙和困惑,使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领会自己的心灵需求。

三、 两性之爱的颠峰与消亡

渡边淳一的小说强调爱是生命存在最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方式,也是精神家园的依靠。凛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渴望真爱的回归,义无返顾、全心投入那段背离社会伦理的婚外恋中,是她不想再继续充当生活中的寂寞者,想摆脱那种别人无法察觉的痛楚。生命与爱带来的甜蜜总是伴随着死亡的阴影。两个相爱的人总是希望能够永远的厮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失乐园》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在这部小说中,看到的是完全悖谬的一种观念:活着真好,所以要死去。两个相爱的人在与对方的爱达到巅峰的时候,在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候,相约一起死去。这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这种行为中包含着与众不同的爱情观和生死观。这种死亡,没有失望,没有遗憾,没有恐惧,相反,有的竟是充分地享受了爱恋之后的平静和满足,有的是对将永远拥有对方的至爱的一种甜美的憧憬。他们之所以选择在感觉最幸福的时候死亡,是因为他们知道,在爱的巅峰过后,是必然的回落,是不可避免的冷却,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再难超越甚至保持这份来之不易的爱。小说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正是这种思想:要在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死去。庶职减薪,亲人背离,活着总会有无法摆脱的羁绊。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选择了在爱的刹那颠峰终结生命,相伴着走向永恒的彼岸乐园。作者渡边淳一认为:“死不应该是毁灭,伴随着死会有爱的重生。正因为有了死才有小说等艺术的存在,正因为有死才有很多新的东西出现,正因为有死才会有纯洁的爱。”这是日本人对于死亡的与众不同的看法。

小说中久木和凛子临死前留下了遗言:请原谅我们最后的任性。在身心的深处相爱,在原始的野性的情欲中任性而为,是两人唯一的愿望,但是这愿望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伦理关系以及人本身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限制。因为有了文明,也就有了伦理,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人们便失去了“随心所欲”、“爱我所爱”的特权。人类缘何失乐?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四、 结语

小说《失乐园》解构了“浪漫”世俗的爱情,将现实的残酷和无奈揭示出来,让爱情还原成精神空白赖以寄托的符号。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展开的一段挑战现实规则、逾越人伦常理的富有刺激性的婚外恋,追求纯粹爱情的方式和结局,引人深思。现今社会,优厚的物质条件给人们带来相对舒适的生存环境,但又使人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缺乏精神家园的依靠。理想的失落,对生命价值的迷惑,精神上的贫乏以及伦理道德的约束使人们生活在痛苦之中。

永无止境的欲望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人类无穷无尽的烦恼之根,又是对人们心灵深处渴望任性而为的限制。对纯粹爱情的追求也许是男女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但对于逾越伦理道德的情爱,纯粹的爱情只是一种超越现实、漠视物质社会的精神之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这种爱情注定要支离破碎,在精神荒原中,这种爱情只能魂飞魄散,注定谱写一曲悲歌。

作者简介:蒙雪雯(1975.3--),女,海南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和美学

猜你喜欢
失乐园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论弥尔顿《失乐园》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道
刘氏庄园 川西土皇帝的“失乐园”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论《简爱》的“圣经式”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