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兴龙腾 黑龙江打造『民生水利』强农惠民

2010-04-14 17:47王春雨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3期
关键词:扎龙大庆市黑龙江省

□ 王春雨

水为农之本。2009年以来,我国农业大省黑龙江以“民生水利”为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谱写了以水利兴旺助推龙江腾飞的华丽篇章。

用好江河水,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大庆市,多年平均降水量440毫米,蒸发量1600毫米,农业生产“十年九旱”。然而在2009年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大庆市有73万亩玉米平均亩产高达2000斤,比正常年份还高出1000多斤。大旱之年如何增产?大庆市水务局副局长尹兆合一语道出“天机”,大庆市73万亩玉米增产的“秘诀”,就是推广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尹兆合告诉记者,大庆市玉米种植面积占旱田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每当遭遇伏旱,普通喷灌工程作用明显受限。而使用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玉米,平均亩产2000斤,亩纯收入比大田直播玉米增加414元。

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告诉记者,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让“北大仓”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全省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扩大水田、旱涝保收田面积,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田。

隆冬时节的黑土地,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就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在龙头桥灌区、江川灌区、梧桐河灌区等大型灌区的工地仍旧机械轰鸣、人头攒动,紧张的冬季施工正全力为下游地区春灌作准备。

陆兵告诉记者,黑龙江省目前已规划了三江平原大中型灌区工程、尼尔基引嫩扩建工程等一系列与千亿斤粮食产能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仅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建成后,就可提高粮食产量5亿斤。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使“北大仓”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将使黑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大粮仓。

喝上自来水,生活才更美

望着水龙头里源源不断流出的清水,家住宝清县朝阳乡东胜村的李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盼了这么多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终于让我告别了成天挑苦咸水的日子,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饮水安全,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饮水工程不完善,黑龙江省农村有一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安全水。在严重贫水的绥棱县,全县501个屯中曾有344个村屯吃小井水、地表水,其中30个村屯处于严重贫水区,农村水质普遍存在铁、锰等元素超标问题。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就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黑龙江省着力解决农村自来水管网入户率低等问题,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为改善广大农村尤其是贫水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绥棱县水务局副局长刘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这个县已有54处89个村屯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打井34眼,上净化设备41台(套),两年内可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工作目标。

黑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刘自武说,今年黑龙江省计划解决150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全省将加大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的监督,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人与自然,一个都不能少

合理利用,科学保护,黑龙江省水利部门一方面充分用好水资源,同时积极做好节水灌溉、湿地补水等工作,推进水利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社会总用水量为2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总量为208亿立方米,而灌区水稻灌溉用水量为200亿立方米,占农业用水量的96%。为此,黑龙江省积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进度,着力做好灌区节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说,在搞好灌区节水改造的同时,黑龙江省还积极做好旱田节水工作。黑龙江西部旱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旱灌农业,东部地区将从发展经济作物入手,因地制宜地发展喷灌、微灌等形式的节水灌溉,积累经验,为将来大面积发展农作物的节水灌溉打下坚实基础。

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连年干旱,加上“乌双”流域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的逐年增加,使扎龙湿地曾一度严重“渴水”,面临退化、消失的危险。

近年来,黑龙江省借助已建成的引嫩工程,每年从嫩江引水为扎龙湿地补水,有效缓解了扎龙湿地的缺水状况。仅在2009年,就向扎龙湿地补水2亿立方米左右,使濒临消亡的扎龙湿地再次奏响“绿色凯歌”。

猜你喜欢
扎龙大庆市黑龙江省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带春回扎龙
鹤之灵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