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务发展模式 实施以水定城战略大气魄大手笔打造“松江湿地北国水城”

2010-04-14 17:47哈尔滨市水务局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3期
关键词:水城松花江北国

□ 哈尔滨市水务局

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蜿蜒千里的松花江穿城而过,“两河、三沟”交相呼应,万顷湿地静卧城中。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和加快建设“滨水城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遵循“以水定城”理念,以“一江居中、两岸繁荣”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总纲,开启了哈尔滨发展的松花江时代。作为哈尔滨市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我局主动请命、勇挑重担,拉开了“北国水城”建设的序幕。

一、高起点谋划,首次提出“以水定城”理念

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的灵气之魂、魅力之本。一定程度上,人类的文明史、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与水相生、相伴、相博弈的过程,人类水观念演变经过了“逐水而居、畏水如天”,“以水为患、堵疏并用”,“以水为源、护水亲水”三大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也从“灰色”、“绿色”向“蓝色”城市转变。我市把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上升为城市发展重大战略,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水定城”的理念,即以河流为主干定城市建设格局,以水资源承载力定产业整体布局,努力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品味,繁荣城市经济,实现人水和谐。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汲取了先进的治水理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一是突出水文化。将城市水系建设与构建水文化有机融合,赋予水系以文化内涵。例如,取太极“两仪”之意,将南北走向河流命名为“金河”、“银河”;依《尔雅·释天》中对春夏秋冬的雅称,将东西走向河流命名为“发生”、“长盈”等等。二是注重水生态。改变传统治河“铜帮铁底”的做法,全面引入了生态护岸等理念,选择贴近自然的乡土植被品种,注重河流生态链的恢复与再造。三是体现亲水性。创造性地引入超级堤防概念,建设不怕水、超标准洪水可以漫堤的超级堤防,通过水网体系实现分洪、排泄,解决了水城建设的防洪难题。

二、整体性规划,科学确立“以水定城”格局

我们把城市水系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形成了“整合利用大流域、大湿地、大滩岛资源,保护、开发、建设松花江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一是在松花江北打造独具特色的“北国水城”。利用松北地区古河道纵横、湿地资源丰富等优势,结合防洪、灌排体系改扩建,开挖“二纵、四横、十八湖”河网水系,实施引清补源、生态绿化、湿地保护,形成河湖水面率达到12%、湿地生态景观和谐、独具特色的松北水城。此工程作为我市“北跃”战略的支撑项目,已于上月开工建设。二是在松花江南岸打造水生态景观和经济产业带。按照“一轴、一廊、一带”思路,恢复沿河植被,推进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将阿什河建设成为一条体现北国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的城市河流。三是在松花江沿岸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对“一江、两带、五岛十滩”进行生态敏感分析,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分类进行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四是在建成区实施城市内河水系治理工程。对何家沟、信义沟和马家沟郊区段3条内河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清水河流、生态水岸和规模性绿色廊道,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2008年12月20日,我市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今年1月29日,水利部在我市举行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评审会,该方案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我市已被正式确定为全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

三、超常规运作,确保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另一方面自我挖潜、大胆革新,采取超常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一是创新融资模式。由市政府注入3亿资本金,项目所在区划定效益地块,市水务投资公司作为项目法人,通过滚动开发筹措建设资金和还贷本息。二是创新征地移民模式。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于创业的“都市田园”目标,在项目区内规划建设小城镇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既解决了征地问题,又有利于形成“城中有村、村绕城居”的城乡一体化格局。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松北水系工程建成后,我局将组建调度管理部门,采取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提取专项基金的办法,确保水系管理、维护良性运行。

大江盈碧,携来一脉丰水;长桥卧波,挽起两岸繁荣。站在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上,我们坚信,有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通过哈尔滨水务人的奋力拼搏和埋头苦干,一个水色城光、生机盎然、富有北国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必将展现在不远的将来。

猜你喜欢
水城松花江北国
松花江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江南如今到北国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北国红豆
水城绍兴
松花江緑石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