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婷,刘 戈
(武警水电第三总队,成都,610036)
2008年5月12日,当神州大地的时钟敲响14时 28分,处在龙门山大断裂带上的汶川、映秀、都江堰、青川、北川、彭州等地,先是自地底发出沉闷的声响,接着是上下动,然后是左右晃,像筛子一样筛,头晕、健康成人难以站稳。短短的两三分钟,曾经美好的家园已在剧烈的筛动中或轰然倒塌或倾斜或裂缝,震感波及范围之广之大实属罕见,惊恐的人们四散奔逃。人们震惊了、四川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中国政府立即组织抢险救援。抢险救援人员面临导乎寻常的危险和种种恐怖场景,事后难免不产生程度或轻或重的心理困扰,需要及时进行多种方式的早期心理干预,才能尽快解除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
地震发生后,抢险救援人员亲眼目睹了灾难的后果,亲身经历在特定场合下的特定处置,亲身体验人们的那种茫然、无助与惊恐,部分人员中由此会产生一定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障碍。造成其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可能有如下场景:
(1)因地震道路损毁堵塞的 317国道——汶川、理县段,当救援官兵、大型机械设备被面前拥堵的乱石、垮塌的山体挡住了前行脚步时,他们当机立断采用非正常方式奋力推进,已被压扁的越野车、小轿车和车里车外的物质和受难者的遗体及残肢、断臂凸显眼前。为救援生命而必须争分夺秒的他们,立即会商当地政府群众,在得到同意后,对受难者就地火化。他们必须面对遗体的惊厥和残肢断臂的抽搐,必须直面不定时的余震及弥漫的呛鼻烟尘,必须既要抢通道路又要注意安全的加倍全力以赴。
(2)堰塞湖,悬在北川人头上的一把刀,悬在中央领导心头的一把刀,对于抢险指挥和抢险人员来说,必须争分抢秒与自然灾害赛跑且必须跑赢。他们既要披荆斩棘开路和标识道路,还要运送炸药;既要观察堰塞湖的水位,又要尽快人工平整停机坪;已完全不能区分白天和黑夜,已完全忘记了地震裂缝里的绝望恐惧。他们能在专业攀岩人员也兴叹的绝壁前退却吗?能不坚持 6日6夜后再坚持 5日5夜的奋战吗?能顾及到无盖无垫地躺在尖石上几乎被剥夺的睡眠吗?还能在乎古铜色脸庞及满身异常刺鼻的怪味?
(3)蓥华中学,救援官兵耳朵里听见的是凄惨叫声——声声刺耳,他们双眼模糊、手指刨得鲜血淋漓,但面对五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他们避开频繁的强烈余震,拚尽全身之力,退下来再上去,冲了四五次,但毕竟血肉之躯难以撼动那没有人性的庞然大物,只能采取打通道和强制刨两种方法救人,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刮破了头、手砸断筋连着的血污的学生,还有残缺的一只只手或一条、半条腿。
(4)摄像记者近距离从镜头里看着因房屋倒塌被埋数天的受难者;救援人员面对摇摇欲坠剩下的一半楼房,面对压在生存者半只腿上的六层倒塌的钢筋混凝土,看着在夹缝中依然鲜活的生命,紧急研究调整救援方案。从医 20多年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师,面对见所未见的文字上、图片上没有记载的血肉模糊、非常不规则的创口,眼含热泪不忍一次再一次截肢。
(5)指挥学院的学员戴着两层口罩,还是难以挡住令人作呕的恶臭,他们两人一组、四人一班运送受难者的遗体。尽管遗体已经腐败,上面还有生物附着、蠕动着,但为了增加体力,必须就近进食。他们吃了吐,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吐了又再吃。
所谓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与发展的。人格中的不良特质如内向、多疑、好胜、好幻想、完美主义、绝口不吐露心底秘密等等。具有这种不良人格特质的人群,在某种诱因下极易出现心理障碍。
2.3.1 幼时缺少成年男性保护或缺少男性勇猛阳刚的示范,榜样主要来自女性亲属。
2.3.2 幼时曾有过创伤经历且没有得到及时抚拍、疏导或细心的安慰,几乎已遗忘或残留的记忆不能复原事实的真相。
2.3.3 幼时与祖父母或非父母一起生活,后来在生活中未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是父母因工作忙处处处于强势,忽略了子女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或是父母因文化程度低,只从物质上给予满足和生活上的照顾,没有关心其内心感受;或父母长期因感情原因相互进行拉锯战,忽视子女的心理情感需要。
2.3.4 幼时上幼儿园、小学时全托或寄养在亲戚家,有分离焦虑或恐惧残存在记忆中。
2.4.1 家中老人患老年痴呆且时间长,不仅经济上支出陷入困境,更多的还有精力上的力竭,对老人的行为感到迷茫不解和困惑,以及无休止的烦恼。
2.4.2 地震老家为重灾区的人员,因亲人窒息死亡或失踪而长期自责。
2.4.3 地震老家虽不是重灾区,但房屋破损,经济拮据,老家的亲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损失,自己无法顾及但又为此而苦恼和思虑。
2.4.4 老家在农村,父母没有工资收入,或因双双患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肩上。
2.4.5 工作上不顺心,但不是自己的过错或原因而自己又无法解决,加之最近的建筑噪声分贝过高造成失眠,长期处于思想困扰中。
在抗震抢危中,救援人员由于受到惊吓,或因未顾及抢救家人,或未见亲人最后一面,因而持续产生了心理冲突,需要对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心理冲突一般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1)其诱因它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2)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特点:(1)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所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感到难以理解;(2)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对于心理冲突的常形,一般人都有经验。患者与其说是带有持久而苦恼的心理冲突,不如说主要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尤其是人际关系上的异常行为,模糊而有些奇怪的的异常感知觉体验,以及性质不确定的心理生理障碍等。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不仅要看精神痛苦的程度、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还要看病程的时间长短。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持续时间为半月以上。为避免抢险救援人员患神经症的可能性,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这里,主要从组织关怀、自我调节、专业干预方面加以阐述。
3.1.1 建议组织上对参加抢险救援人员,采取授予荣誉或物质奖赏。
3.1.2 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畅述惊险”、“亲历惊恐”为主题的活动,让人们在讲述中释放恐惧、降低焦虑。
3.1.3 建议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测查并建立档案,对于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又有不痛快经历的个体,密切关注其面部表情、肢体言语、语调言语及行为表现。
3.1.4 建议组织开展“蓝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竞赛活动,让人们在竞赛环境中有效地转移注意力、改善愤怒等不良情绪。
3.1.5 建议在照明不足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指派人单独执行任务。
关心自我,体察自我的内心,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没有人的心灵会一尘不染。
3.2.1 痛哭。观看悲剧电视片、悲剧录像片、悲情电影、悲情小说,借人物的悲惨际遇,触发自己的内心伤痛,进行酣畅淋漓的痛哭。
3.2.2 改善心境。观看卡通片、漫画,借助卡通、漫画的简单情节和戏剧性,博得开怀一笑;听轻音乐或高歌一、二曲,以降低愤怒、焦虑、郁闷的情绪。
3.2.3 举行告别仪式。手捧黄菊到亲人的墓旁,将自己的不得已和自己的苦楚情绪告诉亲人,以求得亲人的宽容和对自我的深深理解,从而降低自责和忧愤。
3.2.4 定期进行有氧活动。经常进行爬山、上楼梯、散步等运动(至少每 2天 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 40分钟以上)。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散步能增强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降低胆固醇。
3.2.5 接受。不只接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不只接受自己的成功和辉煌,还要接受自己的过错和过失;不只接受自己的善良和他人的善良,还要接受无奈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甚至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接受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3.2.6 静思。想象自己被授予荣誉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四川阴冷的冬天里想象南方微风中摇曳的柳树,以及亚龙湾蔚蓝的海水和纯净的沙滩;想象自己浸泡在温泉里的惬意舒坦;想象自己偎依在祖父母怀里的甜蜜;想象原始森林的神秘和踩在厚厚的松软的树叶上的悠闲。总之想象最令自己神往的地方,想象使自己有幸福感的时刻。
3.2.7 升华。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学习,能达到有效地转移注意的目的,但压力不能过大。
3.2.8 如出现入睡难、易醒、恶梦惊醒、穷思竭虑状态,可以采取睁开眼睛,想微闭就微闭,以开合舒服为宜;看某个不刺眼、不惹事人注目、不产生联想的静物(注意范围越小越好);可以什么也不思什么也不想,也可以反复默念放松、放松,头脑几乎处于空白,且身体基本保持一个姿势状态,以不频繁翻动或侧身为宜。
3.3.1 在自我调节效果不理想时,可以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3.3.2 还可以在接受心理干预的同时接受西医的治疗或中医的调理,如服用帮助提高睡眠的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和疏肝瘀的中成药(逍遥丸)。
3.3.3 在注意力不受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受催眠师的催眠来减轻、消除焦虑或恐惧。
3.3.4 若病情严重,及时就医。请神经症科医师诊断治疗或住院治疗,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因患者大多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情烦闷,听不进言语,药物可以促进睡眠、降低焦虑、抑郁),最大限度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抢险救援是公民职责所在也是光荣的任务,祝愿参加抢险救援人员身体健康心灵和谐。对于抢险救援人员的心理困扰,应尽早进行心理干预,尽可能让他们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恐惧,降低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