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座水下博物馆

2010-04-14 10:07华红安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8期
关键词:白鹤梁题刻涪陵区

□ 华红安

2009年5月18日,我国首座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博物馆,在重庆市涪陵区建成开放。它是为了保护因修建三峡水库而永远沉没的“世界最古老水文站”、“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而建造的。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是长江与乌江汇合处上游江心中一块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巨型礁石。它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的江水,平时水波不兴,明彻如镜。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这块礁石才部分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得名。

白鹤梁分为上、中、下三段。题刻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起于唐广德元年(763年),止于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馆最后题刻落笔。共有题刻180多幅,计3万字。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幅、清代23幅、近现代40多幅。有关水文的题记108段,石鱼图14幅,其中作为水文标志的3幅。题刻、图像记录了1200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建设水利工程等,都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交了《涪陵石鱼题刻》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白鹤梁被誉为“长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300多骚人墨客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真、草、隶、篆各体书法于一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享有“水下碑林”的美誉。

为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开发其旅游价值,1994年,国家开始研究实施保护工程。经过反复论证,最后采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设计的水下博物馆方案。它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个椭圆形平面的单跨拱形壳体,壳体覆盖白鹤梁题刻,壳体内置换清水,内外水压平衡形成“无压容器”。2003年2月开工建设,修建历时6年,总投资1.89亿元。

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位于长江水下40米深,整个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这个水下博物馆实际上是一个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椭圆形水泥罐,周长234.5米,厚3.5米,顶盖高程141.8米,设计耐用100年。游客可采取岸上陈列馆参观、水下参观廊道观察窗口和潜水进入保护体三种方式游览。游客最简单的参观方式就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清晰地观看白鹤梁。但要真切感悟白鹤梁的神奇,就必须进入水下博物馆去参观。这要先经过一个安检门,通过一条长达88米的自动扶梯进入40米深的水下,再穿过一条150米长的平直交通走廊,这才到达了60多米长的环形参观走廊。为保证人们的观赏效果,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灯和散光灯。人们透过23个直径为60厘米的玻璃视窗,可以尽情欣赏白鹤梁题刻的原貌。当然,如果你有兴趣,还可通过潜水的方式近距离接触白鹤梁。

为保证水下博物馆和长江航运的安全,在建设白鹤梁题刻博物馆时,有关方面已提前炸掉洗手梁和坳马石两座礁石,航运管理部门还专门在此设立了两个航标灯,以保证船只避开白鹤梁题刻安全航行。

猜你喜欢
白鹤梁题刻涪陵区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陕西神木清凉寺石窟金代汉文题刻校录与研究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水下博物馆
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