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衍,崔晓波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和浩特 010050)
中耳恶性肿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病例报道并不多。1999~2009年,我院收治 6例中耳恶性肿瘤患者,现对其诊治经过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女 3例,年龄 30~62岁、平均52.5岁。慢性中耳溢液 5例,血性分泌物 5例,外耳道及鼓室内肉芽样新生物 6例,听力减退 6例,面神经瘫痪 4例,头痛 4例,耳痛 5例。CT扫描显示乳突及周围骨质破坏 6例,其中外耳道后壁及乳突外侧壁破坏 6例,鼓室天盖破坏 6例,乙状窦前壁破坏 5例,岩尖部及破裂孔骨质破坏 4例。MRI检查硬脑膜及颅内侵犯 2例。病理学检查为鳞状细胞癌 5例,中耳囊性腺癌 1例。按 Stell分期,T1期 4例,T2期 1例,T3期 0例,未发现远隔转移的病例。本组术前确诊 2例,乳突根治术后确诊 2例,术中取活组织冷冻病理检查确诊 2例。入院诊断为慢性中耳炎的患者有 5例,仅有 1例在门诊确诊中耳癌后入院,但这 1例双耳流脓时间短,且有明显占位症状,余 5例中耳流脓时间较长,最长者 50a。
治疗方法:除 1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外,其余 5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 3例术前曾误诊为中耳胆脂瘤的患者行中耳乳突根治术。2例术前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行颞骨次全切除术。5例术后全部接受放射治疗。
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虽暂时缓解,但远期效果不佳。除 1例 2009年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其余患者均死于肿瘤颅内占位所引起的并发症或颅内大出血,复发率 100%,5 a生存率为 0。
讨论:中耳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多以鳞状上皮癌居多,本组病例中有 4例曾最初术前诊断为慢性中耳炎合并颅内并发症,其主诉症状多为流脓数年甚至 50 a,而且有 3例患者在接受初次手术后送病理检测未发现肿瘤,病理诊断均为符合慢性炎症。但是 1~3个月后 3例患者出现复发,术耳又开始流脓,症状进行性加重,再次入院诊断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 2例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为中耳囊性腺癌。
本组病例在治疗上并无新意,但是诊断上给了我们些许启示。首先,胆脂瘤型的慢性中耳炎是癌前病变。胆脂瘤型中耳炎本身就有鳞状上皮化生学说,而本组病例中 4例诊断为鳞癌的患者均是先发生中耳胆脂瘤,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缓慢,甚至有 1例患者中耳胆脂瘤可以存在 50 a。而1例诊断为中耳囊性腺癌的患者并无胆脂瘤型中耳炎,仅仅有流脓等慢性中耳炎的表现。在手术治疗 3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后,全部出现复发,并立即诊断为中耳鳞状上皮癌。这说明在中耳这样一个几乎被骨性包围的腔隙中,肿瘤的生长是缓慢的,只是在侵犯颅内或是半规管时才会引起严重症状。一旦手术后这种压力改变,肿瘤的生长速度恢复正常,从而出现快速复发的现象。其次,中耳恶性肿瘤是要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不能简单地依靠病理诊断,来排除中耳恶性肿瘤。因为病理取材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层病理切片都拿来研究,临床医生还应该在诊断过程中考虑到这种长期或短期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有可能是癌症的表现,从而进行常规的预防性治疗。当然,这种诊断是不可能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因为我们都很清楚,等到病理明确诊断是恶性肿瘤的时候,一切治疗可能都是徒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