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2010-04-13 11:42杨旭夫朱必凤彭凌
兽医导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嗜血放线血清型

杨旭夫,朱必凤,彭凌

(韶关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一、病原学概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和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病。本病以急性的出血性渗出性肺炎、胸膜炎和慢性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病理特征。1957年Pattison等首次报道本病,随后Mattchews和Pattison于1961年,Olander于1963年相继报道本病。最初将其病原菌命名为副溶血嗜血杆菌,后又将从猪体分离的副溶血嗜血杆菌更名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1983年Phol等应用DNA杂交技术,发现胸膜肺炎嗜血杆菌和1987年由瑞士学者Bertsschinger等从坏死性胸膜肺炎患猪分离的似溶血巴氏杆菌均与李氏放线杆菌关系密切,因此建议更名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也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个名称。该种下设两个生物型,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生物Ⅰ型即依赖生长因子(NAD或Ⅴ因子)菌株(原来的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生物Ⅱ型即不依赖生长因子菌株。曾经有学者建议将两个生物型整合在一起,目前共分为15个血清型。

研究发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存在与流行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不完全相同,各血清型菌株间免疫交叉保护性不强或无,因此调查本国或本地区存在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对于免疫防制非常重要。较早前的调查我们国家存在多血清型感染,但以7型为主,4型次之,还分离到3、5和8型菌株。血清学检查还发现9、10和11型抗体。

二、危害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广泛存在于全世界所有养猪国家。也是国内近二十年来比较多发、死亡率较高的呼吸道传染病,已经引起了养猪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危害是,能引起急性感染猪大批死亡,慢性感染幸存猪在肺脏和胸膜产生不可逆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病变,导致心与肺粘连及肺与胸壁粘连,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一旦饲养条件及气候发生突变,极易使慢性感染猪急性发作而死亡。猪只的争斗也可使慢性带病变感染猪突发呼吸困难,造成急死。慢性病例往往多激发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据统计,猪肺部的胸膜肺炎病变面积每增加1%,其90 kg上市期便延长1.2 d,多消耗饲料2.45 kg。因此说,传染性胸膜肺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除了引起感染猪的急性死亡,还有饲养费用的增加。本文作者曾对国内猪呼吸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某大型养猪场由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年死亡猪数达万余头,年用于添加饲料中的预防药物费用达200万元以上。在国内被调查猪场,剖检病死育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变发生率在70.8%~100%,有42.58%激发A型多杀巴氏杆菌感染。

三、药物防治

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各地分离菌株对抗菌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分离菌株对抗菌素敏感性也不一致,长期用药物预防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猪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在胸腔已经形成不可逆的病变,特别是纤维素性粘连和肺脏坏死病变,药物治疗不会使已经产生的病变消失,因此对出现临床症状猪进行个体治疗是没有意义的。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时机不好把握。只能是发现病例后,同群猪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预防性用药,来减少临床发病。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免疫预防。

四、免疫预防及疫苗研究

从目前的免疫研究结果看,免疫预防所使用的疫苗一定要有血清型的针对性,因此调查当地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对于研制有效的灭活疫苗非常重要。现在所使用最多的疫苗仍然是全菌体细胞灭活疫苗,存在的问题是,灭活疫苗虽然能够抵御同型菌株的攻击,但胸膜肺炎相关的肺脏病变发生率仍然很高,致使屠宰猪的肺脏废弃率居高不下。

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对异型菌株攻击或感染保护率不高或者无良好交叉保护作用,研制具有血清型菌株之间交叉保护作用强的免疫防制剂,是近些年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预防研究的热点。已经实验证实,采用ApxⅡ操纵子特异性点突变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株作为活疫苗,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用无荚膜的变异菌株做活疫苗免疫证明,1型和5型菌株间有交叉保护作用。德国学者于2006年报道,用删除产生尿素酶ureC基因和毒素ApxⅡA基因的胸膜肺炎血清2型菌株,作为活疫苗免疫接种实验猪能够保护同血清型菌株攻击。2008年报道,在此基础上又将有关厌氧呼吸3个酶的编码基因和一个铁吸收的基因删除,使之成为缺失6个基因的活菌疫苗株,采用气溶胶免疫可对同型和异型菌株攻击均产生有效保护。英国皇家学院号称已经研究成功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生产容易,价格低廉,高效可使免疫接种猪终身得到免疫保护,完全可以抵御各种血清型感染。英国皇家学院正在寻求合作开发伙伴,但是关于对此产品的应用评价未见详细报道。

关于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据报道用含灭活ApxⅠ、ApxⅡ、ApxⅢ毒素和一种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实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日增重和相关病变发生率上无明显区别。而这种亚单位疫苗与全菌体灭活疫苗对比试验,亚单位苗达到100%保护,全菌体灭活疫苗保护率为71.4%;剖检肺脏病变率分别为6.3%和17.8%。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革兰氏阴性菌进行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葡萄球菌核酸酶基因SN重组质粒转化,实现了遗传学灭活,将细菌体内容物通过形成的微孔道溢出,保留了细菌体的完整性,使细菌体表面结构不发生任何改变,即所谓的“细菌幽灵(bacterial ghost)”。用这样的“细菌幽灵”作为免疫制剂,有许多诸如安全、有效、稳定、易于保存、不需要免疫佐剂和引起良好的黏膜免疫等优点。国外有学者已经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9型菌株制备成细菌幽灵疫苗,取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虽然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制剂上研究颇多,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的疫苗尚在研究阶段,在市面上使用的大都是灭活疫苗,仅在疫苗菌株血清型上有些差异。在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内率先分离鉴定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当时最为多发的血清7型为研究对象,研制成功了灭活疫苗。该苗免疫保护率达到96%以上,抗病变保护率达87.5%,于2000年通过国家农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现在我国存在使用的商品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仍然是灭活疫苗,只不过是变成了双价苗和三价苗而已。

五、科学使用疫苗

在使用疫苗免疫前,有条件的养猪单位应对本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存在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型,如果清净群要了解本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情及存在的血清型,选用血清型针对性强的疫苗,特别是灭活疫苗一定要有血清型针对性。其次是根据本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特点,进行免疫程序制定。如果新发病猪群,往往发病日龄提前,最好采用被主动结合免疫。如果是多次发病或常发猪群,往往发病日龄偏后,可根据母源抗体的测定情况,确定免疫接种时间。根据笔者以前的实验,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可不用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问题,在常发猪群,仍然可以进行被主动结合免疫程序。再次,注意疫苗的保质期、疫苗的保藏与运输,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去做。

总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由于种猪的交流,有传入新血清型的可能,做好引种检疫是必要的。还要密切注意病原菌血清型的变化,进行定期监测,适时研制血清型针对性强的疫苗。同时也期待着免疫保护率高的,特别是抗病变保护率高能引起血清型间交叉保护的新型疫苗面世。提醒养猪单位,在疫苗免疫预防的同时,切记搞好环境卫生,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一方面可以尽快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情,一方面还能避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其它呼吸道病混合感染造成的较大经济损失。

(略)

猜你喜欢
嗜血放线血清型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自动收放线装置
考虑悬垂绝缘子串偏斜的张力放线计算研究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关于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