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娟
(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席村,山西临汾041000)
当今,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城市转向农村,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地区相继把发展经济的目标牢牢锁定在更有发展潜力的广阔天地——农村。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整体思路的引导下,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日益加快。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如何从过去仅仅依靠单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强省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在南方的发展尤为突出,而在相对闭塞的内陆省份则相对发展缓慢。如何使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生态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生态农业活动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观光农业[1]首先在台湾地区出现。当时台湾观光农业的特点是观光与产品选购结合,进行农产品的展销活动。80年代末,随着我国内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观光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内地最早的观光农业出现在深圳,当时为了招商引资而举办荔枝节,成功地创办了荔枝采摘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后,全国各地纷纷仿效。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绿色、环保的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园在许多大中城市迅速兴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2]。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广东省发展的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收入达10多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2005年,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总量已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
在有条件的农村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生态观光农业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现在,山西省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们应脚踏实地,深入研究,努力探求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业发展的新路。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枕太岳余支,西依吕梁山脉,中部是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横南北,两岸土地肥沃。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全市土地总面积20 275 km2,总人口420余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余万人。现辖1区2市14县,共151个乡镇,2 966个行政村。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晋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临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
临汾市资源丰富,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和麦棉生产基地之一。临汾市土壤发育较完全,土质肥沃。临汾市是全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除农作物外,现已调查到的种子植物有606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柿、板栗、山楂等,土特产主要有黑木耳、猴头等,名贵中草药植物有菖蒲、竹节人参和灵芝、党参、贝母、山茱萸、霍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力发展规模种养及观光农业。
2009年,临汾市全年生产总值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 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 749元,同比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247元,同比增长9.3%。临汾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也为当地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孕育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临汾市地貌多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四季分明的季节特点进一步强化了渐变但迥异的农业结构和区域文化,形成了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临汾尧庙、小西天、苏三监狱、洪洞广胜寺、姑射山自然风景区、东岳庙等等。这些风景名胜为进一步拓宽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无疑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同时围绕这些享誉省内外的名胜古迹来做文章,一定会使慕名前来的游客有一种不虚此行、物超所值的深刻体会。这样,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临汾市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才刚刚起步,尚处于自发形成、传统自然阶段,既缺少有效的开发利用,又缺少科学的规划和指导,亟需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临汾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认真分析市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遵循方便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个性独特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1 市场定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了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都市人在倍感身心疲惫的工作之余,去郊外的乡村旅游就成为他们最省时省力的休闲娱乐方式。从功能上看,临汾市生态观光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赏、品尝、习作、休闲、度假、受教育为主的综合服务,因此,市场定位是服务全省为主、省外及国际市场为辅。从消费群体看,以机关干部、大中小学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为主,围绕这些消费群体,加强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变潜在市场机会为现实市场机会。
2.2.2 发展前景 临汾市具有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同时还兼具有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乡土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文化娱乐等人文景观。这些元素对临汾市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来说可谓是锦上添花。临汾市经济发展迅速,全市GDP及人均生活消费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名胜古迹繁多。围绕山西省制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我省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来晋旅游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利用这个市场进一步培育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无疑会给临汾市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会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注入一股强心剂,也会给农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
总体来说,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
2.3.1 基于自然景观的观光型发展模式 借助于秀丽的自然风景点,在原有的旅游业基础上向纵深拓展,在原有风景点周围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开发多种趣味性和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比如传统婚俗体验、倒骑毛驴比赛、学织农家布、自酿农家酒、自制水磨豆腐、自种农家菜、制作传统小吃等。
2.3.2 基于农业产业的观光型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可在原有农、林、牧、副、渔产业发达基础上拓展旅游业,其目标市场可对准省内外城市消费人群。该模式有5种类型:农园采摘型,如苹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葡萄采摘园等;科技农园型,如立体农业种植园、有机蔬菜园区、绿色五谷种植园等;森林旅游型,如天然氧吧之旅、攀岩运动、森林探险等;观光渔业型,如河滩垂钓、自助河滩烧烤等;观光牧业型,如草原之旅、特色畜牧养殖及认养等。
2.3.3 基于人文景观的观光型发展模式 利用浓厚的民俗民风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来吸引消费者。该模式可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稍加整修,发展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为特色的新兴旅游、休闲度假方式,比如:“开心农场”现实版种菜,“农家乐一日游”等活动。
目前,全国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在各地区还很不平衡,具体表现有简单模仿、跟风现象严重、缺乏品牌支撑、文化底蕴不足、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营销策略单一化、季节性瓶颈等问题。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并有所创新地实现生态观光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说到底还需因地制宜,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有关部门应尽快引导观光农业在宏观上科学布局,在微观上搞好特色经营,使观光农业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应从规划、技术、宣传、基建等多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5]。
2.4.1 产品策略 特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6]。只有以新、奇、异、特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消费者,才能使生态观光农业的新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需求。例如,针对城市三口之家,可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活动”;针对城市青少年,可推出“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游”;针对曾经插过队、下过乡,现已回城生活的当年知青,可推出“忆苦思甜游”。
2.4.2 品牌策略 以当地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名片,打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5]。临汾市的生态观光农业要想走上“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从一开始就一定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市场意识,绝不能搞只注重表面模仿而忽视整体规划和营销策略的短期形象工程。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当地的自然人文优势,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这才能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4.3 促销策略 建立强有力的旅游宣传促销体系[5]。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组织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型旅游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来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必要的时候可以邀请省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和媒体来实地考察或采访。其次,还要善于捕捉市场兴奋点,搞好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宣传。再次,还要适时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间合作促销活动,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旅游产品既能走得出去,也能请得进来。走区域连片共同发展、合作互赢的路子,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侯宏杰.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市场分析 [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0):10-12.
[2]王树进,翁利根,周林.论观光农业与一村一品[J].唯实,2008(7):89-92.
[3]鲁怀坤.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企业活力,2002(6):42-43.
[4]杨蕾,张义珍,张博.河北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与营销策略[J].商业时代,2006(23):109-110.
[5]吴天琪.我国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2(9):13-14.
[6]鲁怀坤.观光农业及其发展研究 [J].农业经济导刊,2002(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