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调查与思考

2010-04-13 11:17048100阳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局元曙波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农技站公益性农技

048100阳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局 元曙波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农技推广站是农民和基层干部了解农业新技术的主要渠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创新推广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1 基本情况

1.1 农技推广人员情况

阳城县18个乡镇编制内人数共103人,实际在岗人数55人。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1人,中专、高中3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涉农专业28人。其中,初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9人。所有农技人员工资均由乡政府发放。

1.2 农技推广站资产情况

据调查,全县18个乡镇农技推广基层站设备简陋,只有简单的办公场所,均没有农技服务大厅和检测与设备室,农民培训基本上是在乡镇的大会议室或者活动中心进行。有10个乡镇现有业务用房共计194 m2。现有仪器设备中,有土壤养分速测仪6台,土壤墒情速测仪1台,天平2架;现有培训设备中,有DVD1台,桌椅13套;现有办公设备中,台式电脑4台,打印机1台,桌椅26套,文件柜13个。80%的农技推广站没有配备电脑等设备,所有站室都没有交通工具,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和经费。

2 存在问题

2.1 农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职能不清

无论是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是受过几次冲击的乡级农技站,都是在计划经济和农产品长期短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不分,影响了公益性职能的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有经营实体的把精力放到了经营上,不利于公益性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管理脱节

自1999年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三定”(定编、定岗、定员)结束后,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三权”归属乡镇,县农委处于“欲管不行,欲罢不能”的尴尬地位。虽然18个乡镇农技站定编103人,但被借到政府其他部门工作的竟达46.6%。就是在农技推广岗位的人也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本职工作,起码有一半甚至80%的时间被乡(镇)政府安排其他工作,农技推广工作成了“副业”,不仅造成乡镇农技站成了政府安排人的地方,更造成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影响了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基层农科站一人多职,工作头绪太多,没有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2.3 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18个乡(镇)中技术员工资可以足额发放,但养老保险、医保等没有解决,个别财政收入好一点的乡镇给农技人员解决了医保问题,收入差一点的乡镇仍然没有解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定”人员的后顾之忧。由于缺少经费不能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组织业务培训仍靠“一张嘴,两条腿”搞推广,造成技术落后,知识老化。由于缺少经费,不能改善办公条件,不能从事优质服务。固定资产情况是大多数乡(镇)只有1~3间办公室,且都没有明文规定属于农技站,没有所有权。晋城市农委给各基层农技站配备的VCD有许多乡(镇)都没发到农技站。由于缺少经费,工作辛苦,多数农技人员觉得“农技推广工作没干头,没盼头”,找关系找门子脱离农口。

2.4 有些乡级农技站出现人才断档,工作不能连续

“三定”以来的农技推广队伍,虽然不断进行充实壮大,但技术骨干仍为工龄长、有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但目前这些人中,退休和调离岗位的不少,占编制人数的50%,50岁以上的占到24%,而充实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不少在编不在岗,对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工作少,有些干脆是敬而远之,不愿当技术员,干几天都想法调到别的岗位去了。像寺头乡近年来已换了4人,现在是蚕桑员兼技术员。这样就造成不少基层站技术骨干“青黄不接”,老技术员逐步离岗,对口的专业人员不多。

2.5 农技推广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当前体制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量化的目标、任务,职责不清,人浮于事。一部分人凭着多年对农业和农民的感情,每年搞点小面积试验、示范,相当一部分同志有事就干,没事就玩,还有一些人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店铺。另外,机制不活,不仅没有一个能充分体现农技推广工作实际的业绩评价标准,在收入分配上仍存在平均主义,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有的农技员不请不上门,不派不下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 解决措施

3.1 明确公益性职能

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的人员要分开,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技人员不得参与经营性活动,把所有精力全投入公益性职能中,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2 理顺管理体制

实行基层站归口,由乡镇和农委共同管理和考核。县级机构也要实行行政和推广工作分离,把技术人员从繁杂的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重心投入到推广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多干多得,少干少得或不得,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改善工作设备和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要加大对农技推广站建设投入,现在的科技推广已非传统的方法,以现代化设备装备农业科技队伍,提升服务水平。为此,我们的农技推广要逐渐由原来单一的技术服务较变为技术、物资、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推动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使农业生产服务参与流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三农”,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

3.4 抓好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

首先,要保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经费,把试验示范经费列入预算,并固定下来,每年经费应年前定下来,保障在一定数额。二是抓好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农场建设,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既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又是优良品种繁育、实用技术培训的基地。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增产增收的效果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确实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应组织农技人员走出去学,引进来用,提高农技人员素质,更好服务于农民。

猜你喜欢
农技站公益性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微观三农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贴心服务只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