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殖业粪污治理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2010-04-13 11:14:47李怀旺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业务主管环境污染畜牧业

李怀旺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河南 濮阳 457100)

1 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

1.1 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融入大气后,随大气扩散,这些物质的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承受力(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算,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排出近14.8千克氨气 (NH3),1.35 千克硫化氢(H2S),2.4千克粉尘和 1.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千米。

1.2 对水质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和加工企业对粪便、污水、废水未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江河、湖泊,使地下、地表水质量下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甚至变黑、变臭。

1.3 病原微生物污染 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与扩散,如猪瘟、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鸡新城疫等疫病此起彼伏,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不胜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当对病死畜禽处理不当时,更加重了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

1.4 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 有些养殖场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饲料中乱用滥用抗生素、违禁药物、重金属、促生长剂等,部分残留物质随粪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2 提高对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事关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预防重大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和养殖生产加工企业都要充分认识畜牧业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危害,提高对畜牧业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畜禽粪便经生物等无害化技术处理后可以变废为宝,造福于人类,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领导部门、养殖生产加工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明确分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1 政府、业务主管领导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2.1.1 健全法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国家环保总局已颁发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各省市自治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畜牧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要把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与“和谐社会”和生态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使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2 确定目标,明确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都要根据当地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确定治理目标和具体任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要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全面整治。

2.1.3 严格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批制度,实行高度区域化生产。各地要根据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置畜禽场的规模、数量、品种,严格畜禽养殖场审批制度,实行高度区域化生产。使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数量,在本区域内科学、合理、均匀地布置。使其废弃物尽可能地在本区域内加以利用。

2.1.4 加大资金扶持,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继续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畜禽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以及畜禽生态、环保养殖建设等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2.1.5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实现规模养殖场粪尿零排放。一是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粪便发酵干燥处理技术。三是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多用有机肥。把畜禽粪尿和沼液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施入农田就地利用。

2.1.6 加大防控畜禽重大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加大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监督和执行力度。严格实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以监促防、以检促防,防检监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同时,要加快推进畜禽定点屠宰和集中检疫制度。病死畜禽及废弃产品,须依法到指定地点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疫源,防止疫病传播与扩散。

2.2 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2.2.1 改善场区环境,采用合理生产工艺。场区环境必须按照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要求,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等。场内布局规范、设置合理,生产区、生产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应严格分开,完全符合畜禽防疫要求。在场区内多植树、种草。尽量减少裸露地面。控制适度的生产规模,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时清除粪尿、污水并做好生物处理,加强和控制舍内小环境。积极探索推广生态型饲养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2.2 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防疫和消毒措施,尽量做到不发生疫情,不滥用药物。对一些重大疫病要定期检测,彻底净化。严格执行重大疫病申报制度。

2.2.3 选用优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要确保质量,无杂质、发芽、氧化、霉变、虫害鼠害等,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要求。饲料添加剂要选用新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使用兽药或药物饲料添加剂时,还必须严格遵守休药期、停药期及配伍禁忌等有关规定。

2.2.4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达到“治本治标,标本兼治”。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如开发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对环境的污染;利用除臭剂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通过综合手段净化畜禽粪便及其污水等措施。既可节约资源,又可化害为利,减少和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 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和全国各行业一样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也同时面临着国家现代化和世界经济低迷的严峻挑战。各级政府及畜牧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畜牧科研、教学、生产工作者及养殖生产加工企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强抓机遇,知难而进,努力实现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高效发展的选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始终如一,不断努力,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猜你喜欢
业务主管环境污染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推动“上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紫光阁(2017年12期)2017-12-26 07:10:25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07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侥幸的几率
意林(2005年16期)200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