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坤,崔现平,张振海
(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目前研究显示,对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行放化疗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但其毒副作用等可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其对胰腺癌治疗效果的系统研究少见。2007年9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HIFU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胰腺癌患者36例,男26例,女 10 例;年龄(66.10 ±9.86)岁。均有病理学、细胞学等诊断证据,或经彩超、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均有明显腹部或后背部疼痛,疼痛程度指数≥5,CA19-9阳性33例;按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23例、Ⅳ期8例。入选标准: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无黄疸或经外科手术、放置胆管支架减黄治疗后黄疸消退,预计生存期1个月以上。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5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胰腺癌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北京FEP-BY02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以“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体”的累积模式行HIFU治疗:①治疗前收集患者腹壁厚度、最大靶皮距、最小靶皮距、肿瘤大小及肿瘤血供等资料,行肠道准备、嘱患者禁食12 h。治疗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于治疗区域皮肤通道上涂足够耦合剂,将充满脱气水的水囊压在治疗区域上,设置以下参数:①输入电功率600~1000 W,根据治疗深度(2~15 cm)和患者耐受程度确定;②单次发射时间(T1)0.15~0.2 s;③每次发射间隔时间(T2)0.15~0.3 s;④每点发射次数50~80次;⑤点间距离:步距、行距均为4 mm,层距6 mm;⑥单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在1~2 h(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更换脱气水,并将其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一般1次/d,每周不超过5次。HIFU治疗总次数根据肿瘤大小及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使全部肿瘤至少覆盖HIFU治疗1次,一般为2~3次;治疗过程中均无需麻醉,疼痛较为敏感者肌注镇痛药物,疗程结束后观察下述指标。
1.3 相关指标观察 ①临床受益反应(CBR):观察患者体力状况(KPS)评分、疼痛评分、止痛药用量(主要指标)及体质量(次要指标)变化,主要指标中至少有1项好转(KPS评分改善≥20分,疼痛评分降低≥50%,止痛药用量减少50%)且维持时间>4周,而无指标为阴性(指KPS评分下降、疼痛评分升高、止痛药物用量增加或体质量下降)或两项主要指标均为“稳定”(指KPS评分和疼痛评分无升降、止痛药物用量无增减),仅次要指标为阳性[体质量增加(非体液潴留)≥7%]定为CBR阳性;三项主要指标中有1项为阴性即定为CBR阴性。②肿瘤客观疗效:治疗前后行CT和(或)超声检查,参照WHO实体瘤客观近期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指肿块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肿瘤CT值明显增高,超声显示治疗区回声明显增强或肿块消失,彩色多普勒CDFI示肿瘤区彩色血流消失;部分缓解(PR)指肿块缩小>50%并维持4周以上,肿瘤CT值增高,超声显示治疗区域回声中度增强,CDFI可见少许点状血流;稳定(SD)指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肿瘤CT值无变化或减低,超声显示治疗区回声无增强,肿瘤有增大趋势,CDFI示肿瘤区血流增多;进展(PD)指肿块增大>25%或有新病灶出现,肿瘤CT值减低,超声显示肿瘤增大,CDFI示肿瘤区血液供应丰富。按CR+PR计算总有效率。③血清CA19-9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④生存期和生存率:指患者入组参加治疗至死亡或随访之日生存情况。⑤不良反应:参照WHO抗癌药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BR 治疗组 CBR阳性16例(76.2%)、阴性5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33.3%)、10例,治疗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9 例(90.5%)、7 例(46.7%)单纯疼痛缓解,P <0.01。
2.2 肿瘤客观疗效 治疗组CR 2例、PR 6例、SD 11 例、PD 2 例(9.5%)、总有效率为 38.1%,对照组CR 0例、PR 3例、SD 5 例、PD 7 例(46.7%)、总有效率为2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 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
2.3 血清CA19-9水平 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6.08 ±77.21)、(52.09 ±55.61)U/ml,对照组分别为(129.58 ±72.53)、(93.11 ±58.13)U/ml,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1。
2.4 生存期和生存率 随访1个月~2 a,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9 ±12.6)、(12.4±9.1)个月(P <0.01);3、6、12、18 个月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 100%、90.5%、71.4%、28.6%,对照组分别为 93.3%、66.7%、26.7%、13.3%,治疗组 12、18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毒副反应,治疗后无皮肤灼伤、胃肠道穿孔、胰腺炎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47.6%)出现肿瘤吸收热,均于疗程结束后自行缓解;对照组15例(100%)均出现不良反应,其中食欲不振14例、腹胀及便秘10例、腹泻2例、进行性消瘦13例、超声检查示腹水8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特点为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及术后5 a生存率低[1]。HIFU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是瞬态高温效应,即利用超声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和可聚焦性使高强度超声在体内聚焦,并通过水介质等产生热效应致焦点区内组织温度在0.5~1.0 s骤升至70~100℃,从而使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2,3];而焦点区域以外部位的温度则无明显升高,即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对HIFU治疗胰腺癌等实质脏器肿瘤疗效(特别是近期疗效)的评估,不能单纯以肿瘤体积变化衡量。本研究对患者CBR、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及生存期等进行了综合观察。CBR是近年来广泛用于评价晚期胰腺癌疗效的指标,其中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主要的指标,亦是晚期胰腺癌最常见和严重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是直观评价胰腺癌疗效的手段,由于超声检测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多,目前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CT和MRI作为主要评价手段,其中治疗后病灶在CT上多表现为密度降低、强化程度减弱,在MRI常表现为T1加权呈略高信号、T2加权为等信号或低信号。CA19-9是一种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的糖类抗原,文献报道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等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评价胰腺癌有无进展、复发或转移[4]。
国内外已有实验研究提示胰腺组织消融治疗的安全性,Wu等[5]报道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可缩小肿瘤和缓解疼痛,但未能对疗效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显示,治疗组CBR阳性率、单纯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及12、18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D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提示HIFU治疗能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机制:①HIFU治疗靶点产生的70~100℃高温可使肿瘤发生变性、凝固性坏死,进而消除肿瘤浸润神经引起的癌性疼痛;可破坏腹腔神经丛,阻断痛觉神经冲动传入,从而使疼痛感消失。②焦点区高能超声产生的瞬间空化效应可使靶区内细胞膜性结构(包括质膜和核膜)内存在的微小气泡(空化核)产生瞬态压缩和膨胀、直至崩溃,进而使细胞膜性结构失去连续性,导致细胞器破裂等不可逆损伤,使癌细胞失去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而坏死病灶最终会被机体溶解吸收[6]。分析本研究资料,笔者体会: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可能与胰腺肿瘤的组织结构、部位、距体表深浅的差异较大有关。②随治疗功率增加,其潜在危险包括皮肤烧伤、胃肠道损伤、血管损伤和胰腺炎升高[7,8],但围术期处理得当可减轻或避免以上不良反应。
总之,HIFU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高;其长期疗效和最佳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32-1142.
[2]李发琪,王智彪,杜永洪,等.高强度聚焦超声生物学焦域温场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3,22(4):321.
[3]熊六林,要送森,李清,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所致组织坏死形式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7):485.
[6]Nakum G,Scoft G,Carolyn C,et al.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malignancy with radiofreguency ablation [J].Cancer,2002,88(7):2452.
[4]李胜,赵希又,石学涛,等.联合应用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和随访的临床评价[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2,14(3):175-176.
[5]Wu F,Wang ZB,Zhu H ,et al.Feasibility of US guid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in patients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initial experience [J].Radiology,2005,23(6):1034-1040.
[7]艾亮,陈文直,白晋,等.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胰腺后胰腺分泌功能变化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6(3),129-132.
[8]谢飚,贾林,李瑜元,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猪胰腺的实验研究[J].胰腺病学,2004,4(3):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