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波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
手外伤的修复是手外科永远的话题,19世纪以来各种手外伤治疗方法层出不穷,自从 20世纪 60年代显微外科应用于手外伤修复以来,手外伤的治疗无论从功能、外观、疗程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我国断指再植手术开展近50年,前 15年的进步和成绩主要表现在成活率上,20世纪 80年代后主要表现在复杂、高难度断指再植的成功上。1962年屠开元教授进行了狗的断指再植实验;1963年陈中伟、钱允庆成功实施前臂完全离断再植,为世界上最早的断指再植报道。1964年王澍寰院士开展的兔耳再植获得成功,为再植显微外科奠定了基础。我国自 1983年以来连续报道 7~10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器械、显微修复材料的进步,小儿断指再植、手指末节再植、指尖再植、撕脱脱套行性离断再植、多手指离断再植、多平面离断再植等相继报道成功实施,且取得较高的成功率,显示再植技术已日臻成熟。标志着显微外科技术不但人员训练有素,且是有优良的组织能力和高尚的医德,目前该比较成熟,成为手外科常规的手外伤治疗技术。目前我国断指再植手术水平处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关于断指再植基础理论、再植指重建血循环方法及微血管吻合技术改进等研究在不断深入,如再植指血流动力学观测,动、静脉转流再植的血流变学研究,小静脉移植的研究,各种小血管吻合口的修复,中西药物对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的效果,断指低温保存技术、手指部血管解剖学研究等均取得较大进展。当前断指再植成功病例的断离平面从指尖到指根,再植的数量从一指到十指,年龄从 5.5个月 ~79岁,断指温、冷缺血总时间最长达 96 h,再植总成活率达90%以上。提高成活率与功能效果的关键措施为精细而完整的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和骨关节,及时正确的处理血管危象和有指导有计划的手术后康复治疗。改善再植术后功能的主要努力方向为努力简化血管吻合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妥善修复骨肌腱系统,防止关节、肌腱粘连防止关节僵硬。在上述研究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异体关节移植、异体组织移植甚至异体手指移植有望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