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涛 段海楠 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 (西安 710001)
田惠民老师是陕西省第三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小儿肺脾系疾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细心揣摩其临床用药特点,受益匪浅,现将田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 咳嗽是小儿肺系疾病中常见的一个病症。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卫外功能薄弱,故极易感受外邪。因此临床上由外感六淫引起的咳嗽较为多见。故有“咳不离肺”之说。《素问◦咳论》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了咳嗽虽为肺脏之病变,但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也可引起咳嗽。陈复正《幼幼集成》胃:“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尤多矣。”田惠民老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这一生理特点,指出除外感六淫外,脾虚、伤食是小儿咳嗽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虚弱,易为饮食所伤;加之饮食不能自调,易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生痰浊,上贮于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引发咳嗽。
辨证论治注重运脾 田惠民老师治疗小儿咳嗽,除宣肺、肃肺外始终不离健脾化痰,消食导滞。多以枳桔二陈汤加减。此方出自《会约》卷四,其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桔梗、枳壳、杏仁、苏子、甘草。方中二陈汤健脾化痰,为治疗痰湿咳嗽的经典方,桔梗开宣肺气、利咽祛痰,枳壳行气宽中、化痰除痞,杏仁、苏子降气止咳平喘。纵观全方具有开宣肺气,健脾化痰的作用。临床上田老师常根据患儿寒、热、虚、实的不同,在此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虚者,健脾化痰;实者,祛邪导滞;寒者,温肺化痰;热者清肺化痰。若有咽红、咽痛则加山豆根、射干、牛蒡子、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若有腹胀、纳差、舌苔厚腻,则加苍术、白术、炒三仙、炒谷芽以健脾化湿、消积导滞;若有鼻塞流涕则加苍耳子、辛夷花以散风寒,通鼻窍;若有喑哑则加蝉衣、木蝴蝶以开音利窍;若有大便秘结则加生大黄以荡涤肠腑。
小儿先天脾胃虚弱,肺脏娇嫩,感受外邪后易出现咳嗽、痰多、纳差等肺脾同病的症状。脾肺为母子之脏,子病治母,以杜其生痰之源,是小儿咳嗽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原则。《内经》云:“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若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而致肺气虚,则咳嗽不易治愈。因此田老师从补土入手,使脾气健旺,土能生金,肺气以足,咳嗽自消。
典型病例 王某,男,3岁,2009年 3月 18日初诊。患儿以咳嗽 10d为主诉就诊。10d前,患儿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在社区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静点“头孢他啶、炎琥宁”治疗 6d,热退,咳嗽减轻,停药 3d后,患儿咳嗽加重。现症:咳嗽、有痰不易咳出,睡前及晨起咳甚,伴鼻塞、流清涕、食纳差,二便调。查体:咽(-),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痰鸣,心腹(-),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浮滑。田老师辨证后认为此患儿为肺脾两虚,标本俱病,治疗应着重治本。以健脾化痰止咳为主,方选枳桔二陈汤加减。处方:陈皮、茯苓、葶苈子、僵蚕各 6g,川贝、姜半夏各 4g,枳壳、桔梗各 5g,杏仁、苏子、莱菔子、苍术各 8g,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 10g,生甘草 3g。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偶尔咳嗽,咯少量白痰,食纳较前好转,仍鼻塞、流清涕。查体:咽(-),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痰鸣消失,心腹 (-),舌淡红,苔白微厚,脉濡滑,继用上方加苍耳子、辛夷花各 6g,3剂后痊愈。
[1] 赵永华,姚奇鹏.李秀亮教授从肺脾论治小儿咳嗽[J].中医儿科杂志,2007,3(5):3-4.
[2] 张敏涛.二陈二术汤治疗小儿痰湿咳嗽 100例 [J].陕西中医,2007,28(7):77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