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林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玉林537000)
1 脑出血术后头痛 患者黎某,女,34岁。因脑出血术后头痛半年,于2007年9月3日初诊,半年前因脑室出血在玉林市铁路医院行引流手术,术后一直觉头顶部疼痛,呈刺痛,位置固定,经多方医治无果,复查头颅CT出血病灶已吸收。初诊症见:头顶部呈针刺样疼痛,位置固定,舌质紫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辨证为血瘀型头痛,治宜活血化瘀止痛,予大黄虫丸加川芎、当归,处方:桃仁、苦杏仁(炒)、干地黄、赤芍、川芎各15g,黄芩、当归各12g,熟大黄、虫(炒)、水蛭(制)、蛴螬(炒)、干漆(煅)各10g,虻虫(去翅足,炒)、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二诊症见:头痛逐渐减轻,守上方7剂,水煎服。三诊症见: 后头痛完全消失,舌脉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嘱其改服大黄虫丸,3g /次,2次/d,连服半个月停药,至今未复发。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林某,男, 46岁。 有长期吸烟史,半年前出现右下肢膝关节以下麻木、发凉、酸胀疼痛,静止时及夜间痛甚,行走呈间歇性跛行,下肢皮肤发紫、肤温降低,脚趾尤为明显,经外院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于2008年1月3日就诊,诊其舌脉: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经入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侧动脉搏动幅度明显降低。 西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四诊合参,属血瘀停滞,内阻脉络,不通则痛。基于上述中医认识,治疗当宜活血通脉, 予大黄虫丸原方去黄芩、生地,加川牛膝,炮穿山甲(先煎),炮附子(先煎)细辛,桂枝。处方: 川牛膝、桃仁、苦杏仁(炒)、干地黄、赤芍、川芎各15g,黄芩、当归各12g,熟大黄、虫(炒)、水蛭(制)、蛴螬(炒)、干漆(煅)、炮穿山甲(先煎)、炮附子(先煎)、桂枝各10g ,细辛8g,虻虫(去翅足,炒)、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二诊症见:下肢疼痛、麻木、发凉明显减轻,行走略呈跛行,皮肤由紫变红,肤温变暖,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略弦有力,继续守上方10剂,水煎服。三诊症见:下肢疼痛、麻木、发凉症状消失,步态正常,肤温恢复,舌脉如常出院。 为巩固疗效,嘱其改服大黄虫丸, 3g/次,2次/d,连服2周后停药,至今未复发。
3 痛 经 李某,女, 24岁。 性格内向,素体抑郁,5年前始出现痛经,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经行不畅,色黯有血块,块下痛减。因痛经剧烈,每月来月经均需打止痛针方能坚持工作,曾多方找中医及西医求治,每月经痛不减。于2008年4月15日就诊,诊其舌脉: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经入院行妇科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西医诊断为:痛经。中医四诊合参,属气滞血瘀日久,血络瘀阻,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予大黄虫丸原方加王不留行、五灵脂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行经无腹痛。 为巩固疗效,嘱其改服大黄虫丸半个月,3g /次, 2次/d,停药后至今行经无腹痛,月经无血块,痊愈。
4 带状疱疹后遗症 凌某,女, 73岁。体弱,半年前左胸部患带状疱疹,经当地诊所采用中药及止痛药治疗(不详),局部疱疹已消失,但一直遗留左胁肋疼痛,呈刺痛,位置固定,疼痛难忍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经到多家医院采取中西结合治疗均无果。 于2008年6月25日就诊,诊其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症。 中医四诊合参,属瘀血停着型胁痛,治宜祛瘀通络。令其服大黄虫丸原方加延胡索15g,乳香、没药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二诊症见:左胁肋疼痛减轻,舌脉改善,继守上方服10剂。三诊症见:胁肋疼痛消失,舌脉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嘱其改服大黄虫丸半个月, 3g /次, 2次/d,停药后至今无复发。
5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复发 梁某,女, 73岁。,消瘦,20年前因胃穿孔行手术治疗,术后曾多次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伴有腹壁切口疝,半年来发作日趋频繁,甚则1周发作1次,均为夜间发作,表现为脐周疼痛,位置固定,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于2008年4月11日因上症发作来我科住院,证见: 腹痛难忍,拒按,舌质紫暗,脉弦涩。入院经腹平片检查诊断为: ①不全性肠梗阻;②腹壁切口疝。经入院予禁食、口服石蜡油、用开塞露处理后,肛门有正常排便排气,腹痛消失。 中医四诊合参,属气血瘀滞型腹痛。 为了防止肠梗阻反复发作,结合中医对本病认识,出院后予大黄虫丸原方加五灵脂、蒲黄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后,大便保持每天1次,稍偏烂,肛门正常排气。后嘱其改服大黄虫丸2个月,3g /次,2次/d,停药至今未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复发。
体 会 身体各部位慢性疼痛,病机多属瘀血内停,但因本病多为病程较长,中医认为久病必虚,故此类疾病,中医多辨证为血瘀夹虚,治疗宜扶正祛瘀。大黄虫丸方中大黄逐瘀攻下,并能凉血清热,虫攻下积血共为君药,桃仁干漆、蛴螬、水蛭、虻虫助君药以活血通络,攻逐瘀血,共为臣药,黄芩配大黄以清热瘀热,杏仁配桃仁以润燥结,且能破血降气,与活血攻下药配伍则有利于祛血瘀,生地黄、芍药养血滋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得当,祛瘀与扶正并用,达到瘀祛新生作用。